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记忆包”:“说出我的教学故事”
(2009-02-18 16:08:42)
标签:
教育 |
分类: 红袖子眼中的教育 |
打开“记忆包”:“说出我的教学故事”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分享教育智慧促进同伴研修
本报记者 雷玲
“‘啪!’一个身高1.72米的大男孩在吃午饭时使劲拍了一下饭桌。随后,又趴在桌子上伤心地大哭起来:‘上课不能说话、上操不能说话、吃饭还不能说话,我什么时候能说话?!”1月17日上午,当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寄宿部的杨主任在该校第8届教师论坛上讲出这个故事时,与会所有教师和专家的心都为之一震: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我们教育应该给学生带来什么?
2009年寒假的第一天,中关村一小全校250余名教师聚集一起,围绕“分享自己面对最大挑战的故事”、“分享您的教育智慧”、“分享学生让您惊讶和感动的故事”、“分享整理对内心产生震撼的体验”、“分享摆脱个人困难需要走出自己的小天地的故事”、“分享与不同类型学生默契沟通的故事”6个主题,在9个分论坛讲述了自己教育教学中难忘的故事。《人民教育》杂志社傅国亮总编辑、北京教育学院党委马宪平书记、中央教科所科研管理处陈如平处长、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王云峰主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赵学勤副所长、北京师范大学向蓓丽教授、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等专家参加了此次活动,对老师们讲述的故事予以了剖析和点拨。“我们希望通过开展此次活动,让老师们学会理性地思考,学会透过问题去看本质,从而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内外在需求。”该校校长刘畅告诉记者。
故事一:学生在QQ上对我说“我爱你”
无论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还工作多年的老教师,都时常会在教育教学中遇到这样那样意想不到的问题。当挑战来临时,应该怎么办?体育教师王振军讲述的故事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发?
我想说一说我心里一直没敢说的一件事情。作为一名高年的体育老师,无论跟学生的关系近了远了,都会问题不断。我经常上QQ聊天,我把我的聊天号码告诉了孩子,他们都加入了我的Q群。通过聊天,我和很多同学都成为了好朋友。一次,一个孩子聊着聊着突然在屏幕上打出三个字:“我爱你!”看到这三个字,我心里一惊,沉默了好久不知如何应答这个孩子。我该怎么回答,这么小的一个孩子能懂什么?处理不好就是师德有问题了。我沉默一会儿后,这个孩子在这句话后又加了一个字:“钱”。看到这个字后我如释重负。后来,我了解到,这个学生是单亲家庭,很小的时候她的父亲就离开了她和她妈妈。她希望我成为她最好的朋友。
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我发现,经常同孩子们聊天,听听他们的倾诉,会帮助他们适当地减轻一些压力,也会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保证师生关系的正常发展。
当面对学生在特定时候说出的“我爱你”时,王振军老师理智的应对和真诚的倾听不仅温暖了学生的心,更促进了师生关系的正常发展。“对我们当老师的而言,每个时期面临的挑战是不一样的。但我们正是在不断迎接新的挑战中一路走过来、成熟起来的。”有着18年教育工作经历的该校教学主任张鲁静谈起挑战深有同感。
交流中,参与“分享自己面对最大挑战的故事”话题讨论的老师们一致认为:.挑战是与机遇并存的,.迎接挑战就是在不断战胜自己。
故事二: 学生作弊被抓后撕掉卷子对我破口大骂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才只有靠人才去培养,能力只有靠能力去培养,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养。”显然,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而言,如何成为智慧型教师,如何用智慧去引领学生的智慧,关乎教育的成功。参加“分享您的教育智慧”分论坛的老师们在听完王雪静老师讲述的故事后,都不竟扪心自问:自己遭遇这样的刁难时是否会像她那样冷静行事?
那是五年级第一学期,我刚接手一个班,对班里一个有着“散、恶、混”的大名学生早有耳闻。一次单元考试,这个学生几次作弊,被我逮住了。为了保护他的自尊心,我悄悄地走到他跟前,用眼神示意他的错误行为,并在卷面上减了3分,希望他能知错并接受这3分的惩罚。没想到他像疯了一样的跳起来,咬牙切齿的对我破口大骂,难听之极,并恶狠狠地撕碎了试卷,斜视着我大摇大摆地走到讲台前把撕碎的试卷投入垃圾筒。
对这一切,我目瞪口呆,感觉到心口的疼痛,长时间没说出话来。他骂我,对我公然挑衅事小,如果我不刹住这股作弊歪风,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经不住作弊的诱惑;如果我不让他知道什么叫尊重老师,会有越来越多学生不懂得尊重老师,这不是教育的失败吗?于是我让全班同学停笔5分钟。请同学们帮我想办法--如果你是老师你该怎么办?有的学生说,甭管他,接着考试,别耽误大家时间;有的学生说,把他轰出班去;有的学生说,让班长给带到班主任那儿去;有的学生说,把他赶出校园,“我们早就烦死他了”。我心中暗暗松了口气,看来大多数孩子是有正义感的,是非分明,斜不压正。看到全班同学的态度,这个同学有些后悔了,扭曲愤怒的嘴脸变得柔和了些,但仍不说话。最后,我只对他说了一句话:作为一个五年级的学生我请你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的行为。然后,继续考试。
王雪静老师的冷静、机智处理,使考试能够得以顺利进行。“只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碰撞,不管是多顽固的孩子,一定都会被感动。”尚炜老师对王老师的处理方式十分认同。
“通常情况下,老师更倾向于好学生,给他们的关爱更多;对于所谓的坏孩子,更多是责备。因此,教师的心态很重要,应该平和地对待每个孩子。”北京教育学院党委马宪平书记听了老师们的故事后谈到。
故事三:学生拍着饭桌问:什么时候可以让我说话?
