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认识和避免“厌学”

(2010-11-24 10:21:43)
标签:

厌学

初中

咨询

心理障碍

平等思维

兴趣

教育

分类: 家长教师

如何认识和避免“厌学”

平等思维唐曾磊

文章来源: 【中国平等思维教育网】

  很多家长和老师来信咨询孩子厌学的问题,这个问题让他们非常头痛,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如何认识和避免厌学的问题。 ­

 

­  学生中厌学比例非常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90%以上的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厌学。 ­

  在给北京某重点实验中学初二年级的五个学生讲课的时候,谈到他们最大的理想,他们竟然说最大的理想就是不学习。其中有个叫张小函的同学就说:我们班所有的同学都不喜欢上学。所以,当我们安排他们到清华参观的时候,他们高兴得都跳起来了。 ­

­如何认识和避免“厌学”

­在北京市某重点实验中学讲座

   ­

 

­

  厌学就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是学生由不想学习到不喜欢学习,甚至发展为对学习产生厌倦、厌恶从而逃避学习的一种心态。 ­

  A、厌学的分类

  根据厌学的不同程度,我们把厌学分为三个层次: ­

  一是轻度厌学。­

  学生的主要表现为轻微的心理上的不想学习和不喜欢学习; ­

  二是中度厌学。 ­

  学生的主要表现是会倾向于采取一些逃避学习的行为。如逃课、逃学; ­

  三是厌学症。­

  学生的主要表现已经有明显的病态化,表现出极端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

  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

  B、厌学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 ­

   身心疲惫、头晕脑胀、食欲下降,甚至思维迟钝、记忆力衰退等身心疾病; ­

  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 ­

  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 ­

  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不参加体育活动,怕考试,怕排名; ­

  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旷课逃学; ­

  严重者一提到学习就如头昏、头痛、恶心呕吐、腹痛、尿频、食欲下降、睡眠易惊、脾气暴躁,甚至出现抑郁,焦虑,强迫等神经症状。 ­

  曾经有一位来我们基地的初二学生,就是典型的厌学症,他的父母听到三倍快速学习法的介绍后非常感兴趣,但孩子不这样。经过了解,孩子对学校里的老师非常“痛恨”,他甚至说老师讲课的时候故意要害他,有的同学也是对他不怀好意。他说他很反感到学校去,在学校里就心神不定,而且总想呕吐。 ­

  C、厌学的成因:

  学生厌学就是学生不知不觉中把学习定义为一个讨厌的过程,这种讨厌非常严重,甚至可以达到闻风丧胆的程度。 ­

  学生厌学的成因主要以下几方面原因: ­

  一是被迫学习。

  我们国家是个人口大国,但是教育资源却十分有限,所以我们国家不得不采取考试选拔的方式来选择学生,我国的学生也就面临着巨大的考试压力。 ­

    在教学中,教师们仍以陈腐落后的满堂灌为主,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们听起来必然味同嚼蜡毫无兴趣。 ­

  在教学内容上,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量太大,学生更多地需要大量时间来死记硬背,所以,过程非常枯燥,而且学生不得不继续学习。 ­

  这些年,虽然教育界喊出素质教育的口号,但只要考试选拔人才的方式不变,应试教育就会一直占统治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和教师的判断标准必然以升学考试为准,与升学考试关系不大的方面往往被忽视。 ­

  日本儿童心理学家金盛浦子也得出基本同样的结论:“在出现心理障碍不愿上学的孩子中,有90%是由于家长或老师采取强制的教育方法所致。” ­

  很多家长一方面自己当年没有机会好好读书,或者有机会读书,但没有读好,于是把自己读书的心愿传给了后代,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完成自己心中永远的结;另一方面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只想着孩子学习好,考上好的大学光宗耀祖、有美好前程,想方设法把大量的知识塞进孩子的脑子里,而不管学生是否对学习有兴趣。 ­

  这就造成了学生的被迫学习,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疲倦和厌恶。 ­

  二是缺乏学习动机。

  学习的最强烈、最可靠的动力,来自于学生本人占支配地位的认知需要。只有当学生明白学习的意义时,他们才会在学习中表现出更大的兴趣和积极性。 ­

    学生的学习动机到底是什么呢? ­

  美国心理学家J.M.索里和C.W.特尔福德,把社会动机分成两大类,即交往性动机和威信性动机,这两类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极大的意义。 ­

