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答题技巧汇总
(2018-08-10 08:26:12)分类: 写作指导 |
一、常见题型: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常见提问方式】环境狭义理解为景色或者景物描写
(1)本文开篇环境描写的作用?
(2)文章结尾处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揭示社会。。。。。的本质特征,揭示.....。。。。的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 ):
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
交代人物活动背景,烘托人物。。。。。的性格、。。。。的心理;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为刻画人物作铺垫;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写。。。。。作铺垫。
暗示或象征社会环境,写出了。。。。。。的主题思想。
2.
表述要点: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 染……气氛)→→情节(推动,暗示,铺垫)→→人物(烘托,衬托)→→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典型例题】
1.文中第5自然段画波浪线的语句所描写的环境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为什么要详写雪灾环境。(4分)
(1)特点:(写了什么景,什么环境)到处是雪,桥面到处是冰疙瘩,车辆拥堵滞停,天寒夜黑。
(2)写作意图:为下文表现“河南商丘”热情助人的故事埋下伏笔。
二、和情节有关的题目,一般可从以下方面综合分析
【情节有关的题目常见提问方式】
(1)本文开篇交代某一事件有何用意?
(2)本文(交代那几段)删去可否?为什么?
(3)本文为何要对……事情进行详细的描述?请阐述理由。
从情节与小说环境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
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
从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角度考虑,
常用术语:埋下伏笔,设置悬念,线索,铺垫,照应,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曲折生动,对比,衬托,承上启下等;
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充实等;
常用术语: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
常用术语:设置悬念,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
【典型例题】
5、小说关于拉狄焦夫的情节安排得很有特色,请结合相关情节作简要分析。(4分)
倒叙。情节曲折,有波澜,他(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角度考虑)是一个杀人犯却不凶恶,而且爱好音乐,他忘情歌唱、坚定护琴、放弃抵抗与哭诉,含蓄地交代(暗示)凄美残酷的爱情故事,
三、小说标题作用
(1)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点名时间、地点、环境,创设背景,渲染氛围。突出小说主题。线索作用、设置悬念作用。
(2)以物件为题:结构线索,文章结构严谨,设置悬念,引发联想。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主题,隐含比喻象征义。
(3)以人物为标题:突出人物形象,暗示故事情节,紧扣中心,突出主题。
(4)以某人某物的形象特征为标题:利于展开或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5)以事件为标题:突出主要故事情节,紧扣中心,突出主题。
(6)以问题为标题:设置悬念,引发思考。
4、标题优劣类(更换题目)
这个题目是文章的线索或概括主要内容或制造悬念或讽刺或双关的作用。
这个题目有助于突出某个人物形象。
这个题目有助于突出文章的某个主题。
替代的题目有这样那样的缺点。
四、开篇段落的作用
1、开篇段落扣住题目。
2、开篇段落刻画了人物的特点
3、开篇段落对环境进行了描写:意象、气氛、情调……
4、开篇如果介绍事件情节:
A:交代背景,为情节发展铺垫。
B:交代写作缘由,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C:总领全文,引起下文。
D:开门见山,提出问题引人注意。
E:设置悬念,埋下伏笔。
F:欲扬先抑。
G:首尾呼应。
5、开篇段落点明了中心(主题):开门见山,点出(暗示)文章主题。
【常见提问方式】
(1)为什么以……开篇?有何作用?
(2)本文开头(一般会说明哪一部分)有何用意?
(3)本文开头为下文情节的展开有何作用?
五、小说的结尾艺术作用
1、简洁干脆,耐人寻味,引人深思,引起读者的想象与联想
2、画龙点睛,突出主旨,深化主题
3、解除悬念,使情节更曲折内容更丰富
4、使人物形象更鲜活生动
5、于高潮处戛然而止,耐人寻味
6、与上文形成呼应(照应题目)
7、出乎读者的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
8、虚写、想象、双关、象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表达情感……
【常见提问方式】
(1)本文结尾“……”有何用意?
(2)本文结尾删去可以吗?请说明理由。
【典型例题】
1、文章结尾写道:“寒冷在地,会散;温暖在心,永留。”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结尾简洁干脆,耐人寻味,引人深思,表现了作者对在灾难面前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在灾难面前普通民众的幽默、乐观、向上的精神的赞叹之情。(主题)作者认为真情永远在人们心头。
2. 小说直到结尾处才告诉读者信的内容,这样处理有何用意?
答案:最后交代给母亲信的内容,增加小说的悲剧色彩,让人哀痛欲绝,心不堪受。又照应了前文,可谓匠心独运。
3.小说最后再次描写了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的特征,并交代了给母亲信的内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至少答出两条,每条答案不超过15字)
答案:(1)(人物形象)使樱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2)表达了“我”对樱子永不磨灭的爱;(主题、中心情感思想)(3)增加小说的悲剧色彩,照应前文。
六、人物
(一)刻画人物形象
1
A、正面面描写------细节描写、白描
B、侧面描写:
通过别人的反应、语言介绍人物
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人物
(二)常见题型
1、特点:学会概括
【常见提问方式】
(1)简要概括某一人物的形象特点。
(2)本文为何要塑造某一人物?
