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年前的约定:“明年咱们一定要到黄柏塬赏红叶!”自打张哥去年从黄柏塬回来,同样一句话不知在大家跟前说了多少遍,而且每次都要很郑重地再说两句定语:“去咧绝对不会让你失望,不去你肯定会后悔!”
张哥嘴上有毛,早就过了“办事不牢”的年纪,再说他又是一位资深驴友,应该不会打妄语。所以大家都极其认真的做着准备工作,因为这次要去三天两夜,所有的吃喝拉撒基本上都得用一个背包搞定,万一路上遇到个什么情况,关键时刻高风亮节的人不多啊。
我的包里除了雨衣、相机、睡袋和几件御寒衣物之外,剩下的空间都是我的口粮:桔子、黄瓜、红薯、胡萝卜、胡萝卜、胡萝卜......娘希匹,像个兔子出门一样。
黄柏塬位于宝鸡市太白县境内,距西安大概250公里左右,按说我们中午一点出发不算晚,可是由于一路不断有区间测速和限速路段,加上队伍里还有一位把油门当刹车踩的新手,所以等我们进了山区之后,暮色已慢慢降临。
张哥在张嫂不断催促下,脚底不停加油,我们在环山路上紧赶慢赶的目的就是为了看壮观的大岭云海的晚霞。
非常遗憾,我们终究没有跑过时间,幸运的是我们抓住了晚霞的尾巴,虽说只有短短的五六分钟,但大家已经相当满足了。
当天晚上我们夜宿黄柏塬唯一官办也是最好、最贵的“五星级酒店”---国宝宾馆。即使这样,也是朋友通过省林业厅的一位处长在十天前打招呼才为我们预留下的房间。没办法,谁让秋季是黄柏塬的旺季呢!
说是最好的酒店,可房间里没有卫生间,洗漱间和厕所居然都是男女共用,动不动还老停水,弄得楼道里总是飘着一股子屎尿味。
我们一行21个人,总共要了十间房,人家不是两口子睡,就是三个人挤一间,孤单的我只好自己睡。实在闲得无聊,我就拉着张哥、刘哥还有梅毒去打麻将,结果打了两个晚上,输了两场。谁他娘说的“情场失意,牌场得意”!
第二天早上,我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探寻黄柏塬迷人秋色的时间到了。

我们雇了一位当地68岁身体很棒的向导,他对这一带相当熟悉,几乎每年都要走几次“鳌太穿越”路线,当然人家是为了生计,而不是为了刺激和探险。
我这次特意检验了一下我的体力,虽说是刚出院不久,但我还是第一个到达终点,又是第一个返回集合地,说明恢复的很不错!

黄柏塬不愧有“陕西九寨沟”之美誉,由于这里有大量的石灰岩层,所以山涧的水也如同九寨沟一样五彩斑斓。等我们返回的时候,这里已经密密麻麻聚集了一大群人。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看来赏景更要趁早啊!

秋天能让人安静,秋天能让人思考,秋天能让人感怀和忧伤,秋天更能让我想起一个人......这就是我喜欢秋天的原因,足够了。

这次我在山里最少看到了三处人头蜂窝,比篮球还要大很多。今年人头蜂在陕西安康蜇死了42个人,看到它要赶紧躲远。

大自然给予人们赏心悦目的风景,同时人们也在装点着画面。美需要观众,精彩需要迎合,再美的景色如果孤芳自赏,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落落寡欢。试想一下,德云社和刘老根大舞台如果没有观众和粉丝,那他们能走多远呢?
一阵山风吹过,落叶扬扬洒洒飘满了水面。就在心绪准备随波逐流的时候,黄柏塬原始森林的中转站到了。
此地叫都督门,是宝鸡太白县和西安周至县的交界处,下一站是当天的终点也是折返点---周至老县城。
去往老县城可以采取步行或坐微型面包车,为了节省体力我们几个选择了坐车。
开车的是个满脸稚气的小伙子,我问他多大了?有驾照吗?小伙子回答20岁了,有驾照。我又问他都这么大了,有女朋友吗?小伙子说没有。我说那还不抓紧找啊,要不都让村长糟蹋完了。小伙子说我爸就是村长。
妈的,这么巧,一车人无语。

周至老县城民国初年因为匪患而整体搬迁。估计那会儿动迁不需要城管和黑恶势力,大家齐心协力卷着铺盖卷就走人了。陕西作家叶广芩喜欢写这些格拉拐角的事情,青木川被她写出名了,老县城又被她妙笔生花了一次。

