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盘正处于风险最大的阶段

(2007-10-21 06:51:31)
标签:

我记录

财富人生

权证

基金

底部

顶部

走势

证券

投资

趋势

大盘研盘

风险

投资理财

分类: 实战交流
    炒股要把防范风险放在第一位,这是投资者都明白的道理。但事实上,往往是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很多投资者反而忘记了风险。这一方面有自身炒股水平的因素,但不理性的过于贪心或者存在侥幸的严重投机心态,是另一个面原因。
    任何股市都有到顶的时候,无论是阶段性顶部、中期顶部还是长期大顶,都是风险最大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如果没有充分的理性和对大盘的正确认识,将很可能使投资者财富最快缩水,有的甚至是灾难性的。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这是股市的风险所在。
    目前的大盘,能够产生获利的空间极其狭小。无论从基本面还是从技术面来看,目前大盘都处于风险最大的阶段。对此,投资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从基本面来看,大盘大涨空间已经被封杀。盛会将于今日结束,这一支撑近期行情的最大基本面因素,在下周对股市的影响将逐步减弱。取而代之的很可能是国家为了经济长远发展和保持股市稳定采取的强力调控措施。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年底都需要对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必要调整和治理。央行抑制流动性过剩的决心,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政策调整,都会对股市的走势产生大的影响。
    股市静态市盈率达到87倍,这绝对是一个高风险的数据。不能想象大盘在如此高的市盈率下,还能大涨。目前股市积累的风险,已经引起了管理层的警惕。对于股市非理性上涨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证监会副主席表明“不会坐视不管”的态度。这实际上就是告诉投资者,如果股市还要非理性继续上涨,管理层将采取强力措施。盛世预警是为了盛世更久,是为了股市长期走牛。对此,投资者要正确解读并引起足够的重视。印度行政干预股市,给我们是一个警示。
    明年将举办奥运会,决定着今年年底前是出台重大的调控措施的最好时机。这一点管理层不可能不认识到,因此,股指期货在年底前推出,属应有之意。从相关消息面分析来看,十一月份出台的可能性最大。在大盘没有向上做多空间的前提下,股指期货向下做空将成为市场主力对冲避险的必然选择。当然,因管理层将采取相关手段和政策,为股指期将的顺利推出保驾护航,大盘大跌的可能性也不会有想象中的那么大,这是后话。但不管怎么说,在今年剩下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很可能是相关调控措施出台的密集期。股市将以调整为主,应该是一个基本判断。
    炒股要学会必要的体整,对大盘的技术面也是如此。大盘险居高位,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现在的操作,的确有如刀尖跳舞。从大盘的月K线来看,本月修正K线的背离,是一个必然。从大盘的30分种K线、60分钟K线来看,九月份是主力从非权重股出货或调仓换股的迹象相当明显。大盘日线的假象掩盖了出货的现实,但很多个股的日K线走势,明显是派发的组合。经过上周末三天的下跌,现在很多个股已经走完了后肩,正在步入快速下跌的通道之中。这些个股,半年之内很难有大的行情,投资者可以从本周末排行榜最后的个股往前翻看,一目了然。
    事实上,很多个股从节前就一直持续盘跌,节后仍在延续下跌的走势。上涨的个股大多是大盘蓝筹股和受盛会基本面利好刺激的少数板块,这就是近期的“二八”现象。很多投资者赚了指数赔了钱,有很多人在节前最后一天盲目满仓,至今成为解套过程中。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投资者仍没有认清现在面临的市场形势,把希望寄托在下周一的长阳设想上,这绝对是一个不明智而且是相当危险的操作思路。先不说下周一能不能下跌,就算是投资者如愿看到了红色星期一,你手中的个股能否上涨,恐怕是一个难以如意的结果。
    大盘在本周末几个交易日缩量阴跌,并不是调整结束的标志,反而可能是阴跌的开始。在没有新基金入市的前提下,存量资金衰竭是缩量的一个重要原因。投资者惜售是另一个原因,这是受单边做多思维制约和心存侥幸的结果。大盘周五形成的带上下影线的阴线,实体在周四阴线实体之下,从技术的角度,属于下跌中继符号。工行、中石化等大盘蓝筹股,技术上也存在继续调整的要求。因此,即使下周一有反弹,也是出货的良机。
    炒股保住成本和利润才是最重要的,在大盘正处于风险最大阶段时,理性思维一定要占据上风。这时候的浪漫或者带有赌气叫板性质的盲目操作,是危险的游戏。我们何必以最大的风险,去博取最小的利润呢?当然,中国股市长期走牛,是不容置疑的,被套投资者总有解套的机会,因此,投资者不要过于悲观。但你将付出更多的机会成本和时间成本,这也是后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