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一个人的教养,最简单的说法是说这个人很“君子风范”。什么样算君子风范呢?孔子说“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不过,这样的“君子五美”,常人判断起来,并不容易。
也算阅人无数的我,常教女儿判断一个人是否真君子,可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与人交谈时,看此人是否“开口见喉咙”。此办法既指谈话的语意,也指谈话的语音。谈话要使人如沐春风,首先语音要婉转,要从容,要使用丹田之气;不要急迫,不要发喉咙之音,“扯开个破锣嗓子说话”的状况,常常是没教养人的方式。尤其在公共场合,自顾自地高声喧哗,最没教养。音和了,谈话的内容也要和,要委婉,要有说有不说,要春秋笔法,要耐得品味,不可太过直白(三句话就能扯出祖宗八代),不可唠唠叨叨、啰啰嗦嗦,不可像一些人标榜的“俺就(ZOU)是直肠直肚没花心思”!讲究的谈话,并不和花花肠子划等号。君子一定“要言不繁”,“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效果。
以上两个标准,都可包含在看一个人是不是“开口见喉咙”里,简便快捷。近日,与两位女士同席,一位女士温温雅雅地对我说:“我在青海第一次看到牦牛时,就像见到了神一样。”话音未落,旁边的女士很快大煞风景地高声接了一句:“牦牛的肉可好吃了。”令人无语。一个雅,一个俗,我则来了个中和,半调侃地说:“神,你也敢吃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