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感动瞬间育儿/亲子 |
虽然在我为人母后,也已能读懂他们“棒下出英豪,不打不成材”的教育方法的好处;也深深的了解了父母的不舍与无耐,但我还是不想再重复他们老一辈的教育理念。我想真正做孩子的朋友,与孩子产生共情。
为了这个想法我一直在探索,网上说孩子要多赞赏与鼓励,我就一一照办,但是我发现光是单纯的“儿子,你真棒!”;“孩子,你太聪明了!”有时并不一定起到好的作用,反而后事与愿违。
记得前一段时间在一个博友家看到这样一则故事(只是大概内容,详情记不清了):“有一个孩子小明(化名),在幼儿园里表现挺好的,只要老师一夸他,他就做得更好的。但有一件事,老师却百思不得其解。小明在学校总是不肯自己去厕所,一直都要老师帮忙,而且尿完之后还要求老师拍手。
老师与小明母亲沟通后得知,原来小明一直由母亲带,他小的时候自己不主动去厕所,直到有一回无意中他自己去厕所后,小明妈妈见了就高兴的拍手夸小明真棒,而且从那以后,只要小明自己去厕所了,就要求妈妈跟在后边鼓掌,说:‘真棒’。”
看完这则故事,我相信所有的父母对这个“鼓励式”的教育方法开始持怀疑态度了吧。为什么赞赏和鼓励还可以让孩子产生依赖呢,我们应该如何赞赏和鼓励孩子呢?
在《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里我找到了答案,这本书里告诉我们:
赞赏是爱的双韧剑,如果运用好,赞赏就能变成孩子前进的动力,如果用的不好,结果往往就会像上边的故事一样,违背我们的初衷。严重的时候赞赏会变成对孩子的评价和论断,或许某些时候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因此我们在赞赏和鼓励孩子的时候不仅仅是单纯的说一句:“你真棒,你真聪明”,一定要注意动脑筋,要把自己的真实的感受描述出来,把赞赏和鼓励的目的、内容和原因一一说明,让孩子确实感到你真的在赞扬他.而不是在敷衍。
同时还要表明自己的立场,不要让鼓励和赞赏泛滥,更不要变成孩子依赖;
要学着去分享他们的快乐与忧愁。要给孩子足够的权利和自由,让孩子们学会表达自已的情绪;
坚决不做唠叨的父母,理智的处理孩子的各种问题,努力与孩子产生共情,做他们真正的知心朋友。
呵呵,在这里要感谢“青豆书坊”让我发现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有好书大家一起看”,“青豆书坊”里有此书的内容选摘,想了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网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acf44801000bpm.html
纪念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