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升教师职务材料中“教师自我叙事”的写作建 (转)
(2008-09-09 11:09:18)
标签:
教育 |
分类: 师训科研 |
关于2008年申报晋升教师职务材料中
“教师自我叙事”的写作建议
教育局师资科
简单地说,叙事就是“讲故事”,讲述叙事者亲身经历的事件。教育叙事故事是指教师以叙事、讲故事的方法表达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和解释,它能让读故事的人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对教师而言,写教育叙事的过程是更彻底的自我反思、自我培训的学习过程,也是激发教师实践性智慧生成的过程。所以有学者认为“叙事研究是教师专业化实现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之一”。这也特别适合在职务评聘过程中,考核教师业绩成果、考察教师成长历程、增加考评信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服务的要求。
一、“教师自我叙事”的写作方式
结合职称评审的要求,“教师自我叙事”应该是自传式的。“教师自我叙事”主要是通过人生的经历来表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理想,通过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来诠释自己的业绩成果,通过自我反思表达对教育教学的理解。通常说这样的文体就是故事加议论,故事加议论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夹叙夹议,说一个故事议论一下。另一种是先讲故事,后议论,但作为申报材料的“教师自我叙事”应该是夹叙夹议、自传式的教育教学叙事。写作方式是归纳而不是演绎,也就是说,教师的教育理念是从过去的具体教育事件及其情节中归纳、提炼出来的。
二、“教师自我叙事”的特点
1.所叙之事具有真实性。叙事记叙的一定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记叙的教学事件必须真实,“真实是叙事的基石”,真实是教育叙事最基本的特点和要求。教师所叙之事是生命中真实的经历,叙事决不是虚构,更不是捏造,不能有夸大和缩小,它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等诸多背景下发生的。作为叙事研究的教育故事不是文学创作,述说者不能凭借自己的想象去杜撰,去编造。
2.所叙之事具有典型性。典型性有两个涵义,一是在成长过程中,在发展中必须是带有标志性的东西,例如教育理想或职业道德通过哪一个事得到升华。在你谈认识时,针对某一个故事能够提升,提升到你的教育理念,提升到教育教学规律。二是你叙事的事件具有示范性,别人可以参照,可以模仿,可以学习,在议论或分析的过程中不能以偏概全。
3.所叙之事具有问题性。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每天都经历着许多事情,但教育叙事研究并不是把一件件事情简单罗列出来,这样做既没有意义,也没有必要。教育叙事研究所叙之事应具有问题性。这些具有问题性的事件,常常是那些让人从心理上感到振奋、激动、惊诧、感慨的事情,或忧虑、悔恨、仿徨、困惑的事情。教师叙述的,可以是让其感慨万千千、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的事件;可以是百思不得其解,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偶得;可以是摆脱惯性思维,拥有新的思维方式的喜悦,等等。
4.所叙之事要具有意义性。由于故事总是具体的、情境性的,因此,叙事研究不主张追求绝对真理、理性解放等宏大的理论建树,更重要的是定格于揭示日常事件中所蕴涵的独特意义。“情动于中,文发于外泼墨于纸,铸魂于心”,是叙事研究的关键。教师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向后看”或“开启尘封旧事”,更重要的是借此机会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进行再理解和再探索,是一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建构过程。因此,叙述的故事总是隐含着一条意义线,其中的人与事都是由这条意义线串联、聚合的。
三、撰写“教师自我叙事”的要求
1.时间要求:一定是从任现职以来的这段时间的教育教学工作。任职以前的不需要延伸了。
2.内容要求:应该紧密联系评审标准。内容应包括:一是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尤其德育方面的要求,很重要;二是专业理论知识,这也是评审标准中重点要求的一个方面;三是教育教学工作,包含班主任和德育工作,包括教学工作量、教学效果等等;四是教学研究工作。特别是在课程改革中的校本教研,也要重点涉及;以及上述四个方面的业绩成果。每一个方面的工作都需要相应的业绩成果来支持。比如教学工作的效果,可能需要公开课证书来支持,研究工作可能通过经验、论文来支持。
3.字数要求:一般字数在5000字左右好一些。
4.一份完整的“教育叙事“必须有一个照亮整个文章
的主题”。
四、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千万不要把教育叙事记成流水账。所以叙事不是记流水账,而是记述有情节、有意义的相对完整的故事。不以抽象的概念或符号替代教育生活中鲜活生动的情节,不以苍白的语言来描述概括的教育事实。
2.撰写教育教学叙事不一定有一个统一的格式,因为每个教师的特点不同,每个学科特点不同,不同层次学校教师的特点不同,这里的载体应是丰富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所以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写出一个千篇一律的东西。
3.参评教师要用自己的心写,用自己的经历,用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著,用自己的业绩的成果来写好教育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