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龙泉人文》2024年第1期:龙泉文艺奖·流泉作品小辑

标签:
《龙泉人文》2024年第1期龙泉文艺奖 |
分类: 发表的诗文 |
乡愁加工厂
父亲微闭眼
陈旧的执念,像榫头
在方言与方言的夹缝间,他剔去
外省口音,只剩下漏风的
家训。手捧辣椒,他说起娄底
说起门楣上一口
看不见的井。祖父死后
他将一些葵花籽撒在西南方向
另一些,小心包起来
置于祖父的坟头
父亲老了,落日
空悬。麻雀,飞来飞去
八仙桌上,那台老式收音机
像一个哑掉的
疯孩子,再也找不回那个唱越剧的人
土豆们奔跑在
去往城市的乡路上,荒芜的野地
一把生锈的锄头
闲置。我正循着一枚锁扣
在找寻那些
被遗弃的
钥匙。有一会儿,我与父亲
合而为一,仿佛一个时代集合了另一个时代
同样的青苔,而散了架的缝纫机
仍在一团同样散了架的败絮中
缝缝补补
星空搬运工
丝瓜花爬满篱笆
九月,一丛燃烧的白头发
颠倒的时空,一条路接通另一条
暗夜,星火点点
故乡,他乡
倾斜,匡扶
他不停地搬运。乡愁是悬在额际的露珠
月牙形的乳名
在眺望中,一次次,抬头
又低头
他搬走闪电
搬不走一个瓦肆中被来回锻打的铁
恍惚的梨花
烟雨深处,春天的另一种叫法,是梨花。而梨花开是恍惚的,梨花树下那一排泥瓦房,是恍惚的。
去往山外的路有两条,少年选择靠近流水的那一条。流水,流啊流,少年,走啊走。光阴像少年肩背上的褡裢,像落雨天一滴细小的风,告别停靠的瓦檐。
梨花有许多开法。一些开在树枝上,一些开在少年的眉眼上、心尖上,还有一些开在倚门翘望的母亲的白发上。
少年带走这个春天。少年说,他要把更多的春天,都带回来。
春天是恍惚的。梨花开了,一年又一年。母亲的白发,开成雪了。泥瓦房上的炊烟,开成霜了。
流水,流啊流。少年,走啊走。回家的路是恍惚的。
少年的春天,一直都没有回来。春天,还有一种叫法,是乡愁。
废弃的码头
舟楫远去,号子连绵成一条江的苍颜。煤油灯下,老船长写给未来的信,还停留在上世纪的邮路中。
风,一遍一遍,吹拂两岸的杨柳树,而一些起了锈花的铁坨静卧,仿佛记忆凝固码头的风月。
一声欸乃,时光已被涛声用旧。新生的涟漪是新生的叙述,大开,大阖。
有人还在埠头,捣衣;有人还在江边,垂钓。宽阔的水域里,一艘游轮,正拖着蓝天的倒影——
是谁?在江岸林立的高楼上,将头颅一再抬高。而那些曾经被废弃的,此刻,又在悄悄聚拢。有一些,像我们的爱情,稍不留神就化作头顶的白云,在彼此轻轻打开的呼吸中,飘来,荡去。
8路公交
不求押韵的新格律诗,意象转承起合,一个个标点,像不同的意义被断开,又像一种秩序,在松散中,被一条无形的线有效串连。
甘露自乡野来。生姜、玉米、黄花菜,操着不同方言,像它们的主人,敦厚,清澈,丰盈。一丝丝来自大地的满足,在府前菜市场完成最后的抒情。
飞机场角到天宁,中间只隔三个站点。在这里上车或下车的人,几乎都是腰缠万贯之人。
他们聊房子,聊补偿,聊儿女的嫁娶,直露胸臆,说起话来,大开,大阖,仿佛一个新生活正在被朗诵。
