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长一段时间没有更新博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的注意力再次被老子的《道德经》深深地吸引,我无法从中跳出来。开学一周,工作有条理了,我不得不把主要的精力转移到《论语》上来。故此决定继续《论语》心得的写作。今以此文开篇。欢迎朋友、同仁批评指正。)
《论语》以孔子三叹开篇,很有意思。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先说说几个关键词:学:学习;时:经常;习:实习、践行;说:同“悦”,喜悦;有朋:也作“友朋”;乐:开心;愠:心里怨恨;君子:有德之人。
孔子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不断学习并经常运用所学知识,难道不是一件很高兴的事吗?有朋友自远方来,不是很开心吗?别人一时不了解我而我并不生气,不也是有德的君子吗?
虽然也有学者指出这三句话另有其他的意思如:自己的思想主张得到为政者采纳,不是很愉快吗?即使不被重用,但仍有同门朋友自远方来与自己探讨交流,不也很开吗?即便人们一时不了解而我并不生气,也算得上是君子了。
这样的解读虽然把三句话连接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但难免牵强附会之嫌,所以此处不做如是解释。
回到我们的话题。孔子的“三叹”,乃是一种修养境界的自然反映。不断学习,本身就是人生一大乐事,如果能不断运用所学知识,当然就更喜上眉梢了;朋友大老远跑来看望自己,交流思想和情感,本身也是一种精神享受,自然很开心了;作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一般不会在意别人的看法,更不会对别人的不解而心生怨恨,他会自得其乐。
这三句话所描述的状态,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可能发生并影响我们的心态和情绪,严重时还可能影响我们的行为。三句话,三件事:学习、待人、处世。求知学习做学问强调学以致用,待人交往强调诚信坦荡,处世为人重在内修自律。我们是否能够像孔子那样去对待呢?《论语》开篇的孔子“三叹”就是对我们最好的检验。也许我们一时尚不能完全做到,但孔子的高徒曾参做到了,并给我们留下了影响深远的心得体会---“吾日三省吾身”。下次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