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读书随笔不敢枉言的blog文化 |
分类: 说文谈史 |
自古以来,北方外族大臣投奔中原的不在少数,他们但凡来到内地,都得到中原的重用。春秋时,由余从西戎出使秦国,认为秦穆公贤明大度便留在秦国,秦国因而成为春秋五霸之一。金日磾在汉朝做官,帮助汉武帝解脱了五柞的危险。到了唐朝这样的事就更多了,执失思力、阿史那社尔、李临淮、高仙芝、浑瑊、李怀光、足夹跌光颜、朱邪克用等人,他们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当然,这也在于所处的朝代能够重用他们,否则,他们也会成为郭药师之类的人了。
然而,中原英才反过来为异国效力并建功立业的历史上也大有人在,春秋的贾季在北方,晋国六卿认为大难不久将至;恒温不能挽留王猛,使之被苻坚所用;唐庄宗未能任用韩延徽,结果被阿保机重用,这都是明证。
西夏的曩霄背叛宋朝,就是华州人张元和吴昊的计谋,而这件事的始末,国史上未见记载,最近看到田昼的文集中有关于此事的详实资料,资料上说:关中人张元、吴昊、姚嗣宗三人是好朋友,他们志高倜傥有纵横游说之才,曾经相邀游历塞上,观赏山川风俗之时便产生了经营西夏的意图,姚嗣宗还曾题诗于崆峒山寺的墙壁,其诗曰“南粤干戈未息肩,五原金鼓又轰天。崆峒山叟笑无语,饱听松声春昼眠。”另一首曰“踏破贺兰石,扫清西海尘。布衣能办此,可惜作穷人。”韩魏公见而奇之。张元也写诗云:“好着金笼收拾取,莫教飞去别人家。”吴昊诗云:“有心待搦月中兔,更向白云头上飞。”这些诗被巡边的范仲淹发现大为吃惊。三人准备拜见韩琦和范仲淹,又觉得是一种屈辱,于是削平一块石头,把诗刻在石头上,把石头放在交通要道,三人跟在石头后面大哭,想以此激励二位大帅,从而得到重用,不久,韩琦、范仲淹果然决定召见三人,而恰在此时,张元、吴昊逃往西夏,范仲淹得知后立即快马追赶,演绎了一场宋代版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结果却未能如愿。为了人才不再流失,任命姚嗣宗为幕僚。张元、吴昊到了西夏受到重用,成为西夏的主要谋划者,他们不断地进攻宋朝,连续用兵几十年,致使西部边陲硝烟弥漫,两国疲惫不堪。当时他们二人的家属被扣留在随州,西夏派间谍用计谋使之得到释放,随后鸣炮奏乐把他们接走了。这件事后,边塞的元帅们都开始重视并好好对待士人了。
田昼的文集还记载了姚嗣宗的《抒怀》诗说“大开双白眼,只见一青天”,张元的诗《雪》“五丁仗剑抉云霓,直取银河下帝畿。战死玉龙三十万,败鳞风卷满天飞”等等,品读这几首诗便可以得知这三个人都非平庸之辈,但是他们在科举中却屡屡不中。
洪迈《容斋随笔》里说,看完这些记载,我产生一些疑问,张元、吴昊叛国投敌然后举事对抗朝廷,这与韩琦、范仲淹任边帅的时间不相符合,那时二人还在关中,这恐怕是时间上的不准确。另外,姚、张的诗在《梦溪笔谈》等书里也大都有记载,而张元与吴昊的名字恰好与李曩霄的原名元昊二字相像,这恐怕也不是偶然。洪迈说,这段故事与史实大概有着很大的出入。(文/不敢枉言)
更多好文章尽在我的历史天空欢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