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天台山

标签:
旅游景区天台山美食文化寺庙 |
分类: 旅游 |
成都有个天台山,却一直无暇造访。最近终于有一次机会,使我得以近距离欣赏这座名山。
天台山古名东蒙山,其由来据说可以追溯到远古洪荒时期,当时大禹治水路过蜀国时,曾选此山为台登高祭天,故得“天台”之美名。
随后,汉末道家在此相山凿洞,筑坛祭神,正式易其名为“天台山”,天台山从此便增添了宗教文化内容。到了三国蜀汉之初,诸葛亮曾到临邛察看“甲屯”垦植和开掘“火井”情况,乘坐“木椅车”上山眺望,更是留下了“天车坡”、“望军顶”等地名。
我们的大巴车由成都出发,一路沿成温邛高速公路向西大约行了100公里,就来到天台山的脚下了。
车到平乐古镇时,因为事先联系好的导游还没有到,大家只好边下车活动筋骨,欣赏周围的景色,边等待导游小姐的到来。
平乐古镇早在公元前150年西汉时期就已形成了集镇,是古川南蜀道,南丝绸之路之重镇,迄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勤劳朴实的平乐人民,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而且创造了灿烂的民俗文化。碗碗羊肉、泡黄豆叉海椒、奶汤面、汤白肉、岩谷水豆花、甜皮烧鸭、传统的乡村月饼等名小吃远近闻名。每年农历二月十九的观音会,三月十一的城隍庙会,六月初六的朝山会,还有清明河灯会,山歌会都会吸引无数的游客前来。而沿江两岸的“竹麻号子”(手工造纸时代的劳动号子),不仅唱响了邛崃、成都市,而且还唱到了北京。至于婚丧嫁娶时传统的九斗碗,更是延续到了今天,至于正月初一到十五的狮子灯、牛儿灯那就更是平乐人的拿手好戏了。
古镇四面环山,依河而建,古色古香,空气异常新鲜。由于交通便利、景致优美,每天吸引着许多游人。
随车的人大多是第一次来平乐,大家很快就扎进了小镇的角角落落。因为时间有限,人们没办法逐一仔细研究这里的建筑和风味小吃,只能走马看花的这里走走、那里看看,抓紧把一些特色的东西买下了,或者将独特的景致收进照相机里面。
老汉卖虫子的方法很特别,他把两根竹棍制成风车状插在竹筒里,棍子的两端分别固定着两只虫子,玩耍的时候,只需用手指轻轻碰撞其中一只虫,那虫就会展翅飞舞,而另一只这时也会惊慌的飞起来,于是两只虫子带动着竹棍就像风车一样不停的嗡嗡转动起来,小虫飞的越快、“风车”也转的越快,十分好玩。
同行的有许多四川同事,他们儿时大都玩过这种游戏,于是很多人都买来一只把玩。不过大人的兴致已经远不如童年了,许多人没玩多久,就用火机把那肥大的虫子烤熟吃掉了。
熟透的竹笋虫焦黄喷香,据说富含蛋白质,营养成分非常高。
导游赶到,时天色已经傍晚。在她的指引下,我们开始按照既定方针向天台上进发。
天台山是国内罕见的箱状向斜山地,丹霞地貌变化丰富,山体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成U字形,山势亦由低到高,形成三级台地,故有“天台天台,登天之台”之说。
车到中转站时,由于山路越来越陡,我们就只好放弃大巴,改乘景区专门为旅客提供的小电瓶观光车上山了。
秋季的天台山气候温和,空气中充满了清新的雨的味道。年均气温16℃,94.4%的森林覆盖率,使这里的动植物种类非常丰富,不仅有珙桐、红豆杉、银杏等20余种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更有大熊猫、红腹角雉、大鲵等7种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上山沿途,我们经常能够听到各种古怪的鸟叫,有时甚至还会看到树丛中有野兔什么的匆匆跑过去。
天台山的路全部是平坦的沥青路,但弯路非常多,通常是U型甚至是360°的转弯。司机师傅轻车熟路,车子开的飞快,车上的乘客却个个提心吊胆,双手死死抓住防护栏,唯恐稍不留神被甩下身边的悬崖里面。
车子在石崖与树林间穿梭着,一路上,奇山、怪石、美水、幽林尽收眼底。天台山,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水甚至可以说是天台山的灵魂。尤其清澈湍急的金龙河自天台山顶蜿蜒而下,形成的漫漫长滩、叠溪、瀑布、海子……随时借水幻化,更是向游人展示着一幅“九十里长河八百川,九千颗怪石两千峰”的中国山水画长卷。
而遇到急弯,女孩子们夸张地哇哇大叫,更是引得一车的男人哈哈哈大笑不止。
天台山有名的景点很多,比如蟠龙瀑布,水型奇异,层岭葱郁,像是一把为山野美容的梳子,从宽有200多米,高约80米的悬崖上流下来,形成垂挂的弧形水线,吸引许多游人流连忘返。加上8月天高,云霞清荡,在此消彼长的紫烟里,次第有序的峰峦更仿佛巨龙腾云驾雾,或擦亮林莽或隐晦途路,瀑布在烈日下轰鸣变幻,更把游人带入了迷醉忘返的仙境。
