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的老街之理发店
(2013-07-29 13:23:04)
标签:
老街写真祁门下横街祁门人论坛祁门教育网祁门一中 |
分类: 原创●信马由缰 |
三十年前的老街之理发店
文\惠振坚
当时县城里最大的理发店属于集体性质,就坐落在略显繁荣的老街。理发店里面有十二张理发的椅子,分列在理发店的左右两侧;店堂的后面是黑黢黢的厨房,里面是烧水做饭的地方。厨房里面师傅们每人摆放了一只小炉子,理发师傅在八点正式开门前已经把属于各自的七八个红红绿绿的热水瓶烧满了。椅子当时算新潮,可升可降可躺,推子是手动的,不是现在的电推,所以理发师们一闲下来就在门口磨刀具,这是他们的必修功课之一。
理发店是县城里热闹的场所,大清早十二位男女理发师就准备好迎接客人,在等顾客上门时,这些算不上老实人的理发师们的嘴巴可没歇着,相互打趣着,荤素的笑话开着。如果当时央视的记者去采访他们,估计他们也会说他们很幸福。他们的收入在县城里算是不赖的,特别引他们得意的地方是他们总有一些现钱,而人们的头发总不能不打理,这就确保了他们收入的稳定。
每个理发师的收入是不一样的,有的活络一些,属于见人熟,老远就招呼,弄到顾客不好意思选择他人。有的理发师特别受中老年人的欢迎,顾客比较固定。有的受学生或小青年的喜欢,因为在发式上能够多弄出一点可以接受的花样。更多的顾客是不讲究找哪位师傅理发的,喜欢速战速决,哪位师傅有空,就找哪位,年青人总是一副等不及的马上要去干大事的样子。
临近节假日,在店堂中间的长椅上会坐着许多等着理发的顾客,这是理发师们广进财源的时候,这时,他们就会自动地把工作的时间延长,有时已经七点多了,我们这些住在理发店近旁的人仍能听到理发店里传出的脸盆碰撞声和含糊不清的人声。
在客人不是很多的闲暇,有些没有沉重家庭负担的理发师便会给自己找些乐子。把洋瓷缸放在小火炉上给自己炖些吃食。有时是一只小仔鸡,有时是几条河鲜鱼,有时是煮着一两颗鸡蛋,有时是一小把绿豆熬着汤,总之,当他们端着吃时的陶醉神态让街道上往来的小孩子们禁不住狂咽口水。
理发店附近的人家对理发店没有什么好感。一则是对孩子的教育不利,理发师们多是些出口成脏的家伙,嘴上成天cao过来cao过去的,二则是他们收入略高于街道上的干部,但却没有干部的实诚模样,时不时会干些为人不齿的下作事。附近几家因为经常丢鸡而把怀疑的目光投放在理发店几个模样猥琐的师傅身上。那时,住在街道上的人偶尔会养上几只鸡用于年节改善伙食,属于放养的性质,千辛万苦地把小鸡雏养大,突然一天就不见了踪影,这叫人急成什么样子,好象家里走失了一个人一样。百寻不见,就在自认倒霉之际,突然在理发店厨房里发现了可疑的鸡毛!联系到附近有人声称曾听到理发店里不正常的鸡扑腾且凄厉的声音,疑问自然而然地向理发师傅身上集中。当然这些理发师傅们可恨地抱成一团,绝不透露内情,就跟没有发生任何事一样,露出相当无辜的神情。街道上深更半夜有时会闹黄鼠狼偷鸡,但那仅仅一年上演回把,这些理发师们比黄鼠狼厉害多了,作案频频,似乎也更加狡猾。
有一位年纪稍大些的理发师竟然偷偷地养着小老婆,也就是现在所称的小三。两个老婆据说分别来自南北不同的两个乡。这两位一直相安无事,一个周五来,另一个周六来,两位蒙在鼓里的乡下妇女这个送疏菜来刚走,那个又送乡下的小鱼来,好像也并不要老理发师养活,老理发师乐得逍遥,一天两顿散装酒,喝得双眼通红。我一直怕他手上锋利的剃须刀在酒后失控,给我十个胆也不敢找他理发,谁知道他理发前喝了多少!但许多人不在乎他喝了酒,他们说他的酒量很大,喝了酒,头发才理得好,就好比是李白作诗一样。
我惊讶于当时派出所为什么不把他法办,会一直容忍他乱搞。要知道人们那时对乱搞男女关系的事情普遍是零容忍的啊。只是到后来,我才多少明白,当时也基本上是民不告官不究,再说,一个理发的,社会地位也不是很高,抓住他这个人说事,立意不是很高,也没有多少教育意义,相反不去追究,派出所会省去许多麻烦,再说,他也没有实际上造成多少社会危害啊,街道上老实本分的人们也没有因为他的影响而出现错误行为的泛滥……
文\惠振坚
2013.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