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看唐老师跟家长们的对话及回答问题,目的不是要让大家记住遇到同样的问题有一个什么方法去解决;而是通过看对话,看唐老师解答问题的过程,不断熏习,学习解答问题过程中的智慧,让自己成为一个可以解决问题的人,或者说成为一种智慧的存在,不会再有问题让你难过,不得解决。
借钱借出的尴尬!
真正好的关系一定是自在的,不是故意去“为好”的,凡是故意“为好”的都是不好的关系,凡是故意去表现、故意要求都在使你们的关系变得更差、更尴尬。不是那样,你试图造出那个样子来,这种造作反倒使你不舒服,这就叫尴尬。
比如两个人在一起说话,说着说着找不到话题,找不到话题就想我要说点什么,又特意地想话题,好了,这两个人就发现尴尬气氛出来了,一旦尴尬气氛出来再想缓和是极难的。尴尬是麻烦的,尴尬是不舒服的状态。
我们在生活中难免遇到一些令人尴尬的事情。在平等教育第103期认真能力训练营中,唐老师带领大家对“尴尬”作了深入讨论,现场有两位家长分享了让自己尴尬的事情——借钱借出的尴尬,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唐老师是如何帮助她们化解尴尬的。
尴尬问题一:
家长:各位家长,大家好!我想分享的一件事情是大概在6年前,我的一个高中同学因为他是在外地,可能是因为一些特殊情况需要跟我借一笔钱,当时借的不多,当时跟我说借五千,我手没有那么多,而且我了解到那个人向别人借钱的时候也是借了很多家的。那么我就说:“我给你汇过去三千吧。”就这样汇了三千。
这几年他经常回来,有时候他回来同学在一起聚会的时候我也去,但是去了看到他以后,我就觉得有一种尴尬,这么多年他都没提过要还钱的事,我当时借给他的时候,知道他借别人的钱也没还,我就当是给他了,我就不要这个钱了,我是这个心理。
但是见到他以后我还是会觉得尴尬,或者想躲着不见。
唐老师:您借给他钱,您觉得很尴尬。(众家长笑)
家长:是。
唐老师:其实,您刚才说了,他找很多人借了钱。您知道他借钱做什么用吗?
家长:不知道。
唐老师:他会不会特别为难?还是他没什么大事就是做点小买卖然后就借了钱,能还也不还。原因您知道吗?
家长:别的同学曾经跟我说过,可能不是挺走正道的。
唐老师:您为什么借给他钱呢?
家长:当时他跟我借的时候,说自己有困难继续一笔钱。
唐老师:这个尴尬来自于您内心对这件事情或者是对他有个看法的。您这么想,如果他真的缺钱,是老同学,您帮他三千也帮得起,他能还就还,不能还您就根本不期待着要。您再看到他就没什么了。
您是说,这么多年了,他也不说还钱,您对他有一个还钱的期待。您可能说:“我借给人家钱,我有个期待还不行吗?”
不行。
您有也没用,有他也不给您的。大家同意吧?不会因为您有一个期待,他就还给您了,您想是不是?但是这弄得您难受了。
现在他给不给是一回事,他哪一天还给您,或者这一辈子都不还给您了这都不要紧。提示大家,事情本身往往不要紧的,这个事情给您带来的困扰才是问题。您不缺三千块钱,是吧?他还了您不会富,不还您也穷不了。但是您自己开始尴尬了,怕见他,这才是您的问题。
提示您,这个事他没有问题,您有问题,您同意吗?
跟别人没关系,人家不还钱,也许人家也难受。但是您难受什么呢?谁难受谁愚蠢,大家同意吗?
所以这样,您要么跟他要,如果您拉不下脸来跟他要就不要了。对不对?您应该这么想,他肯定很难,就不要了。下一回碰到和他一起吃饭,该吃饭吃饭,不提这个事,他如果提了就说:“不着急,有了就给我,没就算,老同学就差这点钱了吗?”他也许不不务正业,但是他缺钱的时候也是真的很难受的。
我们就这么想,真的不务正业的一个人,他缺钱了,他很难受了,又是我们的老同学,帮他三千块钱,帮不帮?
家长:帮。
唐老师:那也得帮的,对吧?
帮了他就还不上了。
“那就不还了嘛,我就没指望你还。”您得这么想,那哪有什么尴尬呢?对不对?
下一回吃饭的时候您也不要说:“你还欠我三千块钱呢,所以你请客就算了。”不要,您请客,抢着请,明白吗?抢着请客,不要说:“你欠我的,你就该请我吃饭,全当利息了。”不要这么想,您把自己拖到一个位置上,自己难受。同意吗?
