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炒股不能有“猴性”

(2008-05-09 08:58:57)
标签:

基金

猴性

得瑟

猴子

《西游记》

股票

分类: 感悟随笔

    对“猴”的认识,来自于小时候看江湖艺人耍猴。一个人打着锣,艺人一手执着拴猴的锁链,另一手执鞭,逼着猴子做各样的动作,从而获得一点小赏钱,那时对猴的印象是觉得其很可怜。

    对“猴性”的认识,是上学后看了《西游记》。有一种说法,叫“少不看《西游》,老不看《三国》”,大概意思小孩看《西游记》会变得不稳重,得瑟。人老了本来就老谋深算,再看《三国》容易变得更坏。还有反过来说法或别的说法,如少不看《水浒》的,只取有用的说法。但小时候也没明白这些道理,反正是都看了,现在看来既没变“得瑟”,也不“老奸巨滑”,说明人的品质好坏还是取决于本性。

    《西游记》里面有一段对孙悟空与一群猴子刚发现水帘洞时的描写,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些猴子进洞以后,挪凳搬椅,抢碟夺碗,“猴性顽劣,无一刻宁时”。吴承恩有才,聊聊几个字,就活现了猴子的特性。

    炒股需要一种平和的心态,需要有一种“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舟”的风度。而猴性不宁,顽劣不拘,当然是炒股的大忌。

    不仅仅如此,猴子身上还有很多毛病,“猴性”很多,相应也就有很多说法和故事。

    “朝三暮四”原意是说猴子不识数,不喜欢“朝四暮三”,其实都是“七”个,但猴子智商也就那么高;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说明猴子善于投机;猴子也想做人,但只能“沐猴而冠”;猴性善窃,所以人们常说“防君子不防猴子”。当小偷的人,最先想到的就是猴子,这叫“猴灵”,说明彼此有互通之处;猴性尖酸刻薄,整天上窜下跳,长相上有“尖嘴猴腮”一说。

    有关猴子还有很多故事,孙悟空就是其一。孙猴子大闹天宫,无法无天,倒是有反抗精神,但却过于贪心,给个“齐天大圣”还不知足,却要偷桃,不识时务;动不动拿“齐天大圣”的名片蒙人,忘了自己曾经做过“弼马温”; 孙猴子目空一切,根本就没把“玉帝”放在眼里,对其手下的“高官”更是指责有加,“目中无神”。孙猴子因显摆自己被逐出师门,修成正果叫“斗战圣佛”,都是不安份的主儿。

    炒股可不能有“猴性”,猴子想修成正果,得先压它五百年。炒股不能有猴性,做人更是如此,不能“猴性不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