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存】《交通旅游导报》7月20日梅花碑副刊:流泉诗歌:对生与隐忍的诗学(涂国文)

(2022-07-20 15:07:51)
标签:

《交通旅游导报》

梅花碑副刊

涂国文

分类: 刊物发表目录
【存】《交通旅游导报》7月20日梅花碑副刊:流泉诗歌:对生与隐忍的诗学(涂国文)



                                   流泉诗歌:对生与隐忍的诗学

                                                                 涂国文


        流泉诗歌是一种对生与隐忍的诗学。新近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诗集《流泉诗选》,典型地体现了诗人的这一诗歌美学特征。

        对生是一个生物学术语,为叶序形式之一,指的是茎的每个节上长出两片叶子,彼此相对。流泉很多诗歌,意象都如对生的叶片一样,两两出现,或关联,或割裂;或对称,或对比。他的诗歌,总是有意无意地将一个完整的事物拆分成相对或相反的两个方面,制造一种坼裂,在坼裂中使事物对峙的两个方面,重新建立起一种新的联系,建构出一种新的意义。这种“对生诗学”,最大的价值在于营造了诗歌的内在张力。意象组合的“对生诗学”,是流泉诗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流泉诗歌意象,较少使用并置式组合、发散式组合,多使用对立(对比)式组合、对称(并蒂)式组合、叠加(覆盖)式组合和串联式组合方式。

        一、对立(对比)式组合。譬如《风是闪电的种子》中“日渐腐朽的肉体”与“闪光的灵魂”等。诗人有意把完全对立的两个意象组合在一起,形成一正一反、正反对立的意象系统,营造出一种对比鲜明、发人深省的审美效果。这类意象组合方式的关键词是“对抗”。诗歌由“对抗”入手,破译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表现“自我辩驳与反叛”(《炊火》),或自我的坼裂与切割。二、对称(并蒂)式组合。譬如《竹枝词》中“剪下的明月,一半竹枝,一半暮色中的旧经卷”等,这类意象组合方式的关键词是“一半”,在一种将事物一剖为二的有意“割裂”中,制造新的张力与意义。在一些诗歌中,诗人甚至故意将这种“割裂”推至极致,弃对称而取边侧,在一系列的“偏旁”“偏心”中,蓄意制造一种意义的“失衡”,以此培育出一种诗意的“跷跷板”效应。三、叠加(覆盖)式组合。譬如《丽阳门》“我夹杂在青砖与青砖间”;《途中》“岸/抱紧了/岸……这些诗句中的“青砖”与“青砖”、“岸”与“岸”,采用的就是同物叠加与自我覆盖法,表现诗人内心矛盾的自我消解与自我调和。流泉诗歌意象之间的语义坼裂,是通过“和解”“回到”“成全”等方式进行自我焊接与自我修复的。这是流泉诗歌意象的和解与圆融之道,也是诗人生命的和解与圆融之道。自然,流泉诗歌还使用了其他意象组合方式,譬如《狮山》使用的就是串联式组合方式,以“晃动”一词,串联起本体“身体”与喻体“狮山”。不过,这种单一使用某种意象组合方式的情况在流泉诗歌中占比并不高,它更多的是综合使用多种意象组合方式。

        流泉诗歌风格整体呈现出低沉的特征。他的诗歌中高频出现的语汇,是漏洞、荒凉、腐朽、灰烬、暮色等。这类灰色调意象群覆盖下的,正是诗人对现实的沉重忧患与悲悯。流泉诗歌中有两个反复出现的重要意象。一是“锯齿”。“锯齿”是流泉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真切感知与判定。二是“火焰”。如果说“锯齿”象征着现实对诗人的伤害,而“火焰”则无疑意味着诗人对现实的反抗。流泉诗歌,多书写心灵之幻景,多用幻景书写构筑一种“第二现实”。譬如《星空》:“孩子,唯天堂/被大地照亮,并由人间供奉”等。特别是《锯木声》一诗,诗歌先将幻觉真实化,再抽离真实化后的真实性,向更高的幻觉化攀跃,以此制造一种亦真亦幻、惝恍迷离的诗境。

