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从这个意义上说,傣族算得上是最最幸福的人,因为她们不仅居住在“竹”楼里,还吃着“竹”筒饭、喝着“竹”筒酒,真是比神仙还逍遥。来到傣家村寨,最令人心动的就是那成片的竹林以及掩影在竹林中的一座座美丽别致的竹楼。从外形上看,它像展翅欲飞的凤凰,又似鹤然起舞的少女,美丽的景致让人恍然如在梦中。
竹楼是一个营造浪漫的地方。当月光从凤尾竹的间隙中洒向亭亭玉立的竹楼,映出小卜少啊娜多姿的身影时,谁又能说
这不是一种浪漫的感觉。当然,这种浪漫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的,10多年前在景洪的曼斗村,我和几个小卜冒一起到竹楼下找电筒,缺不想窜出来几条狗,追的我们在寨子里面狼奔豘突。好在也有幸运的日子,被小卜少邀请到楼上坐一坐,受宠若惊的我们脱了鞋进到堂屋,围着火塘喝茶,聊聊天。
清晨,住在一楼的水牛发出低沉的声响,惊醒了住在二楼的我。走上阳台,院子里的树层层叠叠,青翠的绿占满了双眼。薄雾中的竹楼错落有致,仿佛只只凤凰。傣语把竹楼称为“烘哼”,为凤凰展翅之意。相传竹楼的创建者帕雅桑目蒂想用本地胜产的竹子为傣家人建造一种舒适的住房,可是试盖了几种都不理想。后来天王神帕雅英变成一只美丽的凤凰飞到帕雅桑目蒂面前。用各种肢体动作引导他建成了特别适应亚热带湿润气候、防潮湿、防蛇兽的竹楼。
太阳渐渐高了,光越过竹梢,带着植物的香味随风而来,在有一点热的四月天里,傣家竹楼上却是毫无疑问的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