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扶贫基金会于2001年9月,在政和县实施“母婴平安120行动”项目,项目实施以来,共管理孕产妇3832人,其中高危管理人数525人,孕产妇补贴463889元,其中高危孕产妇补贴232277元,物资补助1808402元;住院分娩率由2001年的62%提高到2006年的95.5%,孕产妇死亡率由97.2/10万降低到0/10万,新生儿死亡率由38.9‰下降到5.2‰
,新法接生率93.8%提高到100%。通过项目实施提高贫困社区母婴生命保障水平和健康水平,促进乡村人口素质提升,减缓因母婴生命出现问题而返贫的状况,促进爱心的奉献和人类文明与和谐的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1、基本情况
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由中国扶贫基金会主管副秘书长任组长,省扶贫办主管处长、县主管卫生工作的副县长任副组长,成员单位县卫生局、扶贫办、财政局、计生局、妇幼保健院等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项目的基本框架设定为六大体系:建立母婴安全分娩救助系统、通过项目储备金,对贫困母亲分娩实施分类补贴救助;建立母婴物资援助系统,对贫困产后母婴实施援助;建立设备援助系统,为项目区医疗机构筹集和捐赠急需的医疗设备,提升贫困地区服务机构的母婴救助装备水平;建立基层妇幼保健培训系统,提升项目执行机构、人员的项目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建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为受援者及援助者提供双向信息服务;建立舍予爱心基金救助体系,援助因贫困或疾病导致生命受到威胁急需援助的母婴,帮助她们远离死亡,获得基本的生存条件。对特困产妇给予救助补贴。项目实施选定9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132个行政村,总人口为18.5万。项目总投资为1000万价值,其中设备为500万元,现金为300万元,
物资为200万元。实施期限为10年。
2、主要做法
2.1建立畅通工作机制
项目以妇幼卫生保健系统为基础,设立中国扶贫基金会母婴项目部、县救援中心(县妇幼院)、乡救援分中心(乡卫生院)、村保健员。中国扶贫基金会母婴项目部是最高项目管理机构,负责项目的统一设计和管理,包括:各级项目机构的设立、人员招聘与合约管理、培训与考评、项目操作规程的制定、信息档案制度的建立与管理、财务管理、项目监测与检查、项目评估等;县救援中心是项目的执行机构,它负责在全县项目乡(镇)推广母婴项目,并按照基金会的项目规定开展孕产妇的管理、救援、发放项目补贴,协助基金会开展项目培训,发放援助物资等工作;乡救援分中心是母婴项目在项目乡(镇)的执行机构,它负责在全乡(镇)推广母婴项目,并按照基金会的项目规定开展孕产妇的管理、母婴救援和项目补贴发放等工作。
县救援中心岗位设置如下:县中心设主任一人,由县妇幼保健院的主管领导担任,其岗位职责:负责领导救援中心的全面工作;负责援助物资的管理,发放物资;负责组织乡、村级妇幼人员的项目培训工作;对乡救援分中心、村级项目人员的工作进行指导、监督、监测和考评管理;县中心设主任助理(兼任出纳)一人,其岗位职责:协助主任做好各项项目各项工作;县中心设信息员(兼任会计)一人,人选为公开招聘,其岗位职责:负责项目信息系统的使用、维护;按时报送项目信息、报表;协助县救援中心主任做好其它项目工作。
乡救援分中心:乡救援分中心设妇保员一人,由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员兼任,其岗位职责:拟订全乡(镇)年度项目工作规划;按时报送项目信息及报表;协助县中心做好物资的保管和发放工作;协助县中心开展项目培训;对村级项目人员的工作进行指导、监督、监测和考评。
村联络员一人,由村保健员兼任,协助项目县、乡救援机构进行对本村孕产妇的身份识别工作,同时对项目援助结果进行公示;动员孕妇住院分娩;召开村例会;开展健康保健知识宣教活动;做好援助物资的入户发放工作;接受县中心项目的培训。
2.2建立母婴安全救助系统