        “隐忍”是流泉诗歌又一个重要的关键词。流泉诗学也是一种“隐忍诗学”。这种“隐忍”,既是一种生活的隐忍,也是一种艺术的隐忍。流泉诗歌中,潜行着一个低首、沉默、隐忍、坚韧的诗歌主人公形象:“在低处缓缓移动的羊,和与羊一样低着头的人/一直低下去”“一只羊低着头/多像一个尘世埋在泥土里”(《大地》)。隐忍是一种被动态的生活姿势,也是一种主动态的精神救赎。流泉诗歌中,低回着一种深沉的中年人生况味。“山河变细/我已用尽沧桑”(《拐杖》)。然而,诗人天生就是具有“闪光的灵魂”(《风是闪电的种子》)的时光反叛者。尽管现实与理想南辕北撤,诗人仍然没有主动交出手中的旗帜和心头的热血,这种在苍凉的背景中绽放的希望之花,更加显得弥足珍贵。这是一种深刻的人生体悟与写真,诗人在炎凉的世态中,获得了醍醐灌顶般的顿悟:“看穿了,茗字之上/一把草”(《茶经》),而新的人生之路,就在这样一种顿悟中悄然延展:“荒芜,同样承载着新的生成”(《证据》)。流泉诗歌充盈着一种孤独意识和自省精神。首先是孤独,无论是悲凉入骨的《夕阳》,还是“尘世啊,总有/那么多悲伤,等着我们/去原谅,就像/一本书滚过那么多黑色的文字/需要,一张白纸/原谅”的《拾星光的人》,都是诗人的孤独自白书。其次是自省,诗人常常在诗歌中进行自我审视,譬如《履历》:“我是谁呢/当一个无我之人再一次/去审视自己/另一个我,或许,正在世态的媚俗里/报之以嘲笑”。

        隐忍中都藏着深情,作为一个祖籍湖南娄底、居于浙江丽水的现代离乡人,流泉有着与生俱来的双重乡愁。故乡、亲人,在流泉诗歌中,朗照着一轮乡愁的明月。对于诗人流泉而言,乡愁也是一种隐忍。正如诗人在《遥望》中所言,隐忍的乡愁,具有一种锥心蚀骨的“腐蚀性”:“在别人的土地上/找故乡”(《年关记》)。而古老农耕文明在城市化浪潮席卷下的节节败退,更在诗人的心房投下了面积不小的一片阴影。《村庄》一诗,书写的即是在吊车高悬的手臂下村庄的消逝,以吊车之高,显示城市化的不可一世,以及村庄的卑微。流泉的乡愁中沉淀着对亲人一片深沉的情愫:“蹒跚的祖父/在夕阳中,牵着我”(《窗外》);“我的父亲始终沉默/像族谱上不起眼的小逗点/也像一颗被弃置的木讷的/石头”(《门锁》)。而诗人对慈母的感恩,更是谱写了一曲现代版的“游子吟”。在诗人心目中,“母亲是菩萨/迟到的修行,刻满了她的忠告”(《六月》)。特别是《光芒》《戒指》这两首诗,将镜头对准母亲手上的戒指,由戒指闪光—母亲的手闪光—风闪光—松果闪光—星星闪光(《戒指》),在“闪光”的特写镜头中,凸显“母亲/坐在一枚/戒指上,白发/在闪光”《光芒》。其对慈母的深情刻画,令人动容。此外,恋情与友情在流泉诗歌中也不曾缺席,譬如书写恋情的《偷窥》和书写友情的《与友书——致乔国永》,也同样令人感动。

        流泉诗歌的隐忍诗学主要表征为诗写的温情、节制、凝练与敛藏。流泉诗歌,对旧事物怀有一种脉脉温情。譬如吟颂“泥土称王”的《熏香炉》《斗笠盏》《凤耳瓶》《美人醉》《梅瓶》《容瓶》《窑变》,以及写旧物的《旧书记》《银器》等诗篇,无不在对旧事物的观照与书写中,抒发诗人对旧时光的温情回望,表达诗人的时光之叹。这些咏物诗章,在对旧器物的赞美中,传递出一种抚慰心灵的温情与信仰。流泉诗歌题材广泛、手法多变。有书写日常生活的,有摹状景物的,有描写季节的,有勾勒世风民情的,等等。多为风格现代的诗篇,也不乏具有古典意趣、体现古典美学的诗篇,譬如“这尘世的桃色/轻了许多骨头”的《梅瓶》等。诗歌语言高度凝练,跳跃性很大。诗行的长短完全受制于诗句本身内在的节律,无人为的限定与谋划,短则两个字,长则近三十个字,充分体现了诗歌创作的自由意志和建筑美学。

        流泉诗歌还有个迥异于其他诗人的行文特点,那就是篇末多“卒章显志”式的引述,譬如:“而‘日落,正在搬动/尘世的荒凉……’”(《终其一生》);“‘——他吞下一枚落日,挖掘机紧紧咬住/大地的嘴’(《暮春之诗》)”;“——‘比生命更锐利的舌头,不是盐/是火焰’”(《炊火》)……这类引述,既收束全文,又起到了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引人思考、制造余韵的功效。

        涂国文: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浙江省写作学会副会长。出版著作九部,作品见于《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报》《民族文学》《山西文学》《安徽文学》《作品》《星火》《江南诗》《诗神》《诗潮》《诗歌月刊》《诗林》《西湖》《文学港》等150余家报刊,入选80余部诗歌选集。


        (《交通旅游导报》2022年7月20日梅花碑副刊,发表时有删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