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谈 <wbr> <wbr>诗 <wbr> <wbr> <wbr> <wbr> <wbr> <wbr>作者:小河草儿 [转载]谈 <wbr> <wbr>诗 <wbr> <wbr> <wbr> <wbr> <wbr> <wbr>作者:小河草儿](//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作者简介:
小河草儿,本名何育锋,教育工作者、诗文爱好者。看得多、写得少。对联、格律诗词、自由体诗、打油诗、文言散文、现代散文、新闻报道、公文材料等都有一些。以写作自娱自乐、不事投稿,习作多被当地刊物选用,并经常获些小奖,也偶有见诸省市刊物或网刊。
 
                           
谈  诗
                                
   
《现代汉语词典》对诗给出如下解释: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感情。若照此解释,在当今茫茫诗海中是越来越难找到这样的诗了,是诗发展的太快,还是词典更新得太慢,不得而知。
   
诗看起来简单,于是便有了成群结队的诗人;诗写起来不简单,于是很多诗人就成了写诗的。
   
诗是高雅的,但不应该是高深的,许多人正是弄反了这一点,于是很多诗便看不懂了;诗是通俗的,但不应该是庸俗的,许多人正是弄错了这一点,于是很多诗便不忍读了。
   
诗要讲究形式,但形式不是简单的排列组合;诗要讲究技巧,但技巧不是蒙人的花拳绣腿。
   
诗以短小精悍为好,但也不怕长,怕的是懒婆娘的裹脚长而且臭;诗以朴实自然为好,但也不怕华丽,怕的是空有一具驱壳华而不实。
   
诗不怕浅显,怕的是浅薄;诗不怕深刻,怕的是故作深刻。
   
诗可以朦胧,但不可以模糊;诗可以直抒胸臆,但不可以歇斯底里。
   
诗应该曲径通幽耐人寻味,而不应该云遮雾罩一头雾水;诗应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而不应该磕磕绊绊跌倒扶起。
   
诗不一定非要惊人,但决不能吓人;诗不一定非要不朽,但决不能腐朽。
   
看别人的诗的时候,不要把自己当作诗人;写自己的诗的时候,不要把自己不当诗人。
   
诗首先是给自己看的,然后才是给别人看的,所以在自己没有满意之前最好不要轻易示人。“两句三年得”,不妨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看看,“僧敲月下门”,相信好诗是推敲出来的。
   
诗发表了是好事,但不一定是好诗;诗没有发表不是好事,但不一定不是好诗,所以大可不必把诗的发表与否太放在心上,闪光的不一定是金子,但金子一定会闪光的。就这么简单的道理,如今偏偏有些人就是看不明白,不是把心思用在写诗上,而是满脑子想着发表,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最有资格评价一首诗好坏的应该是读者而不是所谓的专家名人,可现实的情况正好走向了反面。许多人热衷于请所谓的专家名人来搞装饰,岂不知“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真正的好诗还用得着什么专家名人么?当年掀起“汪国真风潮”的正是无数的青少年读者而不是年过半百的专家名人。
   
只要不是有意的吹捧或诋毁,对同一首诗或同一个诗人有不同的评价是很正常的。对诗来说,最高的评价不是赞美而是欣赏,最低的评价不是批评而是不看。我还是经常看诗的,并且对教学也起到了作用,我的学生跟我请教记叙文的写法的时候,我常常把一些听说是著名诗人的诗拿给他们看,就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流行的诗不一定就是好诗,但流传的诗一定是好诗。所以如果不是急需要下结论,最好把评价交给时间,因为时间不论对谁都是公正的。
   
一个诗人是不是著名诗人,不在于发表了多少诗,而在于发表了多少好诗;一个诗人是不是著名诗人,更不在于是否在称谓前贴上了“著名”的标签,而在于是否在读者心中目中打上了“著名”的烙印。“著名”是历史的馈赠,而不是现实的封赏。
   
现在很多人都抱怨诗所处的困境,造成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肯定不是读者的问题,而是作者的问题,更是诗界军阀们的问题,那种把原因归罪于读者欣赏水平的言论,不能叫无知,只能叫无耻!
   
我很同意汪国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这个年头,好诗之所以很少的原因之一,或许不是因为诗人太少,而是因为诗人太多。我想再补充一句:特别是没有多少人知道的著名诗人太多。
   
归来吧——我心中的缪斯!
 
 
小河草儿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bc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