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端午节与龙舟竞渡

(2025-06-02 15:17:21)
标签:

贵州大学黄俊杰

故乡

人文

风物

文化

分类: 散文诗歌
端午节与龙舟竞渡 
                                                                                  黄俊杰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以汉族为首的各民族比较一致的节日,从内容到形式都最为丰富和健康的节日——不言而喻——那就是端午节。端午节又叫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午日、夏节等。端午要赛龙舟已成了国人共识。关于端午节龙舟竞渡的起源问题有若干不同的观点。一般都认为起源于对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纪念。宋代陆游在《归州重五》诗中说:“斗舸红旗满急湍,船窗睡起亦闲看。屈平乡国逢重五,不比常年角黎盘。”这不仅表明了起源的事件,更表明了起源的地点“屈平乡国”即楚国(楚襄一带)。而且还表明纪念屈原在前,龙舟竞渡在后。就是说源于纪念屈原的活动后来增添了龙舟竞渡(斗舸)的形式,使得纪念屈原的活动显得更加地气象非凡,跟过去仅仅往江里投粽子大不相同了。对此还有力证,那就是《隋书.地理志》。据其记载:屈原投江后,“士人追至洞庭,不见。湖大舟小,莫得渡者,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而鼓棹争归,竞会亭上,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戏。其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诸郡率然。而南郡、襄阳尤甚。” 

    此说是最为广泛和深得人心之说,已扩大到整个世界;端午前后,世界各地华人往往都要举行龙舟赛。因为它最为生动形象地表明了中国是一个最具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主义精神的国度,中华民族是最富有光荣传统和民族凝聚力的民族。从感情上人们都愿意接受这样的看法。但从历史科学的角度,却又有不同观点。最突出的要数我国现代著名爱国诗人闻一多的考证。他认为纪念屈原一说并不正确。闻一多的《端午考》说,距屈子投江千余年前,划龙舟之习俗就已存在于吴越水乡一带。目的是通过祭祀图腾──龙,以祈求避免常见的水旱之灾。祭祀之日便是端午,在水域中竞划刻着龙饰的舟船是“龙祭”的重要内容。因为中国人的祖先曾以“龙”为图腾(也有反对意见,认为“饕餮”才是最古老的图腾),但既然“龙”是远古图腾,而龙舟的出现也早于屈原。所以,闻一多的指迷是有道理的。舟以“龙”为饰,理应与图腾观念有更紧密的联系及用途和(心理)价值,而不大可能出于某次实际的“救生”活动。 

    从历史学的观点来考察,此说也并非毫无道理,甚至可以说是相当准确的。但据我看来,这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改变。因为起源和传承不仅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相反它们本来就是一回事,是民族习俗的历史长河中的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形式,当然也包含着不断叠加或改变着的象征意蕴与所指内涵。巫术和祭祀是全人类祖先的一种共同的原始先民活动。祭天祭地祭神祭龙也不过就是这一现象的延续,各民族表现有所不同罢了。这所谓的不同就是各民族信仰和崇拜的图腾有所不同,“祭龙”当然是中华民族的较为原始的祭祀活动。其影响一直扩大到整个东南亚。人类的很多社会现象都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巫术和祭祀活动,这是不足为奇的。龙舟竞渡追溯到祭龙的活动也无可厚非。问题是人类延续的各种社会活动,也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发生变化,或增添、或减少,其内容和象征意蕴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生分化,表现出不同民族的不同习俗。直到近代,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午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如果说祭龙是整个东南亚远祖的共同现象的话,那么,起发源之地也在中国;而增添纪念屈子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历史含义和象征意蕴却是中华民族的独特现象。龙舟起源于祭龙,而龙舟竞渡却是具有中华民族独特思想含义的节日民俗活动。 

