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胶片感光度和摄影器材
根据胶片感光度,我们可把胶片归纳为三大类:快速胶片。中速胶片和慢速胶片。快速胶片具有较高的ISO(国际标准协会)数值。慢速胶片的ISO数值较低。快速胶片适用于低照度下的摄影。相对而言,当感光性能较低的慢速胶片可能引起曝光不足时,快速胶片获得正确曝光的可能性就更大,但是,感光度的提高会降低影象清晰度,增加反差。慢速胶片在照度良好时,对获取高质量的照片非常有利。
胶片的强制显影:如果采取额外延长彩色负片的显影时间加以补偿。彩色负片就可以按标定ISO数值的2倍进行曝光。
- 慢速胶片:这张大理石半身雕像的照片是用慢速胶片(ISO32)拍摄的。请注意雕像脸部细致的米色质地以及明亮的右侧是和阴暗的左侧之间柔和的色调过渡,即使放大后,景象的颗粒度也微不足道。
慢速胶片的选用:慢速胶片适用于拍摄明亮的被摄体,或在记录被摄体的动感和模糊痕迹时使用。它常用于静物摄影,因为静物照片需要放大后仍保留细节丰满,颗粒细腻的影象,即使在不良照明条件下,也中以把照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对慢速胶片进行长时间曝光。
- 中速胶片:这是在上图照明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采用中速胶片(ISO200)拍摄的半身雕像。,请注意,胶片的感光速度越快,影象的颗粒越粗。此时,胶片的感光速度快得多(ISO数值增加1倍,表示感光性能提高1倍),但影象质量仍旧令人满意,颗粒不明显。
中速胶片的选用:中速胶片适用于多种多样的被摄体和多种多样的光照条件。针对这幅地中海风光照片,其周围环境亮度很高。但仍可在早晨或傍晚太阳稍低时阳光并不十分强烈的情况下使用中速胶片拍摄。
- 中快速胶片:当胶片感光度提高到ISO400时,整幅半身雕像的情况就稍稍不同了。半身像的脸部显得不够细腻,亮部和暗部的肥差开始逐渐增大。正像预料的那样,在使用较快速度的胶片时,影象放大后的颗料相当明显。
中快速胶片的选用:拍摄这只飞翔的海鸥需要用高速快门速度,以捕捉被摄动感和防止照相机抖动,同时,又需要采用小光圈,避免聚焦上的失误。中快速胶片能使你十分暗弱的光照条件下抓取被摄体。
- 超快速胶片:拍摄这张地身雕像使用了ISO1000的胶片,其感光性能是ISO400胶片的1.5倍,此时,胶片乳剂的颗粒十分显著,同时请注意,在使用慢速胶片时显得十分柔和的影调层次现在比较粗糙,而且色彩也有所改变。
超快速胶片的选用: 在光照亮度十分低的情况下,例如,在暗弱的室内或黄昏时分的户外,可选用超快速胶片拍摄。这种胶片对光非常敏感,即使在火柴光下也能获得满意的效果。其产生的景象颗粒度可营造画面的戏剧性氛围,获得引人注目的效果。
|
|
|
|
|
胶片类型
在全球范围销售的所有胶片中。90%以上是用来印制彩色照片的彩色负片。其余10%主要是彩色正片和幻灯片。只有少数人才对黑白胶片感兴趣。
负片或正片 彩色负片运用被摄体的互补色来表现被摄体,而且可能总体偏橙红色调。在印相时,色彩相反,正确显示出景物的原来面目。黑白负片则是色调相反。深色调以亮色的面目出现。而亮色调深色出现。与彩色负片一样,当黑白负片印相时。色调相反,显示出正确的明暗分布。诸如反转片或透明片之类的正片影象,主要是用来放映而不是印放,因此,这些胶片上的色彩或色调与原景物一致。
照片或幻灯片 使用彩色负片的优势在于用其印放的彩色照片观赏起来方便简单。它们可以存放在冲印店提供的底片袋里或插在照相簿里。此外,印放照片费用低,比较而言,彩色幻灯片在暗房里观赏前必须装框,并插入投影机。当然的投影后的幻灯片远比照片来得生动,因为其影象质量上乘,色彩更丰富,更贴近生活。
- 黑白照片:黑白负片的影象色调与原景物的相反,亮色调对应于被摄体的深色区域。而深色调对应于被摄体的亮色区域。彩色负片也可以印制黑白照片,但一般来说,黑白负片能产生最圆满的质量效果。
- 彩色照片:
彩色负片的影象色彩是被摄体的互补色,这给鉴定胶片的影象质量带来一定的难度。印相后,色彩还原。必要时,色彩可在印相过程中用滤光镜加以校正。如果照片色彩不准确或存在一定程度的色差,你可以要求重新印制。
- 彩色幻灯片:由于幻灯片没有介入印相步骤,故其色彩极为准确。幻灯片在准备放映前,每一幅影象都必须从片带上剪下来并装框。这对付费冲洗的幻灯片,没有什么麻烦。幻灯片也可用来印制彩色或黑白照片。
胶片画幅
每一种画幅的照相机必须使用相应画幅的胶片。35毫米照相机的胶片按金属暗盒或塑料暗盒供应,而中幅照相机使用的卷装胶片有一层防护背纸。大规格的胶片则按单独的散页供应。
- 110毫米胶片:一度流行的110毫米胶片的画幅非常小,用其印制的照片往往质量较差。这种简单胶片按塑料暗盒供应。

- 35毫米胶片:这是最流行的胶片画幅,其品种繁多。它既可用来制作照片,也可用来制作幻灯片,而且胶片的长度和感光度不变动。

- 卷片:这种胶片亦称为120或220毫米胶片,用于所有的中幅照相机。它能产生2?英寸(6厘米 )大小的影象。

- 散页胶片:
散页胶片按单独的散页供应。使用时装入片夹。
日光片和灯光片
胶片是根据所使用的具体种类的光线色彩来制造的。以获取最佳效果。大多数日光型胶片在室内运用电子闪光灯时,也能起色彩平衡作用。因为这两种光线色温相同。如果日光片在家用照明灯或摄影棚用照明灯下使用。胶片会带一层明显的橙色调。对于彩色照片来说,这种色调可在印放时加以显著地纠正。但是,彩色幻灯片没有印放步骤。因此保证在不同光源下使用正确种类的胶片显得到关重要。黑白照片和黑白幻灯片能在任何光线下使用。而无需顾虑其色调还原的变化。
色彩平衡
- 日光型胶片既可在日光下使用,也可在闪光灯下使用。
- 灯光型胶片既可在摄影棚用照明灯下使用。也可在钨丝灯下使用
日光型胶片
适于日光下或闪光灯下使用的彩色胶片如若在钨丝灯下使用。影象会带明显的橙色调。这是两张用日光型胶片拍摄的照片。在第一幅照片中家用钨丝灯使房间罩上了一层明显的橙色调,在第二幅照片中,只有自然光照明景物。色彩才准确。
灯光型胶片
适于钨丝灯下使用的彩色胶片如若在日光下(或平衡于日光的闪光灯下)使用,影象会带明显的蓝色调。这是两张用灯光型胶片拍摄的照片。在第一幅照片中,景物在家用钨丝灯明明下,色准确再现,在第二幅照片中,日光使景物蒙上了一层明显的蓝色调。
偏色现象
不同品种的彩色胶片使用不同的染料,因此,它们具有微小的色彩差别。同一厂家制造的不同感光度的胶片,其色彩也略有不同。由于彩色幻灯片缺少中间印放步骤,所以其差别特别显著。
|
|
|
标准的照相机镜头
照相机的镜头可以分三大类:广角、标准和长焦(望远)。然而,由于焦距受照相机画幅的支配,不易确定每类镜头的焦距。标准镜头的焦距与影象画幅的对角线大致相等。对35毫米照相机而言,其底片的对角线长约50毫米,因此焦距为50---55毫米的镜头的被认为是标准镜头,而80毫米的镜头被认为是中长焦镜头。6×6厘米底片的对角线长约80毫米,所以80毫米的镜头为中画幅照相机的标准镜头。使用带标准镜头的35毫米照相机和中画幅照相机的拍摄同一场景,相同被摄体部分大致成相同的比例,但底片尺寸往往不同。
标准镜头
- 30毫米画幅的标准镜头焦距为50毫米
- 普通的广角镜头焦距为28毫米
- 普通的长焦镜头焦距为80毫米
标准镜头 用标准镜头拍摄的影象与我们用裸眼看的景物大致相仿。大部分35毫米单反机都配备一只标准镜头,但也可以换用焦距较短的或较长的镜头。标准镜头的最大光圈孔径往往比较大,因此适合在低照度下使用。标准镜头适用于拍摄大部分户外景物。
广角镜头 广角镜头比标准镜头的视角宽,有利于拍摄群体像或在狭窄和的空间里摄影。如果在使用时太靠近被摄体,可有会出现影象变形现象,无论光圈调在哪一级,其景深都比较大,因此,当被摄体的每一部分都必须清晰再现时,这种性能就十分见效。广角镜头适用于拍摄内景。
变焦镜头
变焦镜头可通过调节焦距来仔细调整被摄体的画幅。每一只变焦镜头包括了三四只固定焦距的镜头的焦距范围,给你的合理消费带来巨大的灵活性。由于无需顾及镜头的更换,因此错过重要瞬间的可能性也相应减小。变焦镜头适用于拍摄动态画面。
