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五点半,我突然有了做饭的冲动,马上给朋友打电话,让她召集人马到她家汇合,我要一展厨艺。朋友说她家啥都没有。我说没有就对了,我向来是自带原材料上门服务。我还专门叮嘱要把刘哥两口子也叫上,因为我要把火车票给他们。
厨房里忙活了一个小时后,六道菜端上桌,和大家碰杯时,刘哥特地为火车票向我表示感谢。我说小事一桩,何足挂齿,再说你家的臊子面确实好吃。
臊子面是前天晚在刘哥家吃的。这两口子都是热闹人,平时经常在家里招呼朋友,叫我了好多次,我都因种种原因没去成。但前天不去不行,因为我答应帮人家买火车票了。
一提火车票我就想起郭冬临的那个小品《有事您说话》,也恨不得使劲扇自己两大嘴巴。(写到这里,又接到一个要买火车票的电话,我说你去网上抢购吧)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前几天张哥张嫂请大家吃饭,聊天时,刘哥感叹春运期间火车票可真难买,还说他媳妇是火车站的职工都买不到六号去深圳火车票。喝了两杯酒,我话接得也快:“我帮你买吧。”朋友瞪大眼睛说:“真的?”我说:“那还有假!”说完就掏出电话给一个嫂子打过去。对方答应的也干脆。
第二天我接到一个很久没联系朋友的电话,他说:“我本来想找老刘他媳妇买火车票的,可他说他媳妇买不来,说找你能一定买到。”现在回想,当时我脑袋肯定有一根筋短路了,不假思索的回答:“是啊,想要哪里的?”电话那头说:“三张31号去杭州的,软硬卧都可以。”我说:“那你把那三个人的身份证号发给我吧!”
第三天那位嫂子约我在唐延路如新生活体验馆见面。我一上二楼,看里面人山人海,原来是卖各种保健品的。嫂子没提车票的事,先是给我宣传如新的东西如何如何好,还说我应酬多,一定要会保养自己。我一下就明白今天不买点产品的话,火车票的事就办不成了。
其实这件事的症结在12年的夏天就埋下伏笔了。去年六月底,同桌要带他老爸和老丈人去烟台玩,暑假期间根本买不到票,就让我帮忙,还说要给两位老人买两张下铺。我当时找这位嫂子把票的事情解决了。可一个星期后,同桌又打来电话说买不到回西安的车票。我又找这位嫂子,嫂子告诉同桌一个列车长的名字和车次,让他们直接上车补票。
事已至此,买就买点吧,回家给老爷子保健保健。嫂子提着筐子给我装了一套健康套餐,还有什么红曲胶囊,一刷卡:2820。
昨天上午我如愿以偿的从嫂子手里接过了五张火车票,三张31号去杭州的卧铺,一个下铺,两个中铺。6号去深圳的两个下铺。
还是说吃的吧。
刘哥家的卤水做的特别好。他媳妇说这是她亲妹妹专门从汉中来她家做的,做完她妹妹连卤汤都提回去了,什么配方她也不知道。
陕西的面条我最爱吃的就是岐山臊子面,但是一直没有吃到特别正宗的。那天晚上刘哥媳妇做的岐山面简直太地道了,吃得我心花怒放,连吃了两碗,真香啊!
岐山臊子面又称嫂子面,起因是老陕最喜欢用面条招呼前来做客的朋友,谁家媳妇面条做得好,男主人也特有面子。一般来的客人只要脑子没有问题,不管人家老婆做的面条好不好吃,放下碗都要大声赞美两句:“嫂子做的面条真香真好吃!嫽扎咧!”一听这话,男主人立马会掏出香烟说:“来,吃一根!”
臊子面有个九字口诀:薄、筋、光;酸、辣、香;煎、稀、汪。解释一下大概意思就是,手工擀的面条一定要薄和筋道,而且入口要光滑。味道要以西府特有的香醋和辣椒来制作酸辣味的臊子,要老远都能闻到臊子的香味。陕西人把烫嘴的食物称煎火,而且岐山面一定要趁热吃的汤面,也就是汤要宽(陕西方言,汤要多),最后上面一定要漂一层油汪汪的辣椒油。
陕西小吃一旦被冠上地名,那就牛逼的不得了,比如秦镇凉皮、乾县锅盔、澄城水盆、蓝田饸烙等等,刘哥家的嫂子面之所以好吃,是因为他两口都在宝鸡生活过。
昨天晚上给刘哥火车票时,两口子非常感激,还说等他们回来一定要我再去他们家吃臊子面。我一听就激动地口腔里分泌大量的唾液,脱口而出说道:“你们要是在深圳买不到回来的火车票,给我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