    镇远早先归入楚地,端午龙舟竞渡少不得也有上千年的历史了罢。我生长在舞阳河畔,就住在临河的吊脚楼上,不仅从小就听贯了艄公的号子,也目睹了一年一度的龙舟竞赛。一早起来穿上夏天的节日新装,佩戴上用五颜六色的丝线绾成的菱角,吃了万不可少的不同形式和配料的粽子,吃蒸熟的大蒜拌白糖,大人还要呷上两口雄黄酒,然后就坐在吊脚楼上看龙舟竞渡。当时镇远每条街道都有一只龙舟,分别以红、黄、青、皂等不同色彩加以区分。船的头尾分别安上了龙头和龙尾,龙船的旗幡上面则大书“老×龙得胜”的字样。“领队”即耍龙头的长者,站在船头的龙头后面,挥舞着手中的号旗,高呼一声:“划龙船呀!”紧接着全船人则应声呼喊:“喂喂!”船中有人把铜锣架在鼓上敲打出节拍。我们小孩子家少不得要为自己所居街道的龙舟呐喊助威。但在我的印象中得胜的都以近郊的大菜园或小菜园的龙舟队居多。抢鸭子也是镇远龙舟竞渡的一道最令人激动的风景线。它源为奖励得胜的龙船而设。然而它却不举行什么授奖仪式,而是把鸭子扔到竞赛的终点线上,让划船者自己跳下河去抢。扔下的鸭子常常不是一只两只而是许多只,甚至是十多二十只。优胜者首当其冲,能抢到手的几率当然就最大。但后面的龙舟若相差不远,游泳技术好的也可以跳下水去抢,就凭着自己的游泳速度也有不少抢到手的。那抢鸭子的情景确实令人激动。正所谓船上人不着急,而在岸上的人特别是我们孩子却为河里的人着急的要死,一天下来竟把嗓子都喊哑了。回想起来,在我幼年时代的心目中,感到最有趣的节日就是端午。那节日的气氛,竞渡的**,锣鼓的喧嚣,确实能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力量。 

    后来不知怎地,端午的气氛逐渐淡化了。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又才重新振作起来。我想这跟我们建国后日渐高涨的极左观念有关。把中国很多传统的甚至是积极健康的东西都一概视为封建迷信。特别是政治经济上的折腾致使中国的经济濒临破产的边缘。民间自发集资的龙舟活动竟也无力开展了。经济上停滞了还可以赶上去,可是观念上的极端做法,却让我们优秀的民族传统出现断裂现象。我们不继承,而东南亚的其他国家却在不断地把从中国传过去的民俗活动加以发扬光大。就在六年前,突然看到韩国成功地将“端午祭”注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息,让我震惊。虽然有人说“端午节”和“端午祭”是两回事,前文已有论述,暂可不去考究;仅就我们的传统佳节能飘洋过海,并如此地被外国青睐这一点而论,或许也是一种文化共享吧。然而现实中,我们的民族虚无主义思想却让我们的青少年对中国的传统一无所知,看了南韩电视剧,竟羡慕起韩国的文化和礼仪来了,以为是我们自古以来就缺乏的,殊不知那都是从中国古代传过去的。久而久之,不少少男少女对中国的传统节日已不感兴趣,认为“好土”,而对西方的诸如什么圣诞节、平安夜、情人节的喜爱已远远超过对中国节日的喜爱,对圣诞老人的喜爱超过了对屈原先生的崇敬,对肯德基的流连远远胜过对糯米粽子的品尝。我想,在许多年过后,我们的后代还会不会记起端午?会不会到韩国去过端午?这实在是深可忧虑的。现在虽已开始引起重视,但宣传教育的力度仍然大大不够。而且有逐渐西化和国际化的倾向。我想建议,作为体育竞技活动,可以吸取国际上的规范和原则,但不一定非安排在端午节不可;而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却需要尽可能地保留各地不同习俗的原汁原味。
端午节与龙舟竞渡
2025丁巳端阳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龙舟盛况
端午节与龙舟竞渡

                            端午寄情

                                                              2025丁巳端阳                                                       

                                                                    黄俊杰

蒲艾盈门映彩光,

榴花满目韵悠长。

金丝缠粽扑鼻翼,

鼙鼓迎龙续华章。

竞渡舟船寻楚累,

离骚诗赋颂贤良。

千秋佳日情无尽,

岁岁端阳拜泰康 。

——————————

注:楚累,屈原别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闲话楼顶闲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