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中新课程深圳中学系列报道之二

(2007-06-08 13:14:22)
标签:

教育

分类: 红袖子眼中的教育
 

解读高中新课程“深中行动”(之二)

5月28日,本报“高中新课程专刊”对高中新课程校本校深圳中学进行了首次解读性报道,引起广大读者的极大关注。深圳中学在高中新课程实验中颇具特色的“深中行动”,是否能为后进入的学校创造丰富的、可资学习与借鉴的实践经验?从本期开始,本报将对“深中行动”进一步进行系列解读,以期给读者更多的启迪。

求解选课引发的三个困惑

□本报记者 汤灏  雷玲

1000多名学生就有1000多张课程表!一个年级有20个班,一个班大约有50名左右的学生,每10周就换一次课程表!这样算来,1000多名学生可能同时存在1000多张课程表,而每学年就要换全校性替换4次课程表。

记者此前在深圳中学时,听到上组数据惊讶不已。而王铮校长一句“这只需要一个软件就够了”,就把被记者想象得十分繁杂的“排课工程”轻描淡写带过了。但他强调,“排课不是问题,帮助学生如何选课才是关键。”

解困一:学生如何选

“新生一入学就会收到一本犹如‘百宝囊’一样的《深圳中学学生手册》和一本针对各学科要求编制的《学生选课指导手册》。”教学处陈惜芝老师向记者介绍如何帮助学生选课时说,首先,学校会通过《学生选课指导手册》,让学生对选课初步了解,也会提醒他们不要盲目选择。其次,高年级的学长会给新生指导和建议,他们也可以向导师或辅导老师面对面咨询。最后,新生如果在选课后不适应,6节课之内,学校负责调换,但学生自己要负责被遗落的课程,以及要承担被扣除的学分。

记者看到,深圳中学在国家规定的八大学科领域全面开设必修、选修课程,同时开设校本选修课程,学生可以跨班级跨年级自主选修:同一学段,学生修习的课程内容可以不一样;同一模块,学生修习的先后顺序可以不一样。

“从语文、数学到体育、艺术,从了解情况到做出决定,从提交方案到编排日程,整个流程都要我们自己来选择。”深圳中学的学生孔沣毅告诉记者。

校长助理何道明(中文名、美国人)对学校实行的选课制十分认同,他认为:选课为天赋秉性不尽相同的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这一点与美国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很相似。他说:“通过选择,既尊重了学生学习兴趣,也强化了学生对自己的责任。不过,这也给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创新,吸引学生爱上你教的课?”

解困二:教师如何教

“为你感动,为你自豪——我给学生当助教”,在深圳中学第二美术工作室门前,记者看到房尚昆老师写下的一段文字。

除去授课老师的这段“心语”,在每个艺术工作室门前,学校还为学生清楚地标明教学模块、学段安排、教学内容,获奖情况等,以便学生选课之用。

“如何用生动的课堂吸引学生,如何用个人魅力影响学生,都是我要思考的问题,然而当下更重要的是,如何扮演好‘引导、协助学生主动选择、主动发展’这个角色。”被学生评为“最受欢迎教师”的房尚昆老师说:我渴望与学生一起共同成长。

深圳中学把学科课程、教育集会、班团活动、德育辅导课、综合实践活动等一系列教育项目进行整合,使之成为领域广泛,复合交叉的综合课程。“课程设计不但激发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学处主任王坚谈到“教育课程化”时,向记者解释:这样便于形成一个互相兼容、互相作用的课程结构。“对学校在实际操作层面上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管理,才能提高教育实效,促进学生发展?”他说。

解困三:学校如何管

有即将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学校领导向记者提出他们担心的问题:“选修给学校的人、财、物及管理提出空前的挑战。比如,实行‘走班’会不会造成学校教室的紧张?实行‘选课’会不会造成学生管理的混乱?”

对此,王铮校长一一做了解答。深圳中学采取撤销年级组,替而代之的是学科组;撤销班主任,替而代之的是导师制、辅导员的做法。“谁的课堂谁负责,谁的时间谁负责,这样就解决了在走课制形势下,学生在不确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活动的管理问题。”他说:“我们还采用‘课程连排’制度,使学生的流动相对减少,这样不但有利于学校资源的整合利用,更有利于学校管理的实施。”

深圳中学的经验表明,只要调配得当,高中新课程改革操作层面的困惑就可迎刃而解了。学校对高一年级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学科实行“模块对开”,解决了学生选修后师资盈缺。学校对高二年级开设了所有的选修科目,每个学段至少提供3个及以上模块供学生选修,解决了学生个性需求。

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高中处处长刘月霞如此评价:“深圳中学不但站在意识超前、思想创新的这个视角上,更是积极地拓宽视野,寻求正在进行的改革能持续地为学生创造未来和当下的幸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