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生活变迁育儿/亲子 |
今天回婆婆时顺便在小区里给城买了最爱的“嘎嘣脆”糖糊芦,走到胡同口时就看见城城正高兴地坐在邻居奶奶的腿上逗“不不”(一只小小狗)玩呢,忙呼喊城城过来拿他的糖糊芦。邻居奶奶见状逗城说:“城城快去拿,要不旭旭就吃了你的了。”只见城城急急忙忙的从腿上下来,跑到我面前将糖葫芦拿走又继续和“不不”玩了。
不知道是今天不想吃糖糊芦,还是正玩得高兴,反正糖糊芦一直举在手里没吃,邻居奶奶怕化了所以又重复了一句:“城快吃,要不旭旭就吃了你的了”。
恰好这里旭旭过来找城玩。看见旭旭过来,我忙招呼城城给旭旭一个糖糊芦吃,可是城城张嘴就说:“不,我的,我的”。我当时很吃惊,又对城说:“城城,旭旭有好吃的都给你,你就给他一个好不好。”城城依旧不买账,要是搁以前我这么一说,他一般情况就给了,可是今天说什么也不给了。
最后没办法,我只好说要跟他玩个小游戏,然后迅速将一个糖糊芦取下来,给了旭旭,之后告诉城说“那个糖糊芦飞了”。城城也就不再闹了。
为什么城城不再向以前那样心甘情愿的与小伙伴分享自己的食品呢?后来仔细想过之后我感觉可能是我们大人的一些语言误导了他。我们说:“你再不吃旭旭就吃了”,孩子不可能读懂行我们潜在的意思,他或许只能明白:“这是我的,我要吃不能给旭旭吃。”所以就出现了今天的这种情况。认真回忆一下,其实以往有过类似的情况,只是没有注意而已。
看来,跟孩子说话还真得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有些语言真得好好注意一下,因为孩子的想法一般都比较直白,比较简单,有时我不经意的言行就会左右孩子本来的想法。
前一篇:赞赏和鼓励可能会让孩子产生依赖?
后一篇:福特福克斯祝福语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