(3)某一人物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何作用?
(4)某一人物在全文中的作用?
小说中人物的作用题型常见术语
1、(人与人之间比较)对比或衬托了……人物
2、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埋伏笔
3、刻画...........的形象,揭示、深化.........的主题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5、(
6、文章写了。。。。的事,塑造了一个。。(形容词)。。的人
【典型例题】
“河南商丘”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具体情节进行分析和概括,并说说小说刻画这样的人物形象有怎样的社会意义。(6分)
答案:(文章写了。。。。的事,塑造了一个。。(形容词)。。的人)(1)“河南商丘”是一个淳朴直率、乐观热情、舍己助人的普通汽车司机。“我”的车打不着火,他主动为“我”的电瓶充电,表现了他的直率热情、乐于助人;大冰坨阻滞“我”的车前行,“河南商丘”急忙用自己的工作服垫在“我”的车轱辘下,表现了他的舍己助人;“来二斤雪花干”的个性化语言,表现了他的直率乐观。
(揭示、深化文章主题)(2)小说刻画“河南商丘”这样一个普通民众形象,意在表现新时期人人互相关爱、真情温暖人心的社会风尚。
1. 性格类:
善解人意、心细如发、体贴、富有爱心、温柔沉静、心灵手巧、富有情趣、通情达理、
纯真质朴、聪明伶俐、天真可爱、顽皮淘气、富有活力、朝气蓬勃、懂事能干、
有主见、有骨气、人穷志不短、自尊自爱、倔强、沉稳果断、开朗自信、
真诚善良、友好谦恭、宽容忍让、勤劳朴实、节俭、慈爱宽厚、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彬彬有礼、不拘小节、睿智大气、聪慧通达、幽默风趣、善于变通、隐忍内敛、个性张扬、心直口快、耿直偏激、严厉苛刻、严慈相济
向往自由、追求平等、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珍爱自己、
乐于挑战、永不服输、富有智慧、精明强干、大智若愚、足智多谋、沉着冷静、从容镇定、勇敢、目光敏锐、狂放不羁、特立独行、
(反面:胆小怯懦、逆来顺受、妥协退让、敏感自闭、固步自封、妄自菲薄、固执、吝啬、冷漠自私、粗鲁莽撞、粗俗不雅、饶舌多事、骄横火爆、横行霸道、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孤傲自负、刚愎自用、奸诈多疑、老气横秋、消极悲观、自卑、圆滑世故、尖酸刻薄、利欲熏心、唯利是图、争强好胜、孤芳自赏、)
2. 拼搏类:
顽强拼搏、自强不息、不怕困难、坚强不屈、知难而进、积极乐观、身残志坚、自食其力、自立自强、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矢志不渝、勤勉刻苦、不畏艰辛、吃苦耐劳(反面:贪图享乐、自暴自弃、拈轻怕重)
3.奉献类:
无私奉献、自我牺牲、任劳任怨、默默无闻、不事张扬、默默奉献、毫无所求、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废寝忘食、爱子情深、舐犊情深
(反面:斤斤计较、自私自利)
4.职责类:
恪尽职守、尽职尽责、爱岗敬业、治学严谨、教学有方、诲人不倦、以校为家、爱厂如家、关心下属、秉公执法、不徇私情、勇于探索、锐意进取、敢于创新、技术精湛、才华横溢、博学善谈、以身殉职、奉公守法、铁面无私、赏罚分明、妙手回春、文武双全、智勇双全、博古通今、见多识广、明察秋毫、严以律己、临危不惧、
(反面:以权谋私、徇私枉法、畏首畏尾、墨守成规、贪生怕死)
5. 品质类:
洁身自好、淡泊名利、安贫乐道、仁义守信、乐善好施、虚怀若谷、胸有大志、志存高远、心胸宽广、宽宏大量、豁达大度、坦荡无私、德艺双馨、诚实守信、有责任心、孝顺、清正廉洁、知恩图报、宠辱不惊、有修养、礼贤下士、宠辱不惊、言而有信、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德才兼备、不耻下问、与世无争、不慕权贵、自知之明、知错就改、
(反面:爱慕虚荣、追名逐利、鼠肚鸡肠、投机取巧)
6.大爱类:
热爱集体、爱国、没有民族偏见、居安思危、忍辱负重、关注民生、忧国忧民、精忠报国、壮志凌云、民族气节、舍生取义、浩然正气、无私无畏、勇于担当、深明大义、识见高远、顾大体识大局、有领导组织才干、尊重弱者、关爱他人、乐于助人、舍生取义、忠心耿耿、公而忘私、大义灭亲、嫉恶如仇、扶危济困、刚正不阿、远见卓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