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任务操作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一.双重任务操作的研究状况
所谓的双重任务是指操作者同时或在很短的时间内先后呈现两种任务的操作.最早的双重任务研究是Telford在1931年对"心理不应期"的研究.他发现当呈现两个密切相连的刺激,并要求被试进行反应时,被试对第二个刺激的反应比第一个刺激的反应慢0.5秒左右,这个现象叫"心理不应起".
双重任务的试验研究主要是围绕结构理论,资源理论和结果冲突理论进行的.
1.
Craik等人为代表的结构理论认为,人的信息由一些功能不同,并具有一次占有性的结构单元连续操作完成.这些结构单元组成了信息加工的特殊通道,在某一特定的时刻一个结构单元只能对一种信息进行加工.正式由于加工上的结构限制,操作者在双重任务上的操作绩效下降.
2.
Kahneman和Wichens等人为代表的资源理论把人的信息加工能力看成有限的,可分的,可变通的有工效性的资源.双重任务操作绩效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信息加工资源的供求不平衡导致的资源竞争.
3.
Navon等人提出的结果冲突理论认为,双重任务操作绩效的下降是由于两种同时操作任务本身信息之间的相互干扰所致的.即当两种任务同时操作时,由于一种任务信息加工的输出,中间结果或副效应对另一个
任务信息加工产生了有害的影响.
二.
我国关于双重操作任务操作的多因素理论的研究工作
1995年葛列众和朱祖祥等人在作业难度不同的条件下,研究了结果冲突效应对双重任务操作绩效的影响,提出了"双因素假设",认为双重任务操作绩效的下降的原因是信息干扰和资源竞争两个独立的因素.
在"双因素假设"的基础上,1996年葛列众发现一下三个反复面都可以减少两个作业之间的信息干扰,提高双重任务操作绩效:1两个作业采用不同的信息编码方式,如一个作业用文字表征,另一个用图像表征.2.两个作业采用不同的信息输入通道,如一个用视觉输入,另一个用听觉输入.3.两个作业采用不同的反应方式,如一个用手动输入,另一个用口语反应.
2000--2001年葛列众和黄琳考察了结构限制和资源竞争,结构限制和信息干扰两组不同变量的组合对双重任务操作绩效的影响,发现:1.同时操作的两种任务之间的时间间隔越小,结构限制越大,双重任务操作绩效越差.
2.结构限制和资源竞争及信息干扰是三个独立的原因.3.双重任务作业难度越大,资源竞争越激烈,双重任务操作绩效越差.
根据以上结果,葛列众等人把"二因素假设"改为"三因素假设"信息干扰考虑了双重任务信息加工活动特点方面的因素,资源竞争考虑了双重任务操作者信息加工能力方面的因素,结构限制考虑了双重任务信息加工通道方面的因素.
参考文献:双重任务操作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葛列众.当代中国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79--82.
Pan Yan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