家长:同意。
唐老师:不要把自己拖到一个位置上,你们之间没有这个债务关系,有了这个债务关系您心里就多了一个负担,钱又要不来,是不是?所以您就把这个债务关系放掉,您就全当他没有,就是给他了,是不是?这样您再试试看就好多了。
家长:我当初也是这种心理。
唐老师:但是您后来不是这么想了。(家长笑)
家长:我就是觉得有时候见到他,我就感觉怕他见到我会不好意思。
唐老师:您怕什么呢?他不好意思,他难受他的嘛,对不对?您开始尴尬了,您看现在您在讲您的尴尬,这对您来说肯定是一个困扰,对不对?
他欠您的钱您开始困扰了,谁有困扰谁愚蠢。明白了吗?所以您就放下。如果下一次聚会听说有他,您心里依然有结,您就主动去找他,可以约他喝喝茶什么的,把这个事过去。这也是突破您心里的结的很好的办法,好不好?
家长:好。谢谢唐老师。
尴尬问题二:
家长:唐老师好,各位家长好,我刚好和这位家长有点相反。我也是借给同事钱,好多年前借给同事一千块钱。当时同事的情况真的是很艰难,他是真的很困难,而且我知道他的困难所以我借他了。
然后经过了好多年,他一直没有表达还钱的意思,也没有一句话。我想证明自己好忍着不说,然后心里又很在乎这个钱。因为我很穷,特别在乎这个钱,我心里就惦记这个钱。到最后我就问了一下家人,家里人就说:“借钱应该要还钱。”
我就给自己找了一个理由,其实是我自己想找一个理由去要钱,找一个家里的借口给自己要钱。
然后我就向他要了,我说:“你还欠我一千块钱。”
然后同事就说:“哦,是的。”他很快就还给我了。他当时那个表情我现在印象很深。
我现在觉得自己很内疚、很尴尬。虽然这么多年他现在已经非常好了,但是我觉得在他面前自己低了一等,因为我为了这一千块钱惦记了这么多年,而且在他的经济还没有很好的情况下我主动向他要了这一千块钱,所以我现在见到他我就觉得尴尬,甚至不敢面对他。
因为我太要面子了,想证明自己的好,自己那种假象的清高被自己打击掉了,就这样子暴露在阳光下面,又想掩饰就是这种心理,到现在我还不敢去见他。
唐老师:大家看,所有的事情都是简单的,复杂在人心上。
人家欠了我的钱,等他有的时候他应该给我,他没有如果我想要我去要就行了,要了他给了,给了就给了。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但是人的愚蠢在于对这些简单的事情会做很多的理解,而这种理解会带来自己的困扰。这是愚蠢的。
提示大家,事是简单的,所有的事情没有好坏,但是您对它有一个解释、有一个理解,给自己带来了困扰,这是愚蠢的。那么有一个情况就是,同事确实借了您的钱,他也能还了,他没有主动说要还,那就去要,如果实在不好意思要,就不要了。
提示您的是,如果不要这个钱了,不要因为放弃这个钱而难受。
提示大家,您可以要,可以不要,要也好、不要也好都很简单,但是别难受。愚蠢的是,不要吧心里老惦记着,要了吧又后悔了,觉得自己这个光辉形象被毁了,这是愚蠢的。
要是应该的,不要也是应该的。
为什么呀?
一千块钱嘛,给他就给他了,这一千块钱我要来也富不到哪去。只要把自己想明白了,要与不要都不是事,不要有困扰,停下来。
要了是应该的,他如果因此对我不好了,这种人就是这样,我懒得理他,他借了我的钱不还我,我跟他要他才给我,给了以后他还应该感激我的。不感激的人我凭什么要跟他交朋友呢?我怎么会看到他尴尬呢?我又不欠他的,是吧?我借给他钱用了,他还欠我的人情呢,他应该好好地感激我的,他对我还这样,这种人我不跟他交朋友了嘛。怕什么呢?
见了面该怎么对待怎么对待,您怎么会尴尬?
因为,我们做不了心的主人。
弄明白了以后,要坦然面对自己的心,如果做了对不起人家的事,我该向人家道歉,比如我欠了人家钱不还,赶紧还人家。但是您说您不欠他的,他欠了您的,您还难受?愚蠢就在这。
所以提示大家,有事做事,对这个事情不做让自己困扰的理解、解释,这就是智慧。如果是这样,尴尬就出不来了。
平等思维糖宝书,帮您成为智慧家长,“温泉妈妈”!
帮孩子开心、独立地生活和学习!(QQ学习群:114239962。帮您更好地学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