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脑机制新发现

(2007-04-06 21:58:12)
标签:

脑科学

分类: 王帅的读书笔记本
   人类记忆具有相当复杂的认知功能,先前经验对记忆测验成绩的影响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表现为记忆的外显或内隐类型。近20多年来,研究者对两种记忆类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并得出相对一致的观点: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依赖不同的记忆系统,而这些记忆系统与大脑的不同区域相联系。
   Rugg等(1998)使用ERP首次进行了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神经过程的比较,并验证了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在词领域的实验性分离。同年,Paller等通过两个实验记录了与知觉启动和外显记忆关联的ERPs,得出类似的结论。其后,许多研究者采用不同范式都验证了Rugg的结论。这样在词领域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脑机制就得出相对一致的结论。那么,在其他领域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是否也与不同脑区相联系?对应脑区是否与词领域相同?对此,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孟迎芳,郭春彦两位研究者采用学习-再认实验范式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现对他们的实验及其巧妙之处做简单介绍:
   在学习阶段,根据Lavie(1995)的选择性注意知觉负荷理论
及面孔刺激的独特性采用选择性注意范式,让被试加工呈现在面孔中间的颜色词来控制被试对面孔的注意,以达到被试对面孔的不同加工水平。
   在再认阶段,采用类似Rugg实验中新/旧再认的测验,把未认出旧面孔与新面孔的ERPs作为内隐记忆的神经关联,把再认出旧面孔与新面孔的ERPs作为外显记忆的神经关联。采用这一范式可以有效去除不同测验任务的影响,而且Rugg为这一研究范式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和实验经验。
   在实验数据处理方面,根据头皮分布与电极位置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波形,地形图等,选取几个代表电极进行统计分析,参照前人研究,确定分析时段300~400ms,400~500ms,500~600ms。为具体了解两种记忆类型的不同分布,分别对不同注意负荷条件,不同时段的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进行2因素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分析因素包括记忆类型,脑区。
   在实验设计上也很严密和巧妙。巧在,面孔上的字的颜色与字的意思不一定匹配,从而可以根据面孔上字颜色,意义匹配与否将学习组分为高负荷组和低负荷组。在学习阶段前后,呈现适量颜色词图片避免前摄与后摄抑制对记忆的影响,突出严密性。
   实验结果表明,负责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脑区以及在这些脑区中的神经活动是不同的,体现出两种记忆效应之间的分离,主要体现在潜伏期差异和脑区差异。外显记忆效应从在刺激后400ms左右开始,并在500~600ms达到最大值,分布在前额区和额区。内隐记忆主要表现在刺激后300~500ms,分布在后部脑区,主要表现在中央区和顶区。结果与Rugg类似,从而为内隐记忆在不同刺激领域之间的共同性提供了新的证据。
   从这个实验我们还可以做以下推论:
    一,比较提取成功项目与提取失败项目的ERP差异,发现前额皮层的激活只对提取成功的项目,切不论在学习阶段中对这些项目给予的注意水平有何不同。因此,在本研究中前额皮层的激活反映了对项目的成功提取。
    二,潜伏期是神经活动与加工过程和时间的评价,根据相关记忆理论及启动的神经成像结果,内隐记忆反映了对项目的无意识,自动加工过程,因此面孔的重复可能通过神经活动更短的持续时间,易化了它们的加工,表现出更快的加工速度,从而减少血流动力反应。而外显记忆反映的是对项目的有意识,控制加工,它们需要更多资源,通过更广泛和耗时的联想提取以使学习事件能回忆起来,从而减慢了加工的速度。
    三,本实验也支持Burton等提出的面孔IAC模型和弱激活假设,在面孔再认系统中不足以维持外显再认的弱激活可以调节内隐记忆。
  引文《心理学报》2006年第38卷第1期,15—21页《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脑机制分离:面孔再认的ERP研究》孟迎芳,郭春彦,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 
    我的一些感想;初次读这篇文献时,犹如雾里看花,知其大概,再读几遍时,渐渐体会到文献的基本思路和实验设计的过程。虽说,我还没接触到实验设计的理论,但丛这篇文献我看出对实验严谨性的重视,注重对各方面无关因素的考虑和排除,体现科学的严肃性,这对我以后的求学态度有很大启发。当然,里面不乏我现无法理解的概念和我无法辨识的闪光点,不过通过查找资料和求助网络我学到了不少新的知识,增长了见识,感到很兴奋。这让我想起高中数学老师长对我们说的那句话:“有所不会才能进步。”没错,甚麽都知道还如何进步?因此,遇到难的文献应感到高兴,而不是放弃,因为它可能是一个巨大的未被开发的宝藏,如果畏难,那会错失许多宝贵东西,痛哉呀!
                                            —— 天狼
A+ 看来你的确是对认知神经这一领域感兴趣,这非常好,可以为将来打下良好的基础,进入此领域还需要更多的知识基础,英语基础、生理学基础,计算机基础要求更高。好好准备,玩好E-Prime软件,BP公司生产的脑电记录系统主要利用E-Prime做呈现程序。做认知神经研究是当前国际上心理学研究的主攻方向,不玩这玩意儿,几乎没有出路,至少这儿的博士生每一个人都要玩一玩事件相关电位(ERP),功能核磁共振(fMRI)目前国内很少有人玩得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