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冤枉偷钱,怎样消除留下的阴影?

标签:
教育 |
分类: 平等思维分析案例 |
被冤枉偷钱,怎样消除留下的阴影?
平等思维教育基地
每个人看问题,都可能有自己的偏见,那么当我们被这些偏见冤枉,百口莫辩的时候,怎样做,才能让自己心态平和下来,不给自己心里留下阴影呢?我们一起看一份沟通心法课学员的作业,以及唐老师的点评。
作业:反思小时候什么事给自己留下阴影,并用平等思维解决。
现在看到地上有钱,我从来不捡,就当没看到,就走过去。我怕捡起来就有问题。后来终于知道了是和小时候的事有关。
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一次班主任负责我们数学考试,中途班主任给我们五分钟上厕所,然后很多同学都去了。我刚开始不想去,后来还是去了。上厕所的时候发现脚边整齐地叠放着2个1毛钱的硬币,我说:哪个同学掉的吗?怎么掉得这么整齐?可是旁边没有人,她们都跑回去了。我就把钱捡了起来,打算一会儿交到班主任那里去。可是,当我走进教室就发现,小玲(我比较要好的同学)当着全班人的面,和班主任在说:“哪个见钱眼开的人啊?我怕脱裤子的时候钱掉到厕所里,就先把2毛钱放在地上的(我们那时候的厕所是蹲坑),怎么就偷走了?2毛钱能买乡巴佬吗?不就2毛钱吗?家里穷的2毛钱都没有了吗?也要偷……”她还没有要停止的意思,班主任就打住她了说:“哪位同学因为一时不诚实拿了钱,现在把它交出来,我和小玲还有全班同学都会原谅你的。”……
【唐老师点评】
咱们大家学了平等思维,就能看到,在这个地方,这位班主任,实际上她已经自认为在很公正、很宽容、很大度地对待别人了,但实际上她还是在冤枉人。大家能感觉到吗?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无限地努力,尽量做到公平、公正,却仍可能带着自己的偏见。这位班主任就是这样。小玲在冤枉别人偷钱了,这位班主任好像是在原谅这个人,她“打住了”小玲,但她依然是用“一时不诚实,拿了钱”这样的词语。所以咱们这位学员就说:
……我急了,我是要去交钱的,现在把它交出来的话,大家不就以为我是小偷了吗?不交的话,以小玲的性格肯定会一直骂我,我肯定会不好受的。最后,我还是不敢交出来。接下去的时间里,我果真听着小玲对着我,骂了那个偷钱的人(也就是我)一个星期。每次我都会对她说:“可能是哪个同学捡起来了,来不及交,不是想偷吧。”每次她都会反驳:“看到钱了还不放在自己的口袋?不捡白不捡。”从此我不敢再捡钱。
我对自己说:如果,那时候我先一步回到教室,把钱交到班主任那里,班主任肯定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夸奖我,这样不是拾金不昧的奖励吗?又或者不是小玲掉的钱,而是其他同学,掉钱的同学单独告诉老师,那我在她之后进去,再找班主任交钱,结果还是会好的……所以,是我自己归错了原因。
【唐老师点评】
实际上,我们现在来看,大家会发现,这位学员的归因仍然不好。所有在座的学员们,大家认为这个问题在哪里?各用一句话来分析一下这件事。
家长I说:内心不强大,怕别人误解。就说事实好了。别人怎么想是她们的事 (20:43:05)
家长L说:把真相告诉老师即可,不管别人信不信 (20:44:51)
家长M说:捡了钱不交给老师 (20:45:22)
【唐老师点评】
这是一个典型的两难问题,这个两难在于,你自己在左右为难。大家还记得《教授与狗》吗?这就是典型的《教授与狗》故事分析里面那个蠢教授。
我们不是在批评谁愚蠢,而是在提示大家,这位学员的总结是不到位的。因为到目前为止,这位学员的内心依然不够强大,依然是在用别人的观点左右着自己。她在做梦得到一个好的结果,就像最后那句话:如果我先一步回到教室,我就可以把钱交到班主任那儿,我就可以得到表扬了。这就是贪着(zhuo),这个贪着就会导致你患得患失,事情做不好你会很难受。同时我还提醒一下这位学员,你还是比较幸运,没有遇到这种情况:如果当时老师要求翻口袋搜怎么办?捉贼拿赃,直接把你“人赃并获”,那才麻烦呢!可能这辈子你的阴影都很难消除!
家长L说得非常好:把真相告诉老师,即可不管别人信不信。就是说,你是这样做的,别人真的不信,或者相信,都无所谓。这句话不是说给当年的那个捡钱的小朋友听的,而是说给现在这位长大了,正在听课的小朋友听的。这位长大了的小朋友依然看不透这一点。你依然可能会极端地处理类似的事。比如说现在,看到钱就不敢动。你依然带着那个情节,没有解决掉这个问题。
解决自己心里的障碍,心里的问题,才是关键。不要依别人的看法,影响你对这件事情的做法。回到教室,就去把钱交上,她们说你是不是偷了钱,你只要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就行,接下来她们爱怎么说,是她们的事。这个时候你心里就开始坚强了。
家长N说的对,孩子没有那么强大的力量。但是,到了我们这个年龄,就应该有了。到了现在这个年龄还没有,就不对了,尤其是听了咱们沟通心法课。但事实不是这样,这位学员心里还期盼着有个更好的结果。
各位家长在分析时中,能看到这是《教授与狗》的翻版,就对了。我看到有不少的家长都把这个情况分析得比较到位。也有一些不够到位的,相信大家能够自己看出来,去反思为什么不到位。我们的讨论,是帮大家把一些问题分析得更加透彻,更加到位。
有些时候我们看到了一些问题,已经反思到了一定程度,但是到再往深处分析,就分析不下去了。这位学员在开始反思了,这个反思是非常好的,但是她反思得不透,高度不够。这是因为智慧不足,她达不到这里。她是着(zhuo)在两边的。她会想到:如果能改变外界条件,就好了。这就像在《教授与狗》的故事中,教授去想:如果我早一点出门,看不到狗掉进泥潭里就好了,或者说,我找人把狗要掉进去的泥潭填平。可是提醒大家,这些都是在试图改变前提,而不是解决问题的真正方案。
家长D说:不要因别人的看法影响自己的做法,是一个内心特别强大的人 (20:46:30)
家长I说:一会儿把这事讲给孩子听,看看她们怎么办。顺便教教孩子遇到这类事怎么处理。 (20:46:57)
【唐老师点评】
大家的分析,也有不到位的。像最开始这两位家长朋友说,“自以为是”,“怕否定,想肯定”,这两条都分析得不够。其实从道理上讲,大家讲的都是有道理的。但是你如果不从问题里面跳出来,着(zhuo)到里面去了,就分析不到了。
这是特别好的一份作业,并且我们跟大家一块儿进行这个讨论,对大家分析问题能力的提升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在线教育咨询信息:(基地资深教育咨询师为您答疑解惑)
企业QQ:400-000-6656
QQ群:191555494(即将满)
QQ群:191539576(余220个名额)
教育咨询电话:400-000-6656;010-82641582;
传真:010-8264147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