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八股文名篇点评
(2017-04-25 22:51:14)
标签:
转载 |
清代状元韩菼中式八股文全文解析
题目: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原文及名家点评(王学泰):
圣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破题”是指开篇的两句(个别有三句的)解释或概括题意,但要换个说法,不能与题面重复。破题是全篇最重要的。本文的破题很好。“圣人”指孔子,“能”
指颜回。“行藏之宜”,指恰到好处的“行藏”。“微示”二字不仅体现孔颜的师生关系,也突出了颜回的悟性,响鼓不用重槌敲。)
盖圣人之行藏,正不易规,自颜子几之,而始可与之言矣。(“承题”是用三四句话进一步阐明题意。此段言孔子讲的关于行藏的道理,人们很难理解、效法,只有颜回对它稍有把握,所以孔子才与他谈论这个问题。)
故特谓之曰:毕生阅历,祗一、二途以听人分取焉,而求可以不穷于其际者,往往而鲜也。迨于有可以自信之矣,而或独得而无与共,独处而无与言。此意其托之寤歌自适也耶,而吾今幸有以语尔也。( “起讲”从文章说是第三段,可是从八股文是“代圣贤立言”这个角度看。它是文章的正式开始。从这段起,文章都要模仿圣贤语气说话了。
回乎!人有积生平之得力,终不自明,而必俟其人发之者,情相待也。故意气至广,得一人焉,可以不孤矣。
回乎!尝试与尔仰参天时,俯察人事,而中度吾身,用耶?舍耶?行耶?藏耶?( “出题”提比中把“用舍行藏”隐蔽在剖析“惟我与尔”之后,在“出题”中把它引出来,并为“中比”作准备。在孔子看来“行藏”不单纯是做官与不做官的问题。孔子有一种天赋的使命感。因此谈它必然与“天时”“人事”和自身的经历遭遇联系起来。有唤起下文的作用。
汲于行者蹶,需于行者滞。有如不必于行,而用之则行者乎,此其人非复功名中人也。一于藏者缓,果于藏者殆。有如不必于藏,而舍之则藏者乎,此其人非复泉石间人也。( “二小股”提比之后本为虚比,这样“提、虚、中、后”各两股,凑为八股。清代以后,虚比逐渐被忽略,八股实际成了六股。这篇的两小股,实际上是“虚比”遗意。)
则尝试拟而求之,意必诗书之内有其人焉,爰是流连以志之,然吾学之谓何?而此诣竟遥遥终古,则长自负矣。窃念自穷理观化以来,屡以身涉用舍之交,而充然有余以自处者,此际亦差堪慰耳。
而吾因念夫我也,念夫我之与尔也。( “过接”是个过渡句。意为:这样我想到了自己的体会,想到了与你互相启发。承上启下。)
惟我与尔揽事物之归,而确有以自主,故一任乎人事之迁,而祇自行其性分之素。此时我得其为我,尔亦得其为尔也,用舍何与焉,我两人长抱此至足者共千古已矣。
有是夫,惟我与尔也夫,而斯时之回,亦怡然得、默然解也。( “束股”是结语。“有是夫,惟我与尔也夫”是照应题面:是这样吧!惟有我们两人对此有所理解。这时颜回在喜悦中默默领会了老师的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