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40分钟下水范文:忧劳铸就成功,逸豫致使困顿
(2024-02-23 16:14:14)分类: 高中学生范文 |
忧劳铸就成功,逸豫致使困顿
忧劳如同江河从天而下,冲波逆折,踏破艰难坎坷,铸就成功之路;逸豫如同甘甜之蜂蜜,让人沉湎其中,难以自拔,最终迷是自我,使自身陷入困顿之中。
忧劳是兴国之本,逸豫致使失身亡国。忧劳者为国为民,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欧阳修从后唐庄宗的成功与失败中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此言为真,正是因为唐庄宗心中装有父亲留下的遗愿,以三矢为动力驱使自己为国奋斗,为父报仇,才有了其忧劳的动力。他以此激励自己,以一泻千里之势冲破重重阻碍,历经15年终成国家大业。在此之后,他陷入了安逸之中,沉迷于伶人音乐,致使亡国,身死于伶人之手,为人所笑,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忧劳是强国之基,逸豫致使丧权辱国。于已而言,忧劳是最崇高的伟大的精神。周恩来忧劳于国家的命运,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他矢志报国,为国为民,舍弃高官厚禄,国家同呼吸共命运,让千百万的人民百姓迎来祖国的荣光。欧阳修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一直致力于人民福祉,勤勉为政,为此奋斗不息,沉醉于百姓之乐,并述以文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们是忧劳国事的典范,他们使百姓安其居,乐其业,百姓何其幸哉。与此相反,在国家陷于危亡之时,慈喜大摆宴席,劳民伤财,耗费民脂民膏,致使国家积贫积弱,趋于灭亡,我华夏之国何其不幸。
生于新时代,我们何其幸福。是否可以舍弃忧劳思想?是否可以一劳永逸,高枕无忧?答案是否定的。那我们该何去何从?劳逸结合:既不舍弃忧劳,但不过于忧劳,也不能沉湎于安逸生活。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忧劳不可以无,忧劳胜过安逸则会拖垮身体。而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千里之行的源泉,是万丈高楼平地起的基石。 安逸生活让人忘记根本,导致迷失前行的方向。只有劳逸结合才是新时代的节奏。习总书记号召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这就是对过度安逸生活的完美诠释。生活中的好日子都是奋斗出来的。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孔子提倡中庸之道,认为文质彬彬才为君子。“师也过”不符合中庸之道,“商也不及”不符合中庸之道。在安逸的时刻,要有过苦日子的准备,在忧劳之中也要适当放松自己,这是为了走得更长远。
忧劳铸就成功,安逸致使困顿。我们要时刻紧绷忧劳的意识,避免陷入过度安逸生活,以此奉为圭臬,路必至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