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幅活性蓝图:教育走向生本

(2008-04-17 20:36:01)
标签:

教育

杂谈

分类: 红袖子眼中的教育
 

现场报道

一幅活性蓝图:教育走向生本

本报记者 雷玲

   “我看到了一堂课就像是一首诗,激发了生命的潜能。”曾经多次到生本教育课堂的原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蔓教授的感受,在3月24日至27日短短四天,再次成为参加全国首届生本教育高端论坛和祖国内地及香港、澳门地区第二届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学术研讨会的,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等地近六百名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的共同感受。

从广州到珠海,从珠海到澳门,记者的视线和镜头一直跟随着这场生本教育实验开展十年后的盛会,试图从课堂上,从师生的感悟中,从专家的评价中,再现教育走向生本十年发展的生动图景。

课堂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当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三年级生本(1)班的李熙然同学神态自若地信然唱起《真心英雄》这首歌时,课堂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3月24日,与记者一起走进该校的180多名教师真实地感受到生本课堂涣发的生命活力。这堂由该校高海燕老师执教的《大器成材》课,一开始就吸引了听课者的目光:高老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后上台讲述各组准备的以“成材”为主题的故事,讲到动人处,“穿越时空飞船”组的学生李熙然同学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

当杨陶陶同学用清脆的童音激情地讲到邱吉尔永“永不,永不,永不放弃”的故事时,在场的每个人都激动不已。

整堂课,都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讨论中渡过,教师只在恰当的时候对学生的学习予以引导和点评,讲授时间仅占课堂时间的五分之一。

课后,有着十余年教龄、参与生本实验两年多的高海燕老师兴奋地告诉记者:“这种与以往教学形式有很大不同的教学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自主获取知识的门。”她说,学校的生本班几乎不给学生布置课后机械练习作业,但前置作业通常要求学生在新课开始前对所学主题做一定数量的案头准备。

“我们非常喜欢上课前去收集资料,我们都喜欢在课堂上讲得最好。”第一个被高老师当成小老师请上台的李熙然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这堂课,只是此次活动中生本课堂展示的一个小小缩影。本次活动中,仅24日至26日三天,广州、佛山、番禺、深圳、珠海等市的广州华阳小学、广州越秀区育才实验中学、佛山南海区大沥许海中学、深圳沙河小学、广州天河区华颖学校、广州天河区骏景小学、广州旅游商贸职业技术学校、珠海第一职业学校、珠海斗门第三职业学校、番禺沙湾中心幼儿园等十余所学校共推出二十余堂展示课。

自称为“开荒牛”的广州黄浦区荔园小学林穗莉老师从1999年就开始参与实验,几天听课、交流后,她在总结时深有感慨地说:“生本能够给师生很多很奇妙的东西,我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很多乐趣与成功。”

广东省四会市沙尾小学的杨金玉老师是第一次接触生本教育。“这次校长带着我们来参会,就是准备下学期在学校开展实验。” 她告诉记者,“这种做法很有价值。”

记者发现,“神奇”、“激动”、“有意义”成为参会教师们课后交流时的高频词。

令人惊喜的第二次开发

“生本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一次开发未能尽善的基础上,对职业教育展开有效的二次开发,意义重大。”在广东省15所中等职业学校自2007年下半年全面启动“以生本教育改革中等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验不到半年时间,有专家称。

这种有效的第二次开发让此次参会的老师们真切地感受到。

26日上午,记者随老师们一起来到珠海市斗门区第三职业学校。10:05,由周文静老师执教的07商务秘书班《文书处理:校对符号》一课正式开课。音乐在电脑屏幕字幕为“我猜,我猜,我猜猜”中响起,学生们在三四分钟争先恐后竞猜音乐曲名中很快进入活跃状态。

紧接着,周老师请学生展示上节课的前置作业:1.小组选用一种喜欢的方式(填词、入曲、说唱、相声等)巧记校对符号及名称,2.自选一篇公文,将打印稿与原稿核对检查,巧记校对符号。

学生们或在自编的《我们是快乐的、幸福的》校对歌曲中翩翩起舞,或对自选公文进行细致讲解,而教师在旁时不时做出“简单就是美”、“她们观察得真仔细”的评价……一堂原本容易上得枯燥的课,在活跃的气氛中很快结束。下课前两分钟,周老师再次在屏幕上布置出下节课的前置作业。

