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涛(化名)在父母的陪同下走进咨询室,他个子高高的,略显羞怯,在父母的提醒下跟我打了声招呼。父母虽然离异,但都来陪伴他咨询,依然可见父母双方对他的重视程度。
此次咨询的主要原因是小涛进入初中后,学习成绩滑落,与家人少沟通,情绪起伏大,妈妈怀疑他早恋,觉得孩子难教,很苦恼。
追溯小涛的成长经历,幼小时父母工作忙,陪伴他的时间很少;上小学后父母回来了,父亲对小涛的教育方式倾向简单、粗暴,母亲不认同父亲的做法,经常吵架,小涛生活在父母的唇枪舌战之中,惶惶不可终日;四年级时父母分开了,小涛跟随母亲,虽然没有了父亲严厉的约束,但家却不健全了;进入青春期,生理心理发生变化,从小缺乏爱缺乏安全感,学习动力不足,逃避到情感世界,承担孩子教育重担的妈妈已经没了办法。
小涛的情况与不少父母在城市打拼的家庭一样,孩子小的时候一直忙于事业而无暇照顾,等孩子大了才发现与他们之间已经有了深深的横沟,再加上缺乏良好的教育方式,就像小涛和父亲的关系,如小涛所说“没有父亲的生活更开心一点”,看得出,与父亲分开3年,小涛还是不能完全原谅他。
这个个案的根源就在于“爱”。从小涛的角度来说,从小缺乏父母关爱,长大后又不能体会到父亲严格教育方式背后的爱,只看到父亲约束他、对他很粗暴,甚至为了自己生活得开心一点而希望父母分开,自我中心,没有家庭责任感、缺乏亲情。从父亲的角度来说,他很爱孩子,但他不知道应该怎样去爱孩子,只是认为我是父亲,我是为你好,不听我的你将来就会吃亏,所以你就得服从。父亲的教育方式不能让孩子体会到爱,即使是离异以后父亲也没有停止对孩子的爱,这也是父亲怎么也想不明白的,为什么换来的却是憎恨。
作为父母,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孩子需要什么,什么才是有效的沟通方式,而不只是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认为我爱你了,你就应该如我所期望的那样,问题是孩子有没有感受到你的爱。有时候,爱是一把双韧剑,它能温暖孩子,也会伤害孩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