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赤壁》愚乐了谁

标签:
赤壁电影评论不敢枉言的blog娱乐 |
分类: 熟读三国 |
说句实话,电影《赤壁》我是看了上集就不再想看下集,因为它实在太不靠谱,对白就不说了,仅故事情节就能将你雷晕。
赤壁之战前的刘备被曹操打的到处乱跑,居无定所寝食难安,惶惶如漏网之鱼,急急如丧家之犬,在决定生死命运的决战时刻,却能泰然自若,重操旧业贩履织席,不知是在小看曹操,还是在小看孙权和周瑜。若云长、翼德也推起独轮车屠猪沽酒,玄德兄又作何感想。
曹操汇聚83万人马兵临荆州,对江南势在必得,不料却败在美女小乔的功夫茶里,不知小乔在茶里放了什么“迷魂汤”,或是曹操在借故掩饰自己的无能。说到底,曹操的83万人马,在吴大导演的嬉笑怒骂间“樯橹灰飞烟灭”。
赤壁之战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孙权,在周瑜来到柴桑之前,孙权已经下定决心死战,只是当时以张昭为首的主和派占据多数,调周瑜回柴桑可以扭转这种局面。而周瑜在孙权面前硕指气使说一不二,俨然汉献帝前的曹操,虽然孙权“以兄事之”,这种场面也让人感觉极不爽快,也隐藏了周瑜“曹操四败”的经典论述,降低了周瑜人格。
电影故意虚构了农民丢牛而不追究士卒责任的情节,这种处理,不知是想衬托周瑜的智勇双全和恢弘气度,还是想说明周瑜治军不严法令不明,或者根本无能力破解此案,如是,则那些没有偷牛的士兵会不会后悔。
再说说诸葛亮与周瑜的交往,从弹琴到赠马,从对话到眼神,在他们惺惺相惜眉来眼去中,你总能读出那种让人不寒而栗的暧昧之情。
吴大导演确实会抓看点,历史上名不见经传的小乔、孙尚香(名字纯属虚构)竟然成了孙刘联盟的敢死队和主力军,难怪网友说,《赤壁》朔造了一群弱智的男人,烘托出一个有情有义的美丽女人。本来乔国老在历史上有无其人还是未知数,曹操却说,“当年我去见你爹,在你家后院见到你时,你年纪尚轻,已经是个小美人。”真真让人掉落一身鸡皮疙瘩。
记得学生时代,赤壁之战作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编进教科书,它给予国人的教益远非战争本身,它在历史中的作用也是不容低估。赤壁之战是军事史上的一大创举,不仅中国,国外的一些军事院校都将它奉为教学典范。大导演吴宇森竟然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争,以如此娱乐的手法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不能不让人由衷的敬畏。
《赤壁》除了场面壮阔视觉效果可观之外再也没有让人回味的东西,连13年后的火烧连营也串联进去,落入了“戏不够,歌来凑”的巢穴。
我真搞不懂,电影《赤壁》能够创造如此高的票房纪录,不知是得益于国人对历史的知之甚少,还是得益于经纪人的娱乐观、金钱观的偏失,抑或得益于剧组对历史的嘲讽。电影《赤壁》在玩弄历史、颠覆文化的同时愚乐了数十亿的观众,然而令人痛心且可悲的是,被愚乐的观众竟然浑然不觉似乎沉醉在被愚弄的“快乐”之中,一些人纷纷竖起大拇指,一些人连连高呼very good,very good。
央视版连续剧《三国演义》算得上经典之作,虽然娱乐性不能与《赤壁》相比,但它尊重原著,它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赤壁》无法超越的。两相比较,电视连续剧好比维也纳音乐殿堂的阳春白雪,《赤壁》则犹如社区文艺联欢会,连续剧好像沉着稳重富有内涵的成功人士,电影却像跳街舞的毛头小伙,孰优孰劣不言自明。
用一句话概括,电影就是一档恶搞式综艺节目,整个一“山寨版”《赤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