凡产妇为农村户口并且户口所在地在项目划定的行政村,该名孕产妇在项目区内县、乡救援机构住院分娩。均可享受项目补贴。具体补贴额度如下:
表一
产妇住院补贴标准一览表
分娩地点
|
产时情况
|
最高补贴金额(元)
|
备
注
|
乡(镇)卫生院
|
顺产
|
50
|
项目区所有孕产妇
|
县救援中心
|
顺产
|
70
|
项目区所有孕产妇
|
乡(镇)卫生院
|
难产
|
200
|
产时高危孕产妇
|
县救援中心
|
难产
|
400
|
产时高危孕产妇
|
县中心
或乡镇卫生院
|
剖宫产手术
|
600
|
产时高危孕产妇
|
县中心
或乡镇卫生院
|
危急/危重
|
800
|
产时高危孕产妇
|
其它医院
|
—
|
0
|
执行危急、危重孕产妇经县中心同意转院的按项目规定危重孕产妇补贴
|
危急/危重孕产妇转院用车补贴
|
100
|
此项补贴需经县救援中心主任签字批准,此补贴仅适用于危急危重症产妇转院用车开支。产妇转院车费不足100元的则实报实销
|
危机危重、特困产妇补贴
|
|
舍予爱心基金会援助因贫困或疾病导致生命受到威胁急需援助的母婴,帮助她们远离死亡,获得基本的生存条件
|
2.3建立产后母婴物资援助系统
为分娩后的贫困母婴筹集必备的服装、营养保健品等母婴专用物资,保证她们具备基本的健康卫生水平。
2.4建立医疗设备援助系统
通过基金会社会劝募活动,为项目区基层医疗机构筹集基本的医疗仪器和设备,改善县、乡医疗机构设备简陋、仪器短缺的现状。
2.5建立基层妇幼保健培训系统
项目对县、乡、基层妇幼保健人员、村级项目执行人进行分级、分类培训,以提高项目参与者的项目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使母婴安全救助保障系统发挥应有的作用。项目培训内容包括妇幼保健、救护及项目管理知识。
2.6建立信息管理系统
通过建立网络化、标准化、科学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为各级项目管理人员提供专业的项目管理模式和操作平台;逐步提高项目远程监控能力;为捐赠者和受援者提供快捷的双向信息反馈服务。
3、主要成效
3.1加强妇幼卫生网络建设,提高妇幼人员综合素质
项目以妇幼卫生保健系统为基础,调整充实三级妇幼队伍人员,健全了三级妇幼卫生网络,明确三级妇幼卫生人员的工作职责,并给予适当的人员补贴。同时,项目每年对所有的妇幼人员进行不同类别的综合培训,从而提高了项目妇幼保健系统人员的项目管理、医疗技术、妇幼保健、健康宣教、项目监测等工作水平。
3.2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各级妇幼人员严格按项目管理程序操作,首先由村级保健员掌握好项目村的孕产妇数,入户核实并填表上报乡救援中心,乡救援中心审核后在每月20日上报县中心,同时分别做好产前检查和高危筛查,发现高危孕妇填写高危孕妇筛查表上报县中心;对各级发现的孕妇分别上孕妇分布图进行动态管理,各项目乡妇保员负责所有孕妇住院动员工作,从而提高了住院分娩率,项目实施后住院分娩率由原62%提高到95.5%,孕产妇死亡率由97.2/10万降低到0/10万。
3.3加强母婴救助机制,减缓因病致贫、返贫的状况
项目对所有的住院产妇根据高危因素不同实施不同程度的补助,最高可享受800元,最低在乡级住院分娩的产妇可享受50元补助;项目对所有婴幼儿实行跟踪物资援助(有体温计、衣服、营养品等);项目对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医疗器械援助。项目实施后,我县孕产妇享受40多万元的住院分娩补助,捐赠资金10万元,物资援助180万元,县、乡、村医疗器械援助价值316万元,减缓了因病致贫、返贫状况。“母婴平安120行动”项目给贫困山区广大母婴带来了福音和更多健康保障。
3.4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母婴素质
项目区内的所有村卫生所均有母婴平安120项目宣传专栏,主要宣传孕期保健、母婴项目工作流程、“三簿一册”、孕产妇补贴和物资补贴公示等内容,向所有孕产妇发放“致孕妇的一封信”,主要宣教产前检查、产后访视、母乳喂养等内容,提高了母婴的素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