  他们提出,交往性动机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会动机,起源于社会个体与他人的接触,表现为:a、愿意和别人在一起;b、希望与喜欢和欣赏的人相处,而不愿与陌生人相处。 ­

  其实交往性动机就是人们通过交往过程追求快乐的动机。 ­

  交往性动机在学习上表现为: ­

  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个教师而努力学习,因为不喜欢一个教师而拒绝听课; ­

  为获得父母、教师、亲友和同学的赞扬而认真学习,或因受到责备、奚落,挫伤了自尊心和自信心而影响学习; ­

  因师生或同学间的友好而提高学习的责任感等等。 ­

  威信性动机就是通过得到荣誉和奖励来增强信心的动机,是一种比交往性动机更高级的社会动机,主要表现为对于自己在其他人心目中的地位的追求。所以,威信性动机常通过奖惩与竞赛作为激发动机的手段。 ­

  例如,期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肯定和赞扬,向往获得成就,其实这种动机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后几个层次的需求相似。 ­

  美国心理学家J.布鲁纳将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

  内在动机效应强且持久,而外在动机效应弱且短暂。 ­

  三是家庭教育的误导。

  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施行以后,很多家庭对独生子女表现出过分的溺爱。 ­

  在物质生活条件上,大人们往往对孩子百依百顺,从而形成了孩子自私自利的习惯。 ­

  在生活上,无论他们遇到什么困难,他们的祖辈父辈们都会毫无保留地对他们百般呵护。他们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呼来唤去、任意妄为,他们就是家里的小太阳,他们就是皇帝!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学生,独立能力和生活能力都很低下。更重要的是,他们缺乏坚强的意志和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 ­

  他们往往因学习和生活上的一点小小的困难而丧失信心,产生颓废情绪而导致厌学心理。 ­

  学生意志力薄弱、人际关系不和谐或师生关系紧张也是导致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 ­

  四是社会的歧视。

  有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差,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却只获得一次次的低分和失败,长时间受到社会关系的偏见、家长的漠视、教师的批评、同学的歧视。他们在学习中找不到希望,生活中又得不到人们的理解和关怀,只有失败。 ­

  这些学生会逐渐形成“自己天生就是笨蛋,没有办法学好”等错误观念,后来的学习不顺利和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鄙视又进一步加强他的自我认定,如此的恶性循环,很快就患上了厌学症。 ­

  另有一些学生小学时成绩较好,上了初中后,由于知识量陡然增加,学习节奏也迅速加快,再加上这些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差,就表现出对新的学习环境的不适应,在得不到帮助的情况下,成绩会迅速下滑,如果经过几次挫折和失败,他们就会丧失自信心,从此一蹶不振,患上厌学症。 ­

 

­  摘自《学习智慧》

 

点击此处:我要立即购买“平等思维数学十步法学习包”

  

【“学会”精品小班介绍】 

【平等思维沟通心法课程】

【唐老师在线平等思维免费公益课堂——(点击)】­­

 

基地咨询QQ号码1981717536

基地咨询QQ号码2754072823

基地咨询QQ号码31412256176

 

教育咨询电话:400-000-6656  

相关文章:

学习文科的“学会”的三个标准—英语十步法
如何培养学习兴趣

高中数学进步案例

解决理科学习的“数学十步法”

一个月高考数学提高30分总结

一道题目学一整天是不是钻牛角尖?

中高考学生如何应对每天大量的练习题?

帮孩子插上自信的翅膀

主动推迟参观世博的王星皓

如何帮浮躁的孩子连续做题得满分

每天做正确原因,必定喜出望外

改变,从自己开始——平等思维家庭和谐秘诀

平等思维:两天找到“学会”感觉!

来之不易的“双百”——如何帮助孩子打掉浮躁

数学从不及格到112分的秘密——中考学生如何快速提高学习能力

学习案例分析史欣雨:中高考10天提升80分的秘密——开心做题

学习案例分析张晗三:没有记住才是真正掌握——什么是“记不起来了”

您是哪种学习类型?

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每次做到能力的顶峰——提高的秘诀

学生学习情况测评表——孩子学习的好参谋

八大结论帮助学生提高成绩

学习三部曲之(一):学生为什么学习不好?

学习三部曲之(二):快速提高成绩的法宝——学会的三个标准

学习三部曲之(三):培养认真的能力

我们在打着应试教育的幌子做素质教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