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要把风险放在第一位,但不能因为强调风险放弃明显的机会;同样,炒股要会捕捉机会,但不能光看到机会忘记风险。当风险远大于机会时,一定要放弃机会选择防御;当机会大于风险时,要敢于先人一步捕捉机会。
在上涨末期,指数上涨再怎么疯狂,投资者也要多想风控;在调整末期,哪怕大盘再怎么令人恐慌,投资者也要多想如何捕捉机会。
目前就是投资者需要强化风险意识的阶段,其依据如下:
一是自1664点至今涨幅巨大,获利抛盘压力越是上涨量能累积越大。
二是投资者都知道,去年6月至8月,大盘用了两个月时间构筑了一个平台。这个平台运行的区间就是在2550-2950点,有大量筹码在这一区域处于套牢状态。也就是说2500-3000点区间,如果要突破这个平台那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市场主力会直接放量连续拉升,担当解放军吗?很显然可能性不大。如果要做多,一种策略是采取横盘整理,以时间换空间消化这一区间压力之后再实现突破。这至少需要一个月时间,还得是有相应利好配合才行。另一种策略就是以退为进,主动回调,一方面消化获利盘,另一方面打松上方筹码。这种及时调整,可以象征性浅入平台区域,再回调引发抛盘顺势进行压力消化过程。如果不想做多,那就会采取直接诱多,拉升权重股让更多资金跟风,最后让新一批追涨者同去年那个平台套牢者一起忍受长时间的调整。如果是最后一种走势,2500--3000点区域,在短时间内将很难突破,因为旧的压力未解却增新的压力。
从目前政策面和基本面来看,直接展开调整或象征性突破2500点再进行调整,更是合理。无论是哪种走势,都决定着2500-3000点区间将是一个多空撕杀很惨烈的区域。这应该是大部队的事,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没那个实力和实战水平,何必参与其中呢?
三是季报风险需要消化。在A股市场很多投资者仍然坚定看多的时候,美股的走势却非常理性。因为财报要公布了,美股昨天就开始调整。对于炒股来说,有不确定性就意味着有风险。既然财报的结果,有些公司很可能业绩大减,为何不先出来等财报公布完毕明确基本面来介入?同样,我们的A股,因金融危机的影响,季报很显然有很多上市公司业绩会受到影响。而目前的股价是政策刺激的结果,并不是反应基本面的因素。因此,投资者需要考虑到手中的个股,很可能因业绩大幅下滑不能支撑股价而带来调整风险。
信心比什么都重要,但理性才能让信心更持久。只有及时消化各种利空因素的股市,才能更稳定更长期运行,才能给投资者带来更多的信心。否则一味强调信心,结果上涨过头引发大调,信心很可能变得灰心。所以,主力调整是好事,是短调,为了更大的机会。对于投资者来说,要学会及时回避风险,才能捕捉更大的机会。
四是要明确5浪的性质。5浪就是出货浪,这一点不用怀疑。波浪理论实际上就是投资者心理周期理论的外在表现,心理因素在大底和大顶来临前更有实战意义。投资者看指数是一方面,更多的看个股,看看现在两市,有多少个股这个五浪越走越弱。有些个股已经临近出货尾声,很容易出一根破位K线。当然,出货的手法很多,拉升出货、横盘出货、对倒出货、涨停板出货、小阳派发等等不一一列举,相应的投资者也要采取的操作策略。无论采取什么方式,都要时刻记住五浪的性质。
五是量能指标信事情要注意。VMACD指标要比MACD要更早反应趋势,量为价先,昨日大盘明显缩量以及尾盘人为拉升,投资者都要引起重视。这一方面,大家都明白,就不做更多分析。
除此之外,投资者还得考虑政策因素,股市联动,以及类似地方债发行不利、保监会增加债券投资品种、国家进行4万亿投资调研,以及本周公布经济数据等诸多因素,至少短线要强化风险意识。
强化风险意识,不是看空到底,这一点是本博一直强调的。调整是为更好上涨,会迎来更大的机会,对于今年的股市,本人充满信心看多到3000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