长焦镜头
在拍摄远距离的大影象时,或当你使用较短的镜头无法靠近被摄体时,长焦镜头就显得十分有用,由于长焦镜头份量重,因此利用其高速快门速度,避免照相机抖动比份量较轻、焦距较短的镜头在这方面显得更为重要。远摄镜头是一种结构小巧,长度较短的长焦镜头。长焦镜头适用于拍摄自然历史的题材。
|
 |
光学原理
镜头的调节主要是指焦距和光圈的调节。大多数镜头都标有距离指示,告诉你镜头调焦的远近、景深范围的大小,以及清晰聚焦区域的宽窄。影响景深的三个因素是光圈,被摄体到照相机的距离,以及镜头的焦距。焦距最短的镜头对准无限远聚焦时,其最小的有效光圈能产生最大景深。也就是说光圈越大,焦距越长,被摄体距离越近,景深就越小。
光圈的调整是控制胶片曝光的一个重要因素。最佳光圈的选择有赖于景物所需的景深多少和快门速度的调定。快速快门能凝固被摄体的动作,避免照相机抖动影响景象质量,而慢速快门能产生模糊影象。
镜头的选择 选择快镜,也就是选择最大孔径的镜头,在低照度时,镜头的速度影响曝光。
聚焦和光圈 景深:被摄体周围适度清晰聚焦的范围对最终影象的出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充分利用镜头上提供的所有光圈,可把照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以防照相机抖动。这里所示的两张照片均采用相同的曝光量,但第一幅(下图)是按1/60秒、f/16拍摄的。此间所有其他光圈和快门速度的组合也能够产生曝光正确的影象。
f/光圈数和光圈大小 调定在某一f/光圈数时的任何种类的镜头能够透射过几乎相同
光量的影象,因为光阑直径直接与焦距相关,例如,一只80毫米的镜头在使用5毫米的光阑直径时,光圈必定调节在f/16上。因此镜头的焦距在除以光阑直径后,就得到相应的f/光圈数。
焦距标记 调节调焦环螺纹,镜头从照相机处伸出,随着调焦环的转动,通过放认对准固定参看符号的标记,你就可以发现正在调节的焦距。
光圈调节 向上转动光圈环至下一个f/光圈数(例如从f/4到f/5.6),光圈大小减半(即达到胶片的光量减半);向下转动光圈环至下一个f/光圈数(例如从f/4到f/2.8)。光圈大小增加一倍。
景深范围 随着镜头对被摄体聚焦,可在固定参看符号两边寻找对应于(或接近)己调定的光圈f/数,辨认焦距标记下相对的数值,便可决定有效景深。
景深的作用
- 光圈大小的改变:通过相同焦距的镜头对相同距离的被摄体聚焦,该示说明光圈大小的调整是如何改变景深的。一般来说,被摄体的前景深扩大1/3,后景深则扩大2/3,光圈越小,景深越大。F/2光圈的景深远远小于f/16光圈的景深。
- 被摄体至照相机的距离:即使采用同样的焦距和光圈,景深在一定程度上如何受制于被摄体至照相机的距离。被摄体距照相机越近,景深就越小。镜头对15英尺(4.5米)处聚焦所产生的景深比镜头对5英尺(1.5米)处聚焦所产生的景深要大得多。
- 镜头的改变:在相同物距 和光圈的情况下,使用不同焦距的镜头可改变景深,镜头焦距越短,最深越大,对于超广角镜(8---15毫米),景深非常大,以致无需调焦,因为每一级光圈的景深都是清晰的。
选择聚焦
?/P>
(图1)这组系列照片表现的是三个相隔3英尺(1米)的被摄体,其中最近的距照相机5英尺(1.5米)。四幅照片均使用带80毫米镜头的35毫米单反机拍摄,而且前三幅的光圈都为f/2.8。首先,镜头针对最近的人像聚焦,景深较浅。
(图2)然后,照相机针对中间人像聚焦,景深随之改变,最近的人像模糊。这是因为焦点向后移,景深
加大。此时,虽然照相机的位置没有变动,但最后的人像也较为清晰。
(图3)随着焦点移至最远的人像,景深不仅扩大到稍许模糊的中间人像处,而且使后面的墙落于实焦点上,当然,最近的人像此时非常模糊。
(图4)为了对从前景到后景三个人像都清晰聚焦,必须采用较小的光圈。在拍摄最后这幅照片时,光圈从f/2.8改为f/22,使中间人像成为主焦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