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就是曾参,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以孝顺出名。民间所谈常与曾子有关的话题莫过于“曾子杀猪教妻”和类似于“三人成虎”的“曾子杀人于市”,但细究起来,这些“曾子”未必就是“曾参”。
古汉语中,“三”、“六”、“九”常用来做概数,言其多也。因此这里曾子所要表达的意思是自己每天要多次反省自身。至于“三省吾身”之后正好有三点具体内容,只是一种巧合,绝对不能理解为曾子只在三个方面进行反省。“忠”在先秦时代的含义指办事尽心竭力。“传”指传授。“习”指实践、掌握。
曾子这样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与人谋划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了?与朋友交往是否做到了诚实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学问是否都熟练掌握了?
在这里,也是三句话、三件事:处事、待人、学习。这与《论语》开篇孔子“三叹”大同小异,有异曲同工之效。孔子是从自己的心理感受来谈论,而曾子直接反思的是行为表现:是否尽心尽力、全心全意、尽己所能“为人谋”;是否诚实守信“与朋友交”,因为不坦诚相交就不可能交到真正的朋友,更达到深交和“神交”;学习也要落在实处,要把老师传授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不求甚解、囫囵吞枣式的学习,只能是一知半解,也许能得一鳞半爪,但终不会有大的成就和作为。
孔子为师,从精神境界来认识和谈论问题;曾子为徒,从行为结果上看待和分析问题。这就是差异。但曾子“三省吾身”以及用“忠”、“信”、“习”来要求自己的这一主张,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更是留给现代人最好的“心灵鸡汤”。
人就是在不断反省中进步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