“没想到职业学校的课还能上成这样,学生们竟然有这样大的学习热情。这样的课堂在以往的职业学校根本见不到。”来自广东省嘉应学院的沈辉香老师评价。

据该校校长黄华欢介绍,学校自2007年9月开展生本教育实验后,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们爱学习了,会学习了。

这种变化颇具共性。广东省曲江职业学校刘华同学上完课后开玩笑地对老师说:“老师,上课都是我们在讲课,你在听课,是不是不用交学费了?”这位老师听后窃喜:看,我们的学生敢跟老师开玩笑了,他们初步具备了敢于善于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了,这不正是我们所期望的吗?

因此,该校在总结半年实践经验时说:生本教育带来了职业教育的春天。

花开的声音:原来你也可以这样变

“生本教育在内地实验已经九个年头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那是内地,在澳门可行吗?毕竟两地差异很大。”一年前,当澳门劳工子弟学校走进生本教育实验时,带着这样的疑虑。

答案仅在一年后就得到充分肯定。3月27日,记者随与会者一起来到澳门,走进澳门培华中学、澳门劳工子弟学校、高美士中葡中学、何东中葡小学等学校,看到了生本教育花开澳门的多彩景象。

澳门培华中学是一所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学校,2005年,该校成为澳门首所加入生本教育实验的学校。“三年的实践证明,生本教育在培华具有生命力,生本班的学生自信心、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校长阮宇华告诉记者。

在27日上午该校小三甲班卢巧英老师展示的与华阳小学展示的同题《大器成材》课上,记者看到了与华阳小学该课上相同的情景。

“三年前,这个班的绝大部分学生都不会讲普通话,外籍学生甚至不会讲国语。”卢老师说。而记者看到三年生本实验后的场景是:学生们不仅能用普通话流利表达,还能充满自信地表达。

中央教科所访问学者冉乃彦老师听完课后评价:“学生在短短三年能这样成长,能这样阅读、思考,证明了生命的神奇。”

在进入生本实验仅一年的澳门劳工子弟学校,老师们更是感触良多。四年级语文老师梁美美说:“短短一年,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和写作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

此次活动中,澳门向与会者开放了九所中小学,各具特色的生本实验,应验了澳门高美士中葡中学梁祐澄校长的感言:我们在生本教育中得到了发展。

目前,生本教育实验从十年前的只在中小学中开展,发展到向大学、职业学校、幼儿园展开。十年来,尽管也遭受质疑,也经历困难,但创导并推动生本教育实验的华南师范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对此充满信心:“生本教育的实验认识,是在传统的、习惯的,或定型的空间中取得的,这注定了它会遇到极大的困难,其中既有自身工作不足的原因,也有可能受到某种误解的原因。但重要的是它是否正确地反映了教育的客观事实和规律。如果是,那么它站立在那里是有意义的。过去的十年,我们用大量事实证明了它的正确性,我们豪情满怀,也感到了它所受到的关注和支持,今后的十年和更多的时间,相信它会被更多的人所认识。”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会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组基础教育学科组成员、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吕达多年来一直关注生本教育实验,经常到生本教育的实验学校去听课。他在开幕式上表示:“事实证明生本教育是对学习者十分有利的教育,它有可能解决我们多年来未能解决的素质教育问题。我对生本教育实验和研究所产生的奇迹感到兴奋,对它的未来充满信心。”

当教育走向生本,一幅充满生命活力与神奇的活性蓝图,正徐徐拉开。

专家访谈

生本教育的意义:追求教育的生态文明

--专访华南师范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

本报记者 雷玲

 从“纤夫”到“生命的牧者”

记者:2008年生本教育实验已经进入第十个年头了,并且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成为众所关注的一种实践方式和思考方式。是什么促使您十年如一日地探寻生本教育?