过解放街路口是丽华行政村。下车东行三百米,是花园小镇,现在改名为“花园里”。坐公交来小镇办公,我每天都穿行在一首诗中,有时,是一个诗句被露水打湿。
口语化的叙述,只用细节呈现。坐8路公交的人,都喜欢直奔主题,要么厦河门,要么灵山寺,偶尔的停顿是途中的呼吸。
而中规中矩的那几个公交司机,是一些不走偏锋的诗刊编辑。他们有一颗慈善的包容心。
石头记
这些石头,大多从瓯江河滩捡拾,通常,将它们称之为“瓯江石”,也有一些石头来自异地,各带各的气息。
帕米尔高原石。吐鲁番火山石。海南岛珊瑚石。松阳黄蜡石、遂昌金矿石、俄罗斯陨铁石……每一块石头都有不同的纹理和际遇。
很长一段时间,它们就呆在我狭小的书房里,与书为朋,与瓷为友。现在,书房挤进了太多东西:盘花,老碟,旧笔筒……
原本要把石头们请进卧室的床榻下,而友人说——卧室是不能装石头的。石头有石头的命。某些时候,我更像一块石头,屡遭禁忌,愚顽,却不知世道的深浅。我也有我的命。
晨起,往阳台上搬石头。这一块一块的,表情迥异,仿佛一个一个不同的我,在搬运躯体与灵魂。火是看不见的内心,而顺应是某种柔软。
认同这些石头,等于认同命运的铺排,皆源自敲打,或在敲打中渐渐下沉的那样的流转、沦陷。事实上,我就是背着石头过河的那个人。
日历,沉迷在白色的
页面中
像树叶,用飘零叙写一棵秃枝的沉默
板结是大地的隐忍
寂寥的罡风中,尘世在
制造冰凌
我们屏息,在不断攀升的血压里
众多欲言又止的
眺望里
——“而春天就在赶赴的路途中,无数个钉子一样的小号手
正迎迓在空阔的原野上”
在楼顶上
暗夜里
万家灯火,浮漫
欢喜的事物,一个一个,隐匿在
无边际的幕帐中
风在走动
一只无形的手在走动
轻轻的
打开一扇门
遥远的祖父,那么年轻
遥远的宅邸里的旧事,那么鲜明
一个家族的星星
在楼顶上
此刻,我看不清父亲的脸
但我知道,他
正坐在床榻边,一边抚摸那台老式钟摆
一边在回忆,酒肆中,那个少年郎小鹿一样奔腾的美梦
如果悬崖是摇晃的
有一种生长,比悬崖
更缓慢
它暗含命数
那些崖上的松子
被风轻轻提起又轻轻撒落
看上去,比我们之中任何一个人
都沉重,而我们脚下的沟壑间的玻璃栈道
像一片云,不知深浅
低垂着
在刀锋般一闪一闪的这午后恍惚的光线中
我看见一匹死去多年的马
仍扬着头
它仿佛一个奇迹
喊花
一个名字
一朵梨花。两个名字
一朵梨花。三个、四个、五个
还是一朵梨花
喊一声梨花,车盘坑应了一声
再喊一声梨花,滴落在车盘坑屋瓦上的一大串雨水
应了一声
如果一口气喊出一百声
我的心里就住满了一百个叫梨花的人
一只青瓷杯,兼致黄顺民
细小的
纹线,在水中漾动
有序蒸煮
稀释内在的无序
散漫的光粒,仿如生活无端
某种征象,或
谕示。饮茶人
将粗粝心机,置放杯子里
沉浮间,一枚初青的叶片,像一粒尘埃
依附尘世
杯沿。而无数次的养育中
我窥见发白的
时间。它缓慢走动,是一种寂静
溶解于另一种
寂静。杯子能告诉我们的
并非:水的深浅,和恻隐中舌头的
热度。万物
皆有其不被洞察的
隐秘。当我以这只杯子定义
大千,一些美学意义上的教育显然是肤浅的
偏颇的
在周岱
悬崖上
高出尘世的部分
不是苍穹的云朵
是在脚下奔腾不息的水流
这些水流
好像并不是源于大山腹地
而来自于我内心的沟壑,无边无际的苍凉
