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祁门博客惠振坚新浪app微小说管理员祁门一中惠振坚祁门一中官网惠振坚新浪名博惠振坚 |
分类: 原创●信马由缰 |
那些慢车与散淡时光
鸣躺在床上的时候听到远远传来的火车沉闷的轰鸣声,记忆也就被这低沉而悠远的熟悉声音触动。
那时的鸣好年轻啊,二十岁刚出头,对世界说不上认识很深,也说不上一无所知。鸣的眼睛始终被车窗外吸引。有阳光下一方方的水田,有晴空下乡间静谧的农舍,几片闲云,数只野鹤,有城乡风光如万花筒般的交替变幻,在许多人疲劳入睡的时候,鸣一点睡意也没有,旅途的兴奋延续的时间似乎比其他人要长得多,这也难怪,之前的鸣不过是小县城里的学生,出门的日子也是屈指可数,如果要追溯的话,那就是还是童年的时候跟父母出过远门,但那样一个年龄是存不下多少记忆的,只是隐约地记得换乘过许多车辆,隐约地记得所到城市的车水马龙,至于看到些具体的内容是什么,已难以钩沉。
鸣那时一般来说乘坐的都是绿皮的慢车,慢车的票价会便宜上一大截,鸣当时的身份只是学生,学生有得是时间,缺的是人民币,更何况鸣每一次都是提前出发,路上花去的时间长一些并不碍事,就是提前到学校也并没有什么了不得的事情要做,那时的学校能打发时间的事情不多,没有网络,男女生之间的交往还谨慎得跟中学生差不了多少,学校本质上闭塞得有如坐牢,能偶尔看到的不过是几张过期的报纸,而路上永远都有让鸣眼前一亮的新鲜事。
那是慢得有滋有味的火车。说有滋有味可能有人不相信不认可,心说难道还慢出道理来了!其实不懂得那时基本上没有快捷的交通工具,或者即便有,也是一种价格高昂的选择,做学生与做普通的乘客当然不可能那般奢侈。总之,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也就有了慢车的特殊滋味,慢车似乎把距离也拉长了,把焦虑也抚平了,坐在上面的人普遍地心态很好,不着急不上火,不像现在,好像只有乘坐火箭才能减少旅途焦虑似的。
在鸣的眼里,火车上是一个目不暇接的社会,来自五湖四海的各色人等坐姿各异,有的就是一个话匣子,有一肚子的话要卸在火车上才心满意足地离去,有的辛苦异常,仿佛缺了几辈子的觉,就靠这一趟把睡眠补齐。有的可能经过父母再三叮嘱,一路上防人之心不可无,绝不与任何人搭腔,视车上其他人都是潜在的骗子!
鸣虽然找不到有趣的话题,但不排斥别人找他搭话。那些在慢车上展开的话题好比能开启一个陌生人的谜底,鸣有时是喜欢的,觉得旅途能遇上一两位有趣的乘客也算是没有多少阅历的自己的一种意外收获。
慢车上也像社会上一样存在鸣看不入眼的现象,有的躺下装睡,一个人理直气壮地占着三人的坐位,装睡的人是叫不醒的,成心不给别的旅客歇脚的地方。有的自上车后就会不遗余力地污染车厢,不停地把垃圾抛在脚下或过道上,仿佛不给清扫的人找点事,这趟列车就白坐了,又好象能从随意扔垃圾中能找回已经花去的车费。鸣是一个学生,有时也会吃些水果或是葵花子,当然会小心地放入桌子上盛杂碎的小盘子里,鸣做不出无所顾忌的举止,那时的鸣是缅腆的,敏感的,干净的,连想象里也没有邪恶的灰色。
慢车逢站必停,总在某些乡村小站上会上来一些兜售杂货的小贩,在慢车上热切而急迫地招徕顾客,鸣有那么几年都会遇到一位用乡音叫卖饮料的妇女,那叫卖声好独特,鸣大学四年毕业不再坐那样的慢车后,那叫卖声还一再地余音绕梁般浮现在记忆里,并以此为引子,令鸣想到过去日子里的一些事情。
慢车跟社会的节奏是合拍的,性急的人怕是很难找到归属感。一般如果是上午乘车,下车之后的鸣发觉一天已经过了大半,清晨出发时母亲殷殷的嘱咐犹在耳畔,走到很远的街角时,父亲站在门前目送的一幕仍在眼前。鸣想到这些的时候,眼角不觉有一丝湿润。
鸣坐公交辗转到学校时,正赶上吃食堂的晚饭,餐厅里灯火辉煌,人头攒动,菜香四溢,宣告鸣的一个假期结束了,又一段学校生活开始了。
又见到了乘坐各种慢车而来的同学,经过慢火车慢中巴的颠簸,又演绎着校园里慢节奏的生活。鸣在假期里多靠信件与同学们联系,信件以更慢的速度在邮路上周转,一封信承载着多少牵挂与试探,在引颈企盼中等着一封封来鸿去雁。鸣有时想,现在年轻人的聊天太便捷了,方便到什么话都说尽了,什么玩笑都开过了,说到最后彼此反而没有了感觉,或者谈感情上的事,多少像是一场交易,行,还是不行,成,还是不成,三言两语就解决了,就转而寻觅下一个试探的目标。部分地解释了一些年轻人在通讯工具发达的今天却启用起旧时代的路数,反而求助于熟人的介绍。尽管鸣在大学期间恋爱方面是一个空白,显得很无知与迟钝,今天的鸣想到二十多年前的学生生活,仍不觉笑出声,一旁的妻子忙问笑什么,鸣掩饰说,没什么,想到手机上的一个笑话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