香草叠溪也是天台山一处有名的景观,这里水流若织、涧声清雅。溪中兰草白芷,佳花美木受水气润泽,弥漫着蒸晒后的馨香,犹如留香溢彩的丹青画卷;溪涧高低不平、逶迤数里,水床披草重叠、十步一折,暗流触石回旋、浅及过膝,形成了难得一见的水鸣、树动、草亮、花香的世外桃源景象。
贵妃池是个能很赚些女人眼泪的地方。据史料记载,安史之乱中,唐玄宗被逼赐死爱妃杨玉环,回宫之后,只觉“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垂泪”。时有“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玄宗于是派临邛道士杨通幽为其招贵妃的魂魄,杨通幽“上天入地下黄泉”,终于在此觅得贵妃芳踪。直至今日,逢到夜深人静,明月高悬之夜,虔诚男女坐在山上据说还可以听到玄宗与贵妃的悄悄话呢。
琴台石也是天台山游人最多的景点之一,《史记》载:“司马相如者字长卿,蜀郡成都人也”。在落魄邛崃时,相如以一曲《凤求凰》博得了卓文君的芳心,两人连夜私奔,在临邛当垆卖酒,留下“一曲凤求凰,千载文君酒”的佳话。在抗争封建礼俗,追求爱情幸福取得胜利之后,两人曾相携到此游玩,抚琴作诗,故有如今之“琴台石”。细耳倾听,您或许还能听到千古不朽的爱情谱写出的天籁之音吧……
天台山上修有许多寺院。两宋时期,西游僧人普达舍耶云游到此,更是创建了天台佛寺,当时天台山儒、道、佛三教并存,三家争山夺林,各营院园,道观佛寺,官房多达百余处,宗教势力泛滥,各派矛盾百出,于是出现了州通判、推官驻山主政之事。其时有文同(北宋画家)、陆游(南宋爱国诗人)等领衔管理天台山宗教事务。宋末及元代,天台山日渐衰微,于是又有明洪武年间“福琛开山”之事。明末(大顺三年),张献忠一支军马败退时路过邛州夹门关,有天台山三千棍僧堵截,张部于是绕青草坡从天台山后山而上袭击了宗教集团,于是天台山宫观寺庵尽毁。清代,道家、佛家力图光复宗教名山,但规模远不及昔日。民国年间,天台山一带兵匪肆虐,社会不安定,朝山之事几乎灭绝。到了“文革”期间,天台山宗教文化更是遭到极大破坏。
雷音寺是天台山现存的比较著名的寺院,我们慕名前往的当天正下着小雨。可能清晨太早加之落雨的缘故,寺庙的香客、游人很少,深山古刹参天大树是寺庙多少显得有些冷清。
一位蓄发出家的尼姑被我们当作了游人上前问路,一场误会后也引起了我们的极大兴趣,我们悄悄议论着她出家的原因,猜测着她的情感问题。可能我们说话的声音过大的了,尼姑听到了我们的议论,一直用眼睛紧盯着我们,当我们的目光相遇时,尼姑便大声的道质问我们:“出家怎么了,谁都可以出家啊?”搞得我们无话可答,只好羞愧地争先恐后的向山下跑掉。
进入十八里香的游人,大多是慕“香”而来,但是一到景区便大都移情别恋被这里优美的水景吸引了,尤其景区入口那宽阔平坦的水坝、瀑布,更是吸引着许多游人争相拍照戏水而忘了进入景区。
进出十八里香要乘一种乌篷船,两个艄公一前一后撑杆、掌舵,将进入游人摆渡到对岸再把回来的人接出来。
十八里香最吸引人的是登山,说是山实际就是有一定坡度的光秃秃的岩石。因为岩石上有水流下来,使岩石表面长满了青苔,上山的人脚下无根,稍不注意就会滑倒、摔个浑身湿透,所以许多人都脱了鞋子,乐得光着脚登山。
不过即使这样,山道间依然时常会传出一阵阵的惊呼及笑声,那一定又是什么人滑倒了!
游山玩水回来,天台山的烤玉米是不得不吃的。吃烤玉米,不仅是因为这里的玉米绿色天然,更主要的是当地人烤玉米的方式很特别。她们用一个铁盆子,里面装着几块煤,当有人需要时,便随时蹲到地上把煤块吹出鲜红的炭火,将黄嫩的鲜玉米直接放到炭火上烤起来。烤一只玉米大约需要三四分钟,随着噼噼啪啪的响声,玉米开始变得金黄,香味也随之四溢开去、扑鼻而来,没等吃就让你流口水了。
天台上的烤全羊是当地的招牌菜,羊是活着论斤卖,大小任选。烤全羊很有讲究的,首先,选好羊后要早杀,然后用料喂上几个钟头,这样烤出的羊肉才能入味;其次,烤羊的木头要去烟子。木材都是店主从当地山民手中按斤买的,多是一些新鲜木头。烤之前,要先引火,给这些鲜木头去烟子,也就是把准备用来烤羊肉的木头堆在一起点着,去掉木头里面的潮气,使木头燃烧起来只见炭火不见烟。这样烤出的羊肉就不仅不会有烟味,还会泛出淡淡的木头香味儿呢。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只在山上呆了一晚。
第二天,几乎所有人都起得相当早,晨练的、登山的、买山货的……回程的时间被一拖再拖,要走了,大家突然觉得时间不够用起来……
毕竟,天台山留给人们值得记忆与回味的东西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