教育人的过程,总是充满曲折艰辛。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经历:当一些突如其来的事件发生时,那种震撼将直抵我们的内心,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带给我们更多的启迪。这些事情出乎意料却更意味深长。因此,当参加“分享学生让您惊讶和感动的故事”论坛的老师们听了寄宿部杨主任的故事后,都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中--
寄宿部的学生餐厅为了安全,每天中午都要用话筒组织纪律,要求学生吃饭时不要讲话。
一天,一个孩子在桌上使劲拍了一下。饭后我带这个孩子到会议室,这个大孩子趴在桌子上伤心地哭诉道:“我们上课不能说话、上操不能说话、吃饭还不能说话,什么时候能说话?!”我心里想:他难道只是想说话吗?通过与他聊天后他告诉我:周末回家后,父母吵架了。父亲为了摆脱自己压抑的处境,就在开车时有意去撞树。当时他在车上。父亲受了重伤,孩子也伤了。他哭着问我:“这些话和谁说呢?不说,心里难受。可说给教师和同学听,怕他们会笑话,心里更难受。”我告诉他:“你随时可以找我诉说,老师是帮助你的,你渴望得到家庭的温暖,在学校要有知心朋友。”以后,我和这孩子经常互相交流。后来,他给我写信说:“我愿意把老师当作妈妈。”
《人民教育》杂志社傅国亮总编辑在点评中说:“老师们讲述的每个故事中都会触动我们去反思自己,并追问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他建议老师们进一步思考:我们的教育怎么才能承担起培养创造性的人才的责任,我们的教育方式、教育规则是否不利于培养还是不利于培养,是不是束缚了人的培养?
“教师是在广阔的世界中播种耕耘的人,每年我们都在完成着相似的任务,却有着不同的感受,我们同孩子一起欢笑,一起感动……细细体味平凡中的感动,也许正是老师工作的真谛——感动学生也感动自己!”参加该分论坛讨论的老师们在汇报他们的体验时,深情地说出了这样的话。
“每次布置作业,一个孩子就会或攥着拳头或跺着脚说‘又要写作业’”、“一个孩子悄悄走到我面前,问我:‘老师,是我好还是××好?’”、“一个淘气的女孩子告诉老师:‘我想成为西点军校的学生!’”……在17日当天的9个分论坛上,老师们分享了彼此的教学智慧,在交流与碰撞中,老师们得到了启发和帮助。
“‘教学故事’是一个综合的‘记忆包’,蕴含多种元素。教学故事的价值,一要认识学生,二要认识教师自我,三是认识教育。每一个教育故事都包括了这三个因素。讲故事的人应该体会到这三点,这才是讲这个教学故事的意义和价值。”傅国亮总编辑建议,参加论坛的老师们应进一步深挖、开发故事背后的价值,在交流过程中深化认识;王云峰主任则期待“老师们通过不断地分享教育智慧,积累教育智慧,成为教育家”;陈如平外长认为“小小故事,功能极大。通过故事彰显了中关村一小的教育理念”;项蓓丽教授则通过此次活动看到了“中关村一小每一个教师的成长”;赵学勤副所长肯定了中关村一小教师的“创造性是最深刻、最直接的,也是最崇高的”;李希贵校长表示“‘说出我的教学故事’是学校教研非常好的方式。”……
刘畅校长在活动结束之际告诫该校教师:要在一次次实践中,将经验转化为理念,将理念提升为智慧。她期待老师们通过教师论坛这个平台,长期坚持“说出我的教学故事”,着眼于常态研究,形成“人人争做最好的自我”的教师成长氛围。
(编后:参加完中关村一小的教师论坛后,记者被一个个鲜活的教学故事感染着、震撼着。受《人民教育》杂志傅国亮总编辑建议的启发,本版将进一步关注这些小故事背后的价值,以期启发更多的一线教师通过平凡教学岗位上的点点滴滴,更为细致地关注学生的内外需求,领悟教育的最高境:爱学生。从下期开始,本版将开设“在线答疑”栏目),请相关专家点评发生在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难题,欢迎广大一线教师参与此栏目,提出问题或困惑并积极参与讨论,来稿请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