郭思乐: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教育怎样才能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什么样的教育才能激发人的生命活力?这种思考让我重新审视人的生命本质。思考的结论是:当生命被激扬起来,就会成为强大的匡正和制衡的力量,成为解决诸多教育问题的根本力量。

可以说,是这种思考引发了我对教育的本体和教育的真正主体进行了更多的思考:教育应该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教育的主旨不应该是控制生命,而是要激扬生命,教要皈依学,让生命自己行动。一种依靠学生和依托生命的教育给我带来了新的憧憬。从1999年开始,由我主持的主题为“生本教育的观念和实践模式研究”及“生本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体系研究”、“广东省以生本教育推进素质教育促农村教育均衡”等课题,相继成为“九五”到“十一五”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及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并且对生本教育进行了长达十年的实验。

十年来,生本教育从幼苗长成大树,让许许多多参与实验的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中享受到生命的神奇。

记者:据我了解,目前有这样一种理念在生本教育实验校中广为流传并逐渐成为一种认同:“教师从拉动学生的纤夫,转变为生命的牧者”,您认为是什么促动了教师的这种转变?

郭思乐: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一直是以“师”为本,以“知识”为本,学生只是处于被动的客体地位,被动地被改造、塑造和设计。而我们所倡导的生本教育,就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当老师们一旦产生“学习是必须依靠学生自身的生命机制才能得以发生的事情,任何外部力量都无法真正代替。”这样的认同时,教师就不会像纤夫一样拚命拉着学生走,而会像牧者一样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管理,教师对学生的帮助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教师的作用就像是在点燃火把。这一点上,参与实验的老师们都深有体会。一位教师曾兴奋地对我说:“当我参加数次培训活动、观课经验、评课意见、教学体验和经验交流后,我明白了,老师的工作就是为学生造就一个有利学习环境与活动,适时给予正确的指导,让学生自我发挥、自我发现、自我完成。当我慢慢学会放手让学生成为主导者,让学生教导学生后,我惊奇地发现,学生的潜能是如此的大,大胆放手后他们能够学得很好。”

我想,正是这些切身的体会,让教师们转变了观念,成为学生“生命的牧者”。

从“以考养考”到“以学养考”

记者:这些年来,我国在追寻素质教育上做了很多探索,但始终没有在应试与素质教育之间找到一个很好的结合点,而我从参加实验的学校中感受到,素质教育在这里不再是一句空话。您认为,生本教育是怎样在应试教育为主体的现状压力下突破这个瓶颈的?

郭思乐:这些年来,我们的教育在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的推动下,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应试教育在不少地区仍然没有得到较好的抑制。我认为,这种罔顾学生健康成长的应试教育所形成的不文明的教育方式,严重践踏和背离教育的宗旨,正在造成严重的教育生态问题。

十年来的实验成果足以证明,我们在生本教育实验学校取消常规的期末统考后,依靠学生自主生动的学习,带来了巨大学习能量,学生们心境开放,自信大方,积极向上,知识广阔,语言畅达,具有自己学习的能力,富有创造精神,并且在终端考试中成为“必胜客”,这一点最近就有一个典型事例,在2007年末广州全市五、六年级语文能力竞赛的前十名中,我们的生本学校华阳小学占了四名。

显然,生本教育已实现了“以学养考”取代“以考养考”的重大回归,也就是说,它表明,即使为了应对高考和中考,基础教育学校在日常教学阶段,也不必用那种师本的、频考(指非终端年段的区域统考)的方式,而可以用生本的、正常学习的方式。

记者:我知道,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广东省在全省15所中等职业学校中启动了“以生本教育改革中等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验。这半年来的实践情况怎样?

郭思乐:2007年下半年,广东省教育厅发出中职73号文,在全省15所中等职业学校中启动“以生本教育改革课堂教学”的研究,使生本教育在职业教育领域有了很大进展。

这半年来,这类学校中过去被认为是学习失败者的学生在生本教育中重拾自信,走进爱学习的行列,实验学校学生的学习状态令人羡慕。一位专家了解了生本教育在中职学校的进展后说,生本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一次开发未能尽善的基础上展开有效的二次开发,意义重大。

从推广实验到构建生态文明

记者:一个实验做了十年,并且正以星火燎原之势做下去,您能总结下一下它的价值所在吗?

