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故事里有你的梦想——18位名师的精神档案》摘选   吕型伟:教育的活化石

(2007-06-25 12:44:15)
标签:

教育

分类: 红袖子书乡
 

吕型伟:教育的活化石

档案

他是与众不同的。一个人从事教育70年,一点都不显疲倦;一个人活了88岁,说自己没有一个仇人。

他被称为新中国基础教育的“活化石”。

创办工读学校,倡导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第一个在全国提出中小学课程改革,他推动着中国教育的发展。

吕型伟,1918年生,194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师范学院,曾任小学教师、校长,中学教师、校长,上海市教育局处长、副局长,中央教科所研究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基础教育组组长等职。现任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国教育学会顾问、上海教育学会名誉会长等职。著有《为了未来——我的教育观》、《吕型伟从教七十年散记》,主编《上海普通教育史》、《上海教育》丛书、《面向未来的基础学校》丛书、《中华美德五千年》和《世界美德五千年》等。

 

“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

──吕型伟

 

教师职业最幸福

◆我的学生比孔子多好几倍——这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

◆我幸运的不是碰到一位好老师,而是一群好老师

记者:回顾七十年的从教生涯,您如何看待教师这个职业?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有没有过遗憾?

吕型伟:孔子一生只教了三千弟子,成才的不过七十二人。让我欣慰的是,直接接受过我教育的有上万名学生,可比他多了好几倍呢。每当这时候,我才真正感受到什么是自豪,什么叫人生的价值。老师是世界上真正富有的人,因为他拥有的是桃李满天下,而人才是无价的。

我经常去北京开会,也知道北京有一些我的学生,但很少联系。有一回我突然心血来潮,就打了个电话给一位在外交部工作的学生,说我想见见你们,你帮忙通知一声,来几个算几个。时间就约在了那个星期日。结果那天早上来了一百多人,房间坐不下了,只好去借了间会议室。时隔多年,学生们都40多岁了。我拿了张纸让他们写上名字和自己的工作单位。一看,才知道他们中有部长、将军级干部,有司局长、教授、工程师、医生、老师、编辑,等等。那天我真的是好高兴啊!谁一个电话能请来这么多人?这就是当老师的幸福啊!

我小时候也很调皮,但我的老师都对我很好,一个人一辈子最大的幸运就是碰到好的老师,我幸运的不是碰到一位好老师,而是一群好老师。如今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不在世了,但我清楚地记得他们每一位的名字和上学时发生的许多小故事。1990年,我获得了一个国际育儿奖,得了一笔奖金,我就在初中时期的母校建了一个石亭子,取名为师恩亭,怀念所有教育过我的老师。

回顾这一生,最值得回忆、最令我难以忘怀、也最有意义的是当教师和校长的时候,因为当教师和校长,可以贴近学生,能更多地了解他们,能感受到他们成长过程中心的律动。要说最大的遗憾,也是过早地离开了校长的岗位。如果我能一直在校长这个位置上,我想我对教育的思考能够更深入些。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似乎都不是教育官员,也不单纯是教育学者,而是一线的校长或实验工作者。

顺便说一下学校规模,我认为不能太大。我当过多年校长,1000多名学生最好,因为校长可以认识每个学生;2000人基本可以,校长即使不知道每个学生的名字,但一看就知道这是我的学生。超过2000人就多了。庙大出不了高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