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落开首总领句的写法要领(全段形成总分结构)
(2018-07-21 15:29:29)| 分类: 写作指导 |
段落开首总领句的写法要领(全段形成总分结构)
并列结构是构段形式中最简单的结构,一般的文章构段不停留在这种简单的模式上,常常以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形式构段。这一节,重点来研究如何写好前“总”,将构段模式由并列模式向总分模式转化。
细说如下:
过渡开头的方法
1.时间转换法:
告别了懵懂的童年,时光的列车驶进了少年的驿站;
时光荏苒,日历一不留神就翻到了九十年代;
不知不觉,我就从小学时代迈进了初中的门槛;
岁月如白马过隙,一瞬间,红颜已成白发。
2.
走出校门,我步入了一座陌生的城市;
告别了十八盘,我们一行人来到了日观峰;
不知不觉大家已经远离的黄洋界,来到了大渡河边;
熟悉的故乡被远远地抛在了身后,一觉醒来,青城山已经近在咫尺。
从成都登机,转眼我们就来到了北京,驻足于长城脚下。
3.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攀登,我们的双脚已踏上了泰山之巅;
三年的炼狱生涯,把我悄然推上了全国相声大赛的PK平台。
走过六年的懵懂,我跨进了初衷的校园。
就这样通了三年的信,我毅然地去了那个陌生的村庄。
4.
与李白道别,我又敲响了杜甫的门扉;
这位伟大的母亲,让我们泪湿衣衫,而另一位平凡的母亲,更是让我们肝肠寸断;
当一位农民,用他的锄头书写大爱无疆的时候,在遥远的大西北,一个乞丐的壮举,同样让我们的内心承受着无法承受的震撼!
雷锋走了,焦裕禄来!
5、思想感情转化法:
我们的战士,对敌人是那样地恨,而对朝鲜人民是那样的爱,充满着国际主义深情;
一个伟大人物的奉献精神感动着十三亿中国人,一个平凡交通警察的责任心同样会让炎黄子孙动容;
如果说他对家的热爱已足以树立他的形象,那么他对人民的赤诚就是对他灵魂的升华。
6、写景转换法
7、心理活动转换法
2.仅仅停留在事物表面,整体概括段落的表象内容,充当中心句,在结构上总领全段
牡丹花开了。白的、红的、粉的,一夜之间挤满了古城的每一个角落,那亮丽的花色,纯如雪,艳如火,娇如霞,为沉睡的西安换上了节日的盛装,让一觉醒来的游客惊艳得瞪圆了眼睛,长大了嘴巴。
行走在铺满青石板的巷弄里,到处是甜甜的风,甜甜的空气,那种沁人心脾的感觉,时浓时淡,若有若无,一忽儿近切得就在身边,一忽儿又遥远得仿佛在天际,每走一步,都仿佛踩踏着氤氲的梦幻,呼吸着空灵的诗情。
来自远方的游客,开始找不到拍照的地方——这里美不胜收,那里也光彩夺目,方寸之间,便有着无数次的难以取舍,游乐半日,竟然没有走出一个小小的花园。
再细说如下:整体概括表象开头
从整体上指出人或事物的状态——人在做什么,或处于一种什么状态;物在做什么,或此刻处于一种什么状态。
下文的描述内容是描绘人或事物的具体行为过程,或状态。
到西安看牡丹,躲不过的是花色、花香与花恋。
(1)白的、红的、粉的,一夜之间挤满了古城的每一个角落,那亮丽的花色,纯如雪,艳如火,娇如霞,为沉睡的西安换上了节日的盛装,让一觉醒来的游客惊艳得瞪圆了眼睛,长大了嘴巴。
(2)行走在铺满青石板的巷弄里,到处是甜甜的风,甜甜的空气,那种沁人心脾的感觉,时浓时淡,若有若无,一忽儿近切得就在身边,一忽儿又遥远得仿佛在天际,每走一步,都仿佛踩踏着氤氲的梦幻,呼吸着空灵的诗情。
(3)来自远方的游客,开始找不到拍照的地方——这里美不胜收,那里也光彩夺目,方寸之间,便有着无数次的难以取舍,游乐半日,竟然没有走出一个小小的花园。
细说如下:
分层概括段落的表象内容写开头
这三方面内容归纳概括成一句话,就是:我们游览了紧十八盘、经石峪和柏洞。因为这是文章中间的一段,开头要添加一定的词句,承接上文,保证结构严谨,因此,我们要在句子中加上“接着”“又”、“然后”这类词语,表示接着前面提到的行为,继续前行。于是,句子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考虑,第一句话就应该写成:接着,我们有游览了紧十八盘、经石峪和柏洞。但这样的句子太平淡,不适合散文语言文采飞扬的要求,需要作者进一步美化润色:接下来,迎接我们的是紧十八盘、经石峪和柏洞,或者,我们下一步要穿越的,便是陡峭的十八盘、古色古香的经石峪和具有明显灵异色彩的柏洞了。