与疼痛
所有过往都是尘埃砌就的吗
我惟有相信此刻
与悬崖一样,以树的方式,独立
并洞悉
无所不在的澎湃,万事万物
都有不可理喻的隐秘性
那些合理的
与落差完全吻合的对称
蜘蛛网
用夜的清澈
擦拭蒙尘之心
用被朝露洗过的一个一个你
点亮渐渐暗下去的
微驼的背影
梦
总纠结在缠绕的蛛网中
一枚刺里
有暗藏的波光
我的执拗,一次次吹灭迷途中
摇晃的灯盏
那么多咬合
那么多琐碎而又不被清扫的皮屑
如此之昏厥。一杯酒
在告慰落日
那茫茫无边际的霜和冷洌
一尾吹泡泡的鱼
喜欢把闪光的鳞片,撂在
沙滩上
灯塔
浮沉在
日常的锁碎中
成为生活的某个缺口
侵蚀大地的
水流,也在侵蚀钢构的
躯体
一口好牙
咬住的,是世俗。松动的河床
搬不动泥沙
悲悯
像一面海
而悲悯中永生的孤独
是灯塔
听山堂,兼致王斌
听山之人
听见的是风的呼叫声
风吹过旷野
泥土,就会在一双手中抬起头
那个捏泥巴的人
必定是手握星光的那个人
山之大
尘世之小
一壶乾坤,盛满大地的流水
耳朵,被流水洗亮
天空,被青色洗亮
他那颗用泥土和星光包容的
瓷心,被遥远的大宋
洗亮
创口贴
刀锋陈旧
新生的割痕,不可见
为时代写下的盐
终究要被这个时代所抛弃
烟火中的除夕
此刻
盛大的烟火,成为一个
尘世的警示
它来得那么突然,在消逝了无数灿烂的
晨昏后,抑郁中的爆发
始终蒸腾一股杀气。有过的期待,早在静寂中
趋于一堆死灰
我不相信毁灭中的新生,不相信
磨难最终会成全一个人的
洗礼。繁花似锦的布道,在一点一点的
沦丧中已冷却。一块无动于衷的
巉岩。它的漠然不是重构,而是一种更鲜明更决绝的
态度。当假象还原事实的一部分
世界正悄悄地
改变。失去的不会
再回来。但我们就此学会了宽容,并在被烟火
照彻瞬间,让一颗铁了的心,再一次
去将荒芜中的生死
唤醒
一道闪电
青色的天空
今生是一把锁
风起云涌
钥匙,于一抹烟云
穿过宋朝。瓷质的旅途上
一滴乳浊釉,善解
人意
多少生成
就有多少神谕,像一道急遽的闪电
是孕育,也是瓦解。奇迹
往往诞生在毁灭中
——“要埋下多少闪电,才能唤醒一声春雷”
新春辞
久违了
这春风里相聚
摘下口罩,变白的唇齿间
一些过期的问候,正渐渐泛绿
冲泡的蒸腾,放不下的驿动。心事哑默
须持久的温度以缓解
而一条路行至中途,两端清风
适于缅怀。适于一棵老茶树下,再次
竖起我们的拇指
一天又一天。多少天了
我们在压制,似乎也在酝酿
期许中,一场风事
终会,春暖花开。能坐在一起
是新的开始。狂欢节上,有人心怀感激
为一缕茗香加持,有人为前行
再一次点亮
灯盏
熏香炉,兼致王传斌
汉代青铜
博山炉,为香熏树起
一块碑
碑上刻字,风雅消解朝代湿气
当瓷土生香,天地
另开一面。水与火媾和
泥土称王。朝代终为工艺变脸
尘世,于一抹香灰
独立。烟雨
在炉外。如意熏香
脸,浮动。沟壑,像山脉
崎岖,托起人间底色
制作中,有的完成匠人命名
有的则在思考中,成全
艺术的荣耀。而焚香者读一只炉
心气蓬勃。他们
把匠人叫师傅,称守艺人
为老师
揉捏间,气象
顿开,皆与名号无关
一炉青色
烧灼。温润是对操守的注解
而瓷度,只在净心中
生成
纸故乡
娄底是故乡吗
广丰是故乡吗
