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国胜,你听说过这个名字吗?也许你会说没听说过。那么舌尖中的黄老汉、黄馍馍你知道吗?估计很少有人会说不知道了。那么黄国胜是谁呢?
哈哈,你猜对了。黄国胜就是那个58岁的绥德汉子,“绥德第一黄馍馍”的制作者,人人都喊他黄老汉。他做的黄馍馍味甜馍香,嚼在嘴里喷香回甘,让人欲罢不能,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么嘛哒”。
我很幸运的在西贝黄馍馍开卖的新闻发布会上见到了黄老汉本人,电视上的人物一下子出现在现实生活中感觉很奇妙,何况黄老汉生活在大陕北离上海老远了呢。第二次见黄老汉也是在西贝,跟他学做黄馍馍,这回近距离的学习更让我对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黄老汉善良朴实乐观开朗,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他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下依然保持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令我对他肃然起敬。他的脸上写满了西北人的淳朴和实在,他咧嘴大笑时布满沟壑的脸好似黄土高原。就是这位普普通通的陕北绥德庄稼人,用自己的勤劳和执着,在中国美食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8年前,黄老伯夫妇开始自己用黄米制作黄馍馍,每年农历十一月初黄老汉便和老伴一起制作黄馍馍,看似简单平常的一个黄馍馍,前前后后要花去他们三四天的时间,所以他们每隔三四天卖一次,每次做700多个,从凌晨三点一直要做到晚上九点,还要骑车一个多小时赶到县城去叫卖,真的很不容易。可是这日复一日的辛苦劳作却丝毫没有在黄老汉身上留下疲沓之态,他总是兴头十足。用他在电视上的话说:人懒没人给他钱。我今年58,要好好干。
黄老汉制作的黄馍馍之所以好吃畅销,是因为他有他自己的一套土方法,他的黄米面都是用石磨磨成的,以保持谷物的韧性和颗粒感。黄米面要提前炒过,揉面的力道、发酵时间的长短、软硬两种黄米面混合的比例掌握,都是黄老汉经年的实践总结出来的,这些独门经验只有经过多年的摸索才能熟练地运用。所以黄老汉在《舌尖》中骑着三轮车拉着黄馍馍去县城叫卖时,一句“我做的黄馍馍绥德第一名”说得格外有底气。黄老汉是一个做事情非常认真的人,也是一个肯动脑筋聪明的人。他的认真他的聪明使他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随着《舌尖》的走红,卖黄馍馍的黄老汉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受西贝西北菜掌门人贾国龙的邀请,签约西贝西北菜,为黄馍馍代言。这样使得黄馍馍已不再是陕北田间炕头的日常食物,而是通过黄老汉通过西贝通过《舌尖》风靡全国。让生活在钢筋水泥中的城市人也能品尝到原汁原味的陕北传统美食。
黄老汉不仅热爱生活还是一个风趣幽默的人,记得在发布会上他自豪地跟大家说:我上过电视登过报,全国人民都知道。他还骄傲地跟他小孙子说:小黄啊,我老黄现在可是有名气的人啊。呵呵。
黄老汉一辈子从没有离开过陕西,自签约后他开始频繁往来于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用他自己的话说“自己算是见过大世面了”,“见了大世面”的黄老汉参加新闻发布会,讲话的时候还是很紧张,握着话筒的手微微发抖。黄老汉浓重的陕北口音让人无法听懂,就请来了他儿子黄艳雄给他做翻译。他儿子也象他父亲一样实在质朴,总是微笑着看着他父亲,然后耐心地解释给大家听。他的儿媳妇专门帮他接电话。她说:在北京的时候,村里有人来电话问他们什么时候回去,还说要订200个黄馍馍。你们看他们一家四口坐在一起多温馨啊。
说起自己的村子,黄老汉还是很记挂的。在村子里黄老汉可是出了名的好人。这个好人并不仅仅是性格善良那么简单:他曾经救过三条人命。儿子提起这件事,黄老汉很不以为意,大手一挥用浓重的绥德口音说道:“提这事作甚!”但是儿子黄艳雄还是很骄傲地说起父亲曾经在村里一户人家挖地基时,地基塌陷后从土堆里刨出过一个人来。还有一次是一个人从二十米高的塬上掉了下去,黄老汉正好路过,把那个人救了上来背到医院,当时是冬天,路地的人稀少,要不是黄老汉,这个人不被摔死也会被夜里的冷风冻死。另外一次也是村里挖沙子,高高的沙子堆下面被挖空以后上面的沙子全都塌了下来,黄老汉硬是用手挖出了一个被埋在下面的人。说到这些黄艳雄有些感慨:“好人还是有好报的!”我也相信:好人一定是有好报的!

参加过新闻发布会,上过电视节目,登过报之后,黄老汉渐渐地不那么紧张了。你看他给我们上课的时候就已经很淡定从容了。黄老汉夫妇非常恩爱,两个人总是有说有笑、配合默契,尤其是看到老伴动作娴熟地做黄馍馍时,黄老汉难掩得意之色说:“人高兴,馍馍也高兴,笑咧了嘴”。

记得在发布会上美食家沈宏非先生精彩发言后,他提到黄老汉说:“看这将近六十岁的庄稼汉子,这脸色,这牙口,这中国第一的自信心!”


黄老汉到了西贝后,开始培训西贝的面点师,从揉面发酵做馅等等,毫无保留地教给他的学生。刚开始他们左一声右一声的“黄老师”,让这个老实本分的陕北农民很不习惯,在手把手教的过程中渐渐地就适应了新角色。经过黄老汉指导做出来的黄馍馍口感跟黄老汉自己在家制作的相差无几,一样甘甜可口有嚼劲。

黄老汉虽然现在一直在大城市里忙碌,但他心里一直记挂着村里的乡里乡亲,还有自家的庄稼、毛驴和那个大石磨,他也记挂着在县城常买黄馍馍的那些老主顾。在这个朴实的农民眼里,自己虽然已经“挣了大钱”,但是家里的人和事还是最重要的。“首都好是好,但毕竟不是家,家里有家人。”至于代言的这笔“大钱”,黄老汉也有了自己的算计:“有了代言费,我要用它来盖房子,这样全家人就可以住在一起了。”黄老汉他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在县城开一个属于自己的黄馍馍专卖店,自己和面,老伴包馅儿。儿子女儿就帮忙打下手招呼客人,一家人能够长长久久地把黄馍馍卖下去。
多么质朴的陕北人啊,你看他那双又黑又粗筋骨突出的手,让人好感动。一辈子辛勤劳作的就体现在这双手上!这双手撑起了一个家,撑起了陕北人的黄馍馍,也撑起了美食的又一片新天地。希望他的愿望能够早日实现,希望他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