郭思乐:十年来,加入生本教育实验的学校从最初的以广州天河区华阳小学为主的十余所学校,已发展到有北京、广州、香港、澳门等地市的100多所大中小学及幼儿园参与实验,并取得显著成效。

这些年来之所以有这样的发展,我认为是因为:生本教育的道理存在着,这就是生本教育的基本价值所在;生本教育的实践成功着,这就是生本教育为教育生态文明的未来所做的准备;生本教育在实验着,这就是我们作为知识分子的教育研究和实践工作者,用自己的真诚去量度教育文明的真理架构。

直至今天,虽然生本教育已经证明在道理上说得通,实践上有效果,但仍然是弱小的,但诚如老子所说“朴,虽小而天下莫能臣”,又说,“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生本教育的生命力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它的弱小并不妨碍它庄严地呼吁教育管理者和工作者共同关注一个事理:经济的繁华和人事的荣耀都抵不过时间的淘洗,而儿童的成长和教育的绩效则与天同长(zhǎng),与时同长(cháng),它有可能带给我们那样的年月,“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人才辈出,创新如林。那时,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真能立于不败之地。

生本教育作为面对人的学问是实然的,是理性的,但它又永远掀起诗性的波澜。近年来,我们用陶渊明的三句话为题出版了三本书总结生本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望晨光之熹微——生本教育体系研究和实践》、《木欣欣以向荣——生本教育体系实践案例》、《泉涓涓而始流——生本教育实验学校学生作品》。让我们去“坐看云起时”,去欣赏“望晨光之熹微”,去感受实验学校“木欣欣以向荣”,去带着泪花看孩子们“泉涓涓而始流”。我们仍然带着这样的恬静、欢欣和平常的心情,走进生本教育新的十年。

典型案例

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特色做法

●取消“频考”,实施“以学养考”。坚持生本教育的评价方式,去控制性,把评价改为评研,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地进行合作检测,互评互议,释疑解难,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生本教育实验班的学生前五年不参加当地的统考和抽考,只参加六年级参加市区的最后考试。

●有问题,找学生。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各位思想的碰撞中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及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佛山市南海区大沥许海中学特色做法

●课堂教学评价建议表。许海中学制定的课堂评价建议表中包括以下几点:1.教学过程要能体现关注全体学生,学生参与活动的比率达95%以上;2.能根据学科的特点设计学习活动,教师单向授课时间控制在1∕3以内;3.学生在学习时间、内容、方法等方面有自主性,有进行自我评价学习的机会,学生自主活动时间不少于2∕3;4.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民主、和谐,体现合作学习。

●“三级六部”学生会。“三级”即学校、年级、自然村(相当于学校的班级)三级学生会。三级学生会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学校学生会,校级学生会下辖相对独立的三个级部学生会和五个学区二十多个自然村的村学生会。“六部”即指学校学生会分成六个部门:学习部、纪律部、卫生部、文体部、生活部、宣传部。

师生心语

生本乃生命之本

李统耀(广州市育才实验学校校长):1.生本教育使学生获得了学习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2.生本课堂使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变“听懂了”为“学懂了”、“会学了”。3.生本管理使学生获得了自信、自尊、自爱,由“他律”变为“自律”。4.生本备考使学生提高了学习成绩,变“怕考”为“敢考”、“爱考”。

李雪英(香港可誉中学暨可誉小学校长):生本教育在我校推进五年来,我们发现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所长。正因为能各展所长,学生们能在学习中建立自信,信心亦成为他们继续学习的推动力。

卢巧英(澳门培华中学小幼部教师):生本教育所有的一切都是为教学过程的终端——学生发展服务,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教育价值原则。

肖炜玲(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乾务中心小学教师):在生本教育体系下,教师根本不用通过增加作业的方式来使学生掌握知识。同时,生本教育体系将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视同生命,营造出减少学生学习心因性负担的积极、欢乐的教学生态。

袁俊群(广东省惠东县平山中学教师)要达成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有效教学,必须贯彻“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现代先进的教育理念。

李雪花(广东省东莞市东城二小教师):生本教育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营造了一个符合他们天性发展的环境,他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及喜爱的学习方式,因而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所以在生本课堂上,我们会常常发现:原来每个学生都爱学习。

佚名(广东省中山市坦洲理工学校学生):生本教育改变最大的是我们这些原来学习并不拔尖、甚至成绩较差的学生。在实验教师引导下,我们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发言也大胆了,成绩也有长足的进步,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发现,学习也可以这么“好玩”,我们在学习中体验到了快乐。

杨陶陶(广东省广州市华阳小学学生):我非常喜欢这样上课,我们在课堂上很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