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天有点冷,户外可呆的地方实在不多,所以就跑去多看了几场电影。
我看电影的地方比较杂,有在万达看的,有在银泰看的,有在奥斯卡看的,还有在更古老的和平电影院看的。但不管新旧,现在的电影院几乎是被各种餐饮、小吃、奶茶店包围着。只是在万达这样的地方,影城四周是装饰精美的料理店、冰激凌店,而和平电影院的门口则是推着三轮车卖炸臭豆腐、烤面筋和烤红薯的摊贩。但他们最大的区别在于现在影城的舒适程度和服务质量比以前要提高了不知多少倍。
根据中国人干啥都喜欢挤、喜欢翻越、喜欢插队的特点,那时的电影售票窗口和剧场入口都用长长高高的铁护栏强行隔离出直行通道。剧场入口两边由脖子上挂着大号手电筒的工作人员认真检票,稍微胖一点的人都得侧身才能进去。那时电影售票窗口则是贼娃子们继车站、商场外,最