看景往往没有听景有意思,老县城正应了崔永元的那本书名《不过如此》。这里一点都看不出当年县城的痕迹,感觉就是一大片庄稼地,倒是这二位悠哉和善的“城门官”给平静的废墟增添了几分乐趣。

在这里遇到了西安市文管所的一位小伙子,他正带领一帮民工挖掘当年被土匪烧毁的城隍庙。我在一旁看了半天,也没见他们挖出什么宝贝。

既然地里面没有什么宝贝,我就挨家挨户转悠,看看有什么好东西。
这时我看见一群村姑正在剥一种豆子,我是第一次见比新鲜蚕豆还要大的豆子,颜色还特别好看,二话不说,先给老妈买几斤回去尝尝,接着我又陆续买了黑芸豆、黄金豆、雀蛋(很像鸟蛋的一种豆子),最特别的就是当地人称之的“熊猫豆”,这种豆子黑白相间,就像大熊猫的颜色。

这时一阵骚动和惊呼,只见人群向一棵大松树下跑去,我这人喜欢看热闹,所以跑得比别人快,到跟前随着众人的目光往上瞧,我的天哪!树上竟然趴着一只野生大熊猫,哈哈哈,原来国宝不在地里,而是在树上啊!
打电话的、拍照的、嘴巴长得多大的,反正什么表情都有,但是大家都很早自觉地悄声议论或静静观看,生怕惊扰了这个平时在动物园里才能看到的宝贝。
想起刚才给我们带路的向导,他说他在附近的山里也看到过几次大熊猫,他还说野外的大熊猫比动物园里经常洗澡的大熊猫还要干净,他的话很快得到了印证。
当地村民还告诉我,这一带本身就是划定的“大熊猫走廊”,著名的熊猫“白雪”就是在这里被发现的。噢,原来我们是到了大熊猫的地盘上了,它今天是用独特的方式来欢迎我们这帮不请自到的客人。
中午吃饭时,我们又发现了另一个宝贝。
这位老奶奶当时还招呼我们,又是拿凳子,又是让我们点菜,还跑到地里给我们拔萝卜,进进出出忙个不停。当我们问她高寿时,老太太笑着说:“九十啦!”眼前这位耳不聋、眼不花、走路不用拐杖的老人家居然都过了米寿之年了。听完大家赶紧把各种好吃的向进贡一样往老太太的手里塞,老人家对张哥的绿豆糕评价特别高:“好吃,甜的,还特别酥,不费牙!”
当我和老人家合影的时候,老太太说:“拍完记得把我的照片放到电脑上去!”当时我就发微信说:真是人瑞啊,什么都知道!
我回到西安把老太太的事情学给老爸和他的病友们听时,大家脸上都露出了羡慕敬佩的眼神。
那天的中午饭是用柴火在一口破锅里熬制的今年新磨的玉米粥,几样菜也全是自家地里现拔的蔬菜,我又特地叮咛老太太的儿媳妇炒菜时少油少盐。我把菜拌到滚烫的玉米粥里,然后就着碗边一吸溜,那叫个香啊!
在老县城一座破旧的房屋下,我看到了一位很像电影《少林寺》里面的反面人物王仁则,他正坐在屋檐下喝奶,旁边有一只黑鸡,可能是他的宠物。其实除了他的形象,我倒是挺崇尚他的生活方式。

从山里出来,几位美女不顾疲劳继续在黄昏的镇子上来回转悠,我问她们还不早点休息,在这里瞎溜达啥呢?她们悄声说今天是张嫂的生日,大家要给她一个惊喜,想先买一个蛋糕,可是转遍了都没有卖的。我说你们真笨,这地方咋可能有卖蛋糕的呢?再说蛋糕没得卖,蜡烛总有卖的吧。她们好奇的问没蛋糕要蜡烛有啥用?我说待会回去让张哥把裤子脱了站在电视机上,那样不就是有“蛋高”了吗?然后再插上两根蜡烛让张嫂吹。众美女都夸我这个主意好!

十一个人的生日晚宴,十个人在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只有我在喧哗声中默默地像童养媳一样吃着专门为我准备的素菜。不过回味一下白天在黄柏塬所看到和经历的一切,那还是非常有滋有味的。当然我知道,饭菜的营养是差了点,但是后面还有更多高质量的美景在等待着我去欣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