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一
——关于失调理论的概述
费斯汀格认为元素即是认知,是一个人对自身,对自己的行为以及环境所了解的事情。这些认知(元素)包括两部分,一些是对自身的知识:一个人所感,所做,所想或所愿,自己是什么人等。其他的是他所生活的世界:那里有什么,什么是另人痛苦或满意,什么是无足重要的什么是攸命关天等。这些认知元素有3种关系:无关,协调或失调。如果一个元素紧跟另一个元素的反面,那么这两个元素就处于失调的关系中,即非X紧跟Y,或X紧跟非Y,那么X和Y就是失调的。
失调的来源有以下几种:
1
来自逻辑上的不一致。如果一个人认为人类不久可以登上火星,同时人类不可以脱离地球大气层的吸引,那么这个人的思维或观念中就存在失调。
2
来自文化习俗。如果一个人在晚宴上用手捡起鸡骨头,这种行为同晚宴礼仪的认识是失调的。
3
来自过去的经验中,如果一个人站在雨中,却没有淋湿,那么这两个认知彼此是失调的,因为他从经验中知道“淋湿”是紧跟着“站在雨中”。
存在于两个群组的认知元素之间的失调程度是处于失调的两个群组之间所有关系的加权比例的一个函数,即关于它们重要性的函数。当元素的重要性增加或价值增加时,失调(或协调)的程度就增加了。
失调会引起有机体的紧张并迫切要求改变这种不平衡状态。费斯汀格认为减少失调有以下几种方式:
1 改变一个行为的认知元素。
2 改变一个环境的认知元素。
3 增加新的认知元素。
他举了个例子。斯皮鲁对于一个无文字的社会——艾法勒克的信念系统做了个观察。
1。在该文化中,存在一个坚定的信念,即人是好的,这个信念认为不仅人应该是好的而且人就是好的。
由于某种原因,在该文化中年轻的孩子必须经历一个特别强烈的外向侵犯,仇视或破坏阶段。可以看出在该文化中,有关人类本性的信念同儿童的行为认知是失调的。要减少这种失调要么改变他们的信念,要么修改他们的信念,把信念改为;只有人在成熟后才是完美的。或者改变有关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信念以致于儿童的外向侵犯也是好的。而该社会通过增加新的认知元素来减少这种失调。解释为不是具有侵犯行为的儿童而是邪恶的魔鬼在作怪。
在实际操作中减少失调会遇到各种限制。如果改变行为是痛苦的或会造成损失,或者目前行为在其他方面是另人满意的都会造成对改变行为认知元素的抵制。同时有些环境是我们所无法改变的,这些环境限制因素不可能有助于我们减少失调状态。
其实当个体没有失调时,他也会有避免产生失调的顾及,总之,失调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很普遍的心理不平衡状态。
参考文献:Fistinger. A Theory of Cognitive
Dissonance[M].1-4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