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的心理健康

(2015-07-29 16:54:04)
标签:

教师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事例与讲座

祁门心理健康教育

祁门一中贴吧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分类: 原创●信马由缰

教师的心理健康

 文\惠振坚

  暑期里,县教育局举办多期班主任心理健康培训活动,我认为是高瞻远瞩之举。但我怀疑这样的培训活动的效果,短短几天的培训不太可能对班主任群体中出现的各种心理现象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和引导,对于指导今后教育与管理的作用有限。另外,如果教育评价标准不变,继续比较一个班级与另一个班级的学生平均分上的微弱之差,想要叫班主任们保持心理上的康健,保持心态的平和,在施行教育时对学生一视同仁,而不是相反,困难之大可以想象。

 

  三年前,我也是一个班主任,而且是连续干了十多年的班主任,那时没有什么班主任心理健康培训活动这一码事,所有的班主任完全靠个人经验办事,出了心理问题就自己扛着,还好,没听说有谁憋出精神病的,看来大家的承受能力不算太差。只要不是闭目塞听的人,就知道班主任这个群体中有的靠甩耳光树立绝对权威,有的靠死缠烂打,一件小事弄出惊天动地的动静来让学生不得不臣服,有的则动辄祭出请家长到校的法器。面对难以管束的普通班学生,一个班主任的心情难说轻松,自我开发的措施往往是摆不上桌面的,与学生说话能有多少好声气!对于成绩好的学生,能够和颜悦色,对于成绩差且纪律差的学生,语气与方式难免流于随意。

 

  当了十多年的班主任、二十多年的教师,感觉教师群体容易出现心理偏差。

 

  教师这个群体有点死心眼,认死理,类似于钻牛尖。致病源在于《教师法》的第25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因为这一条,多少教师纠结于此,郁闷了许多年吧,如鲠在喉,快成了整天念叨孩子被狼吃了的祥林嫂了!给予虚名,只会陡增不满,不如把这一条废除了,反而减少了教师们偏执的理由,也就解开了心理上长存的一个疙瘩。

 

  教师因其职业的特殊性,由于教育的内容,一些足不出户的教师似乎生活在理想国当中,不乏过于天真烂漫的认识。书中的美好一旦与现实的情况产生强烈的反差,一部分就会走向极端,变得牢骚满腹甚至于愤世嫉俗,心理失衡之下就会把课堂变成了个人发泄的平台,这种情况中学与大学应该不少吧。

 

  教师的职称评聘过程之艰也容易产生严重的心理偏差与失衡。职称评聘已经沦到了鸡肋的份上了,可以说,教师职称评聘没有起到激励教师产生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反而由于评的过程的繁琐干扰了教学,职称到手之后失去了进取的动力,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松懈心理。同等条件下评聘先后的差异对工作情绪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而且由于评聘上的可操作性与不公正,造成同事间的不和,加剧了同行间的矛盾。

 

  为人师表是教师公认的形象标准,但是,这种标准正在经受着挑战。从为人师表到俗不可耐原本有着巨大而不可逾越的鸿沟,但极少数教育工作者轻巧地就跨过去了,一个普遍的辩解就是:教师也是人,凡是他人可以做的事情,教师为何不能做?看似天经地义的说辞,其实抹杀了教育工作者工作对象是人这一职业特殊性,这种认识的的偏激与偏差,难免会导致工作过程中不当行为的产生。

 

  今天的教师如何保持心理上的健康?这是一个大的话题,窃以为可以从小的方面入手,培养一种有别于教学的兴趣爱好,给紧张忙碌的教学工作一个喘口气的机会,应该能够起到一定的缓解心理压力,减少心理失衡现象发生的机率的功用。同时,反过来会使教学工作更加充满活力,学生最终受益匪浅。     

                                          文\惠振坚


本博近期发表于黄山日报社旗下《黄山晨刊》的文章:

 
拒绝变化的日子(2015.12.29):http://www.hsdaily.cn/hsck/html/2015-12/29/content_10_3.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小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