古城牡丹绽放时节,那才叫迷人。
白的、红的、粉的,一夜之间挤满了古城的每一个角落,那亮丽的花色,纯如雪,艳如火,娇如霞,为沉睡的西安换上了节日的盛装,让一觉醒来的游客惊艳得瞪圆了眼睛,长大了嘴巴。
行走在铺满青石板的巷弄里,到处是甜甜的风,甜甜的空气,那种沁人心脾的感觉,时浓时淡,若有若无,一忽儿近切得就在身边,一忽儿又遥远得仿佛在天际,每走一步,都仿佛踩踏着氤氲的梦幻,呼吸着空灵的诗情。
来自远方的游客,开始找不到拍照的地方——这里美不胜收,那里也光彩夺目,方寸之间,便有着无数次的难以取舍,游乐半日,竟然没有走出一个小小的花园。
又如:
周庄的美,美在一分质朴。
坐在轻摇轻摆的船中,沿着曲曲折折的水汊,从容自在的游着,低头观水、抬头看粉墙、看青瓦、看百年老屋屋顶长出的瓦松、看桥头光滑石头上滴水而成的水凼。
走在周庄铺满古老青石的小街上,像是穿行在历史的隧道中,每一步都是那样的凝重,青石被磨得发亮,那么的光滑玉润。周庄的石是中国古老文化的一部分,那是岁月沉淀积累成的沉稳。
桥头,白发老人衣着粗麻布衣,释然的摇着手中的蒲扇,悠然古朴-——印象中,周庄是一位质朴的老人。
段落开头的第一句话,从本质上概括了下文要写的景物特点——质朴。
细说如下:
概括段落要表现人物或景物的本质特点的开头
又如:
5.揭示作者写作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我爱家乡的金秋。
家乡的秋天,天高云淡,风和日丽。
杨树发出“沙沙”的响声,仿佛告诉人们:“秋天来了,秋天来了!”
一阵秋风吹过,地里变成丰收的海洋,金黄的稻子笑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玉米棒也掩饰不住自己的喜悦,露出了金黄的牙齿。
山坡变得斑斓多彩了。山菊花开了,粉的、红的、白的,这儿一簇,那儿一簇的,开得那么红火,那么热闹。山风吹过,花香沁人心脾。酸枣也红了,挂在枝头,如珍珠,似玛瑙,让人喜欢到心底。摘一个,放到嘴里一咬,甜里带着酸,不知不觉中,醉倒了你的牙。
山间的溪水更清了,溪底的沙石清晰可见,小鱼儿自由自在地在水中嬉戏,它们有时静止不动,有时又钻到了岩石底下。
还有那雪白雪白的棉花,黄澄澄的柿子,红艳艳的苹果……
开头的总写句——我爱家乡的金秋,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写景,就是为了表达这种对家乡金秋的喜爱之情。
其他段落也以这种形式构段:我爱家乡的阳春。.......我爱家乡的盛夏。......我爱家乡的暖冬。.....
细说如下:揭示作者写作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6.借助比喻,从整体着眼,形象描述描写对象给作者的整体感受
在儿时的记忆里,爸爸是一座山。
爸爸身材高大、魁梧,我九岁的时候,站着还没有他坐着高。
爸爸经常沉默着,脸上挂着一种不怒而威的神情,我弄不懂在他那庄严的外表下,到底蕴藏着什么,也琢磨不出他的内心世界到底在想些什么,也因此心存三分敬畏,七分恐惧。
每到有灾难降临,妈妈愁眉不展的时候,爸爸总是扔下一句话:“别怕,兵来将挡,水来土屯,没有过不去的坎!你不用管了,这件事我来处理!”接着便毅然出门。那些难心事到底是怎么摆平的,我不知道,但事发没几天,妈妈的脸上便绽开了笑容,很显然,爸爸已经把那些闹心事彻底解决了。
细说如下:借助比喻,从整体着眼,形象描述描写对象给作者的整体感受——开头
非常明显,这“黄昏”的形象,是苍老、奉献、慈爱、牵挂的美的化身,因此我们联想到老人,用老人的形象表现黄昏的特点,因此,前面的句子就可以写成:黄昏,是一位慈祥的老人。这样写不仅突出了黄昏的特点,而且生动形象,充满诗情画意!
三、写作实践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