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价房租大学生不敢枉言的blog杂谈 |
分类: 世间杂陈 |
近来,全国许多大中城市的房屋租赁价格持续飞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房屋租赁价格平均涨幅超过了10%,其中北京4、5月份的房租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了20%,且这种涨势已经蔓延至中小城市,大有“水漫金山”之势。那么在住房价格难降租赁价格飞涨的背景下,谁是受害最深的人群呢?
有媒体报道,北京高校周边二手房已成租金上涨“大户”,3500元的整体月租金水平,相比去年同期上涨了30%。大学毕业生成为本轮房租上涨的直接受害人。北京应届毕业生的月平均工资是2472元,而今年上半年全市套均房租为2792元/月,已超过毕业生工资的113%。广、沪等地房租也纷纷上涨,5、6月份涨幅更为明显。有专家指出这种现象与“毕业潮”和“新政效应”有连带关系。
7月份,是应届大学毕业生走上社会的季节,然而在云南各大院校却出现了“赖校族”。有记者就此现象作了专题采访,6月份以来,昆明市租房价格普遍上涨了20%以上,并且目前整体市场上可供毕业生租住的中小型房源缺口还大量存在。一张姓同学说:“工作还没有落实,学校离校的最后期限又要到了。”部分“赖校族”无奈地表示,如果学校要求必须搬出去的话,也会先考虑在学校周围租住相对便宜的民房。
即将毕业的小陈说:“实习单位附近连一个单间都要5、6百元的租金,现在自己工作还没最后落实,学校又催着尽快离校,还不能再向爸妈伸手要钱来付房租。”目前,在云师大、财大等高校仍然有不少毕业生的身影,他们虽然已经毕业了,可依然还在学校“飘”着。
据了解,目前昆明市二环以内的单间房价最便宜也在500元左右,而套房基本在1200元以上。吴井路一家房产中介当日公布的价位显示,吴井路和五里多村之间50平方米左右的套房租金在1500元以上。
刚毕业于浙江理工大学的徐艳,在市区找了一份文秘工作。为了减轻房租压力,她在下沙找了一个住处,月租金500元,算是最便宜的了,但是每天坐快速公交来回上下班,光是花在路上的时间就有2个多小时。
华宇毕业后,告别了生活4年的学校宿舍,准备找一所房子住,哪怕只是临时的家。经过反复比较选择了单间约20平方的房子,可是每月1100元的房租,比他见习期的工资还要高,华宇感觉很迷茫。
来杭州求学四年的关同学说:“原先租房预算在600—700元/月左右。”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找寻,他发现,这样的愿望有些不切实际。因为找到工作不久,工资还没发,近期的开销,包括房租,小关还得靠家庭的资助才能继续生活下去。
大学毕业的汪洋,在哈市跑了10天还没租到合适的房子。“去年毕业的师姐,800元可以租一套50平方米、带家电的两居室。可今年800元只能租4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而且还没有家电。这房租怎么一下就这么高了?”汪洋无奈地说,“我们这些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如果没有家里的经济支持,根本负担不起。”
一位家长说,孩子上学已经欠下一屁股债,如今毕业了还要付高昂的房租,将来还要买房,我们只有卖掉祖屋,靠全天候的打零工维持生活,可是我们担心,这样下去会引发孩子对社会的仇视。也有大学生对已学过的经济规律、价值规律、社会发展规律产生了怀疑。
目前此类报道仍然层出不穷,笔者强烈呼吁有关部门,要对其背后推手予以严惩,别让孩子成为房租飞涨的牺牲品。当下正值大学生毕业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就业压力,如果让他们刚一走出校门就感觉到现实的残酷和社会的寒冷,那就会增加他们的生活压力和心理压力。网上一份调查显示,一位较好岗位的毕业生月工资5000元,支出总计4300元,支出主要有:四金1100元,房租1500元,水电费300元,伙食800元,交通费150元,日常开支450元(不包括人情礼节、处女朋友、通讯费、娱乐费等),如果按月结余700元计算,想买一套50万元的住房,大概需要59年的积蓄,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啊。大学生从小受到的教育是“学好知识报效祖国”,如果连自己的温饱及家庭都无着落,何谈为国效力呢?
对此,东华大学董文理说,房租高涨的直接后果就是毕业生生活水平下降,如果再认真工作还是无法维持生计,工作还有什么动力?这样下去势必带出新一批“啃老族”。华东理工大学徐杰美说,租房已成为大多数毕业生面对的头等大事,虽然现在的租金水平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业主涨价的预期,但对大学生而言则是个不小打击,很可能会削弱工作信心,长期看来是不利于社会进步的。
每年7月,都会有众多大学生们离开校园走向社会,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找一个存身之地,这是生存的“刚性需求”,现在房屋租赁似乎成为又一个被爆炒的“绿豆”,而直接的受害者竟然是毫无招架之力的学生,这的确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不敢枉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