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青岛文学》2023年第3期:一只灰麻雀在我的窗外啼鸣了一整天(组诗)

标签:
《青岛文学》2023年第3期一只灰麻雀 |
分类: 发表的诗文 |
青色的天空
今生是一把锁
风起云涌
钥匙,于一抹烟云
穿过宋朝。瓷质的旅途上
一滴乳浊釉,善解
人意
多少生成
就有多少神谕,像一道急遽的闪电
是孕育,也是瓦解。奇迹
往往诞生在毁灭中
——“要埋下多少闪电,才能唤醒一声春雷”
久违了
这春风里相聚
摘下口罩,变白的唇齿间
一些过期的问候,正渐渐泛绿
冲泡的蒸腾,放不下的驿动。心事哑默
须持久的温度以缓解
而一条路行至中途,两端清风
适于缅怀。适于一棵老茶树下,再次
竖起我们的拇指
一天又一天。多少天了
我们在压制,似乎也在酝酿
期许中,一场风事
终会,春暖花开。能坐在一起
是新的开始。狂欢节上,有人心怀感激
为一缕茗香加持,有人为前行
再一次点亮
灯盏
汉代青铜
博山炉,为香熏树起
一块碑
碑上刻字,风雅消解朝代湿气
当瓷土生香,天地
另开一面。水与火媾和
泥土称王。朝代终为工艺变脸
尘世,于一抹香灰
独立。烟雨
在炉外。如意熏香
脸,浮动。沟壑,像山脉
崎岖,托起人间底色
制作中,有的完成匠人命名
有的则在思考中,成全
艺术的荣耀。而焚香者读一只炉
心气蓬勃。他们
把匠人叫师傅,称守艺人
为老师
揉捏间,气象
顿开,皆与名号无关
一炉青色
烧灼。温润是对操守的注解
而瓷度,只在净心中
生成
娄底是故乡吗
广丰是故乡吗
龙泉是故乡吗
丽水是故乡吗
把“故乡”二字拆开
故是过往
乡是居所
他们说,每一颗游子心,都住着一个故乡
他们说,每一个故乡里,都供奉一尊菩萨
现在,于我
乡愁,不过是一张纸。苍颜中的羁旅
落叶
正在飘零
记下父母忠告,忠告即故乡
记下人间慈悲,慈悲即故乡
省略对地域模糊的认知
延续对风的追逐
风声浩荡
一支笔,打开深锁的宇宙
——那些冰封的马蹄莲,是故乡吗
——那些燃烧的野蒺藜,是故乡吗
一张纸上
最苍茫的部分是异乡
而最明亮的那一部分,被我视之为:故乡
——“流水的尖叫,才是一条河永不被带走的生命的喧响”
我埋头看书
翻过一页又一页。书中的故事
有时像童话,有时像
梦
没有人说辜负。没有一朵云
辜负蓝天,没有一个陀螺辜负抽打的鞭子
沉浸在虚构的生活中。我忽略病毒
忽略这个时代的拘谨
和贫穷
而一只灰麻雀
蛰伏窗外的树枝上。风吹了一茬又一茬
从麻雀身上掉落的一片片羽毛
像一粒粒灰色的文字,正被一个悲欣交集的情节
带走。天色,在一声声不绝于耳的
啼鸣中,渐渐
暗了下去
下沉
一再下沉
握不住一粒沙
多少亲人,离我们而去
多少来不及的告别,交还给落日、流水
拖着羁旅的疲惫,幸存在
古老大地上
以承接未亡人最后的夙愿
冻土里的春天
正在到来,万物开始
松动。饮下惊悸、狂躁、不安
饮下一个海的
风暴
在针刺一样的执念里
我们睡去
又醒来
友人将这块小小的
黑褐色的石头
送给我,等同于将一个遥远的星球
送给了我
等同于我的内心,从此高远
辽阔。粗粝的风暴,为这个世界加冕
制造光——
我被赋予了更多的品性
更多的火
把你摆放在窗台、书柜上,从远处传来的
挖掘机的轰鸣上……
尘中的一切
都将因一场别样的注目礼而显得不同
与安宁。苦难变得渺小
生死契阔
一块石头
造就的信仰,不仅是光
还是改变。我必须感谢,并迎迓此刻的
新生——当一种存在,被另一种
所替代
——“所有摧毁即包容,生命的意义
在于承接”
将草原温习一遍
将三月的河床,温习一遍,将沿途的
花朵、蝴蝶、鸟鸣及一路相伴的美色,温习一遍
把头顶的蓝天交出去
把辽阔交出去
城市的夹缝间
我是一尾藏不住气泡的鱼
像一个句号,将整个大海锁死
向下的悲欢沾染尘嚣的粉末。有人以卵击石,有人纸上谈兵
低处的人间,一双手
被漩涡带走
递给你一枚被燧石点亮的钉子
决绝,锐利,深契在森严壁垒的庸常中
慈悲是一束驱除乌云的光。而我在沉浮中,又一次接过
命运的缆绳。我与世俗的约定,不过是
将一枚牙齿咬碎
剃须刀
沿着下巴,梭巡
白发忍不住,一次一次检测
被虚掷的
时光。衣帽间的衣服
已装不下,隔三差五,总要搬到阳台
晒一晒
舍不得扔掉的,袖口发毛
它们洁净,模糊
存续着散不去的体温,惊慌时
被风吹皱的棱角。而马桶是自动冲水的,扫地机
是自动除尘的
只有露台上的花花草草,不修边幅
一天一个样
它们随性,恣肆
像多年前的我,粗糙,无心
无肺
而现在
我每天衣冠楚楚,端坐在
一面镜子里
生怕一不留神,谁就要把我剩下的一点点欢颜
都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