龙泉是故乡吗
丽水是故乡吗
把“故乡”二字拆开
故是过往
乡是居所
他们说,每一颗游子心,都住着一个故乡
他们说,每一个故乡里,都供奉一尊菩萨
现在,于我
乡愁,不过是一张纸。苍颜中的羁旅
落叶
正在飘零
记下父母忠告,忠告即故乡
记下人间慈悲,慈悲即故乡
省略对地域模糊的认知
延续对风的追逐
风声浩荡
一支笔,打开深锁的宇宙
——那些冰封的马蹄莲,是故乡吗
——那些燃烧的野蒺藜,是故乡吗
一张纸上
最苍茫的部分是异乡
而最明亮的那一部分,被我视之为:故乡
——“流水的尖叫,才是一条河永不被带走的生命的喧响”
一只灰麻雀在我的窗外啼鸣了一整天
我埋头看书
翻过一页又一页。书中的故事
有时像童话,有时像
梦
没有人说辜负。没有一朵云
辜负蓝天,没有一个陀螺辜负抽打的鞭子
沉浸在虚构的生活中。我忽略病毒
忽略这个时代的拘谨
和贫穷
而一只灰麻雀
蛰伏窗外的树枝上。风吹了一茬又一茬
从麻雀身上掉落的一片片羽毛
像一粒粒灰色的文字,正被一个悲欣交集的情节
带走。天色,在一声声不绝于耳的
啼鸣中,渐渐
暗了下去
冻土
下沉
一再下沉
握不住一粒沙
多少亲人,离我们而去
多少来不及的告别,交还给落日、流水
拖着羁旅的疲惫,幸存在
古老大地上
以承接未亡人最后的夙愿
冻土里的春天
正在到来,万物开始
松动。饮下惊悸、狂躁、不安
饮下一个海的
风暴
在针刺一样的执念里
我们睡去
又醒来
火星陨石
友人将这块小小的
黑褐色的石头
送给我,等同于将一个遥远的星球
送给了我
等同于我的内心,从此高远
辽阔。粗粝的风暴,为这个世界加冕
制造光——
我被赋予了更多的品性
更多的火
把你摆放在窗台、书柜上,从远处传来的
挖掘机的轰鸣上……
尘中的一切
都将因一场别样的注目礼而显得不同
与安宁。苦难变得渺小
生死契阔
一块石头
造就的信仰,不仅是光
还是改变。我必须感谢,并迎迓此刻的
新生——当一种存在,被另一种
所替代
——“所有摧毁即包容,生命的意义
在于承接”
峡谷
将草原温习一遍
将三月的河床,温习一遍,将沿途的
花朵、蝴蝶、鸟鸣及一路相伴的美色,温习一遍
把头顶的蓝天交出去
把辽阔交出去
城市的夹缝间
我是一尾藏不住气泡的鱼
像一个句号,将整个大海锁死
向下的悲欢沾染尘嚣的粉末。有人以卵击石,有人纸上谈兵
低处的人间,一双手
被漩涡带走
递给你一枚被燧石点亮的钉子
决绝,锐利,深契在森严壁垒的庸常中
慈悲是一束驱除乌云的光。而我在沉浮中,又一次接过
命运的缆绳。我与世俗的约定,不过是
将一枚牙齿咬碎
欢颜
剃须刀
沿着下巴,梭巡
白发忍不住,一次一次检测
被虚掷的
时光。衣帽间的衣服
已装不下,隔三差五,总要搬到阳台
晒一晒
舍不得扔掉的,袖口发毛
它们洁净,模糊
存续着散不去的体温,惊慌时
被风吹皱的棱角。而马桶是自动冲水的,扫地机
是自动除尘的
只有露台上的花花草草,不修边幅
一天一个样
它们随性,恣肆
像多年前的我,粗糙,无心
无肺
而现在
我每天衣冠楚楚,端坐在
一面镜子里
生怕一不留神,谁就要把我剩下的一点点欢颜
都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