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里,有稳键型投资者,也有高风险偏好投资者;有做长线的也有做短线的;有高手也有庸手。
炒股实战与空喊冒泡是两个概念,前者是真金白银的撕杀,后者是嘴上功夫的忽悠。
同样是炒股,职业手法和普通操作是两个概念。前者不会受更多基本因素和所谓的价值投资的影响,而是注意套利模式的研究;后者都是依据众说周知的理论,即所谓的大众化操作思路,最后大多成为机构的鱼肉。前者追求的是实战效果,能够以最快最先知先觉的思维回避风险;后者是被动的参与平均化的收益,但却承担大部分风险。
炒股之前要进行必要的分析研究,包括总趋势判断、上市公司基本状况,个股所处的相对位置、赢利模式的确定(短中长线)、股性的判断、启动时机的判断等等,以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的股池,之后在不断更新优化中进行相应的操作。
这些准备过程完成之后,就进入实战环节了。职业炒家和普通投资者的区别不仅仅是技术和理念上的差距,还有盯盘上的差距。没有时间看盘的中小投资者,只能做长线;有时间看盘但不会盯盘的投资者,也只能进行稳健型投资。而对于职业炒家,他的工作就是通过盯盘并进行相应的实战操作,从而获取理想的收益。
要想炒股成功,理念是一方面,价值投资只有在底部重仓建仓时用过那么一次,其它大部分时间都是扯淡,至少目前中国股市是这样的。更重要的是实战技术,趋势投资真正博弈的就是这些东西。同样的机会,对于不同操作手法的人来说,其收益是完全不同的。
以前期给投资者演示的一次实战操作为例,让投资者看看两种操作思路的实战对比:
笔者4月2日开盘抛出西南证券,之后立即7.40买入三元,第二天8.20开盘抛出,这一进一出获利10%,之后又进行其它操作。
对于西南证券,一直捂股完全可以,在当天实战解盘中,很多投资者看到本博抛出这只个股,有些担心,笔者就指明券商板块还会走强。但笔者要做的是回避短线调整的风险,并将收益最大化。对于采取捂股策略的投资者,持有到现在,在昨天就回到了4月2日的价位,但在4月2日之后的半个多月时间里,你的收益率是0%,笔者两天的收益就达到10%,之后的多天操作收益就不必说了。如果调仓后的个股保持连续拉升的强势走势,更是成功的操作,用三元调仓算是比较失败的了。
这就是两者不同操作思路的差别,但不能就因此说哪个策略更好,而是不同的策略适合不同的投资受众。对于没有时间盯盘的投资者来说,趋势不变持有不动是一种无奈也是合理的选择。但对于有充足盯盘时间并有实战技术和实战经验的投资者来说,后者才是最佳选择,要不然在半个月内忍受调整,这不是炒股,这是在牺牲宝贵的时间成本。
从这个实战效果对比,投资者又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长线投资者并不是单纯捂股这么简单,在坚持长线持有一只牛股的基础上,适度回避阶段性调整是最合理的选择。一个波段如果能回避30%以上调整,完全可以先出来一下,等调整到位低点再接回去就是了。类似前期指数从2100点调到1800点,从2400点调到2037点这样的波段,高点出来绝对是聪明之举,强调死抱捂股结果就是套了之后再解原地踏步。从这两种思路对比,投资者可以看出真正的炒家与普通投资者的区别。
当然,这些实战操作必须得有准确的判断和果断的操作手法为基础。同样是三元,4月2日用来调仓是正确操作,但第二天杀入就是错误的操作。西南证券是长线中做短,但三元不适合短线做长,横盘整理后市还有一个方向性选择的问题,当然,这只个股整理之后还会在消费主线概念炒作下有望再度走强,这是另一个概念。
实际上,最理想的调仓品种应该比三元更好,比如选择更强势的品种,有可能获取连续拉升的收益。但因为当天盘面本人股池里就这只个股当时正好启动,所以就用此股进行了一次成功的短线操作。类似手法,不可能保证每次都成功。如果每天不能上攻,但因为头一天是低点介入,7.40的价位是有充足的出逃的时间的。因此,短线操作的要点就是见好就收,要学会及时止损。这些最贴近实战的操作手法,是那些半桶水只知忽悠的人是无法理解的,因为他恐怕从来都没有实战操盘的体会。
在上升趋势中,笔者的70%的资金是用来做长线的,30%的资金是用来做波段的。做波段分散投资,只做强势的几只个股,只吃最肥的一段。这种操作思路,是笔者从事十几年炒股生涯仍能保持不倒的原因所在。当然,操作不可能每次都成功,但成功的次数更多于失败,这就足够了。
这就是两种操作的差别,普通的投资者选择稳健收益更为合理,但对于真正想在股市里找出点感觉的投资者来说,想成为股海中的少数人,笔者的投资者思路或许是一种参考。实际上,真正意义上的“炒”股,是属于后者,但大部分投资者只能选择前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