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洪江古商城景点传说之“米岩尖”

(2013-11-02 13:20:16)
分类: 古城洪江

弥云山米岩尖的传说

   

    在洪江市区的西北部,有一座美丽的圣山,叫弥云山。整个山峰由龙灌头、杨梅坳、三丰洞、弥岩尖四个依次增高的山峰组成,主峰弥岩尖海拔730.6米,为洪江第三高峰。
    弥云山的山体形状特别奇特,无论从东看,从西看,从南看,都象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主峰弥岩尖是旗杆,三丰洞至杨梅坳至龙灌头是旗面,山体的起伏变化象是旗面招展时形成的皱折。因此,我们可以用“旗幡飘拂沅江岸,密云翠绿映朝阳” 的诗句,来赞扬它的雄姿是一点也不过分的。弥云山不仅是洪江人民心中的圣山,更是“自强不息,奋勇前行”洪江精神的象征。
    为什么说弥云山是洪江人民心中的圣山呢?因为弥云山是道教名山,为洪江道教宫观的集中区,最主要的道观――弥云观,位于弥云山的顶峰弥岩尖之上。弥云观初创于明朝洪武年间,建有山门牌坊、三清宫、神仙殿和藏经阁。三清宫中供奉三清尊神的大型塑像,神仙殿中东、西、北三面的墙壁之上,绘有八仙过海和老君炼丹等珍贵壁画,藏经阁内珍藏有《道德经》、《易经》和《老子》、《庄子》等众多道教经典。有5--8名道师常年住持,有多届名师在此收徒布道。香火旺盛,为湘西南地区规摸最大的道观,是弥云峰景区最重要的文化景观之一。
    说弥云山是洪江人民心中的圣山,还有一个原因在洪江流传着许多有关弥云山的美丽的传说。就拿山名来说,“弥云”二字乃是补天之意。相传很久以前,天被凿了一个大窟隆,终年倾盆大雨,洪水滔天,给人类和万物生灵,特别是洪江这座山水之城的黎民百姓,带来了无穷的苦难。人类之母——女娲为救子民出苦海,从昆仑山上采石补天,由于救民心切,多采一石,遗留于此,化作一山,人称“弥云山”也。
    弥云山又称“米岩尖”,也有一个古老的故事。相传中国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曾遍访中国名山,筑观传道,人称“张天师”。张天师在游历传道途中,发现洪江弥云山,虽然山体不大,也不算高,但山形十分奇特,从沅江北岸耸起,整个山体就象一把利剑,从沅江岸边挺立而起直插云霄,人站在上面,奔腾的沅江仿佛就在自已的脚下,既惊险而又神奇。并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襟江带湖,傍城临市,形成一个“城光水色俱佳,岚风波影尽收” 的绝妙美景,在西南风景名山中独树一帜,自领风骚。于是,便在主峰顶上一块巨石旁边,结草为观,修炼习武和传承道家教义。月余之后,所带干粮和饮水悉数已尽,准备下山进城筹粮背水。第二天拂晓时分,竞闻观后传来涓涓水声,天师觉得有些奇怪,天明后便去察看,竞然发现巨石底下,有一碗口大小的石窝,旁边有一细流渗出,将石窝盛满。而在巨石的另一边,也有一大小相当的石窝,旁边一裂隙,有米粒不断滚落,将石窝盛满。天师得此米、水,顺利过了一天,到了第二天,巨石两边的石窝又分别盛满了泉水和大米,第三天、第四天,……,依然如故,张天师从此再无饮食之虞。于是,弥云山便被唤作了“米岩尖” ,而在洪江方言中,“米”、“弥”、“密”同音,因此,也有称作“密岩尖”、“弥岩尖”的。
    弥云山从地质构造上,主要由含磷质的碳硅质板岩组成,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但出露面积不大,地表土层较为深厚,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临江面水,温暖湿润,雨量丰沛,常年的降雨量在2000毫米以上。极适宜于植物生长,加上山体突起迅速而陡峭,森林植被绚丽多彩。山体中部以上为针阔叶混交的原始次生林为主,中部以下以针阔叶和楠竹林为主,并有少量的松杉人工林分布。生物区系起源古老,种类繁多,四季景色各异,垂直分布明显,森林覆盖率高达95%以上。由于茂密的森林植被,空气的负氧离子日平均浓度15000个/立方厘米,最高值可达25000个/立方厘米,是一处十分难得的“天然氧吧”。
    弥云山已随洪江嵩云山一起于2009年批准为湖南省级森林公园,2010年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随着国家森林公园的建设、洪江川岩新区的开发和党政机关的搬迁及洪江城市规模的扩大,弥云山将成为城中之山、城中公园和休闲度假区而前景无限。
    遵照以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为理论原则,以文化传承和尚武传道为宗旨,通过以万阶路为主线,沿四座梯级山坡的山脊依次而上的龙灌门牌坊、南天门南崖宫、中天门玉虚宫、三丰洞道观、玄岳门弥云观、弥岩尖金顶道教文化核心景区和山岳东侧的观音洞观音庙、弥云寺和密云精武馆、广州军区老干部疗养院等武术、疗养休闲中心两大板块的开发建设,力争把弥云山景区建设成为特色明鲜的继武当山、青城山之后的又一个道教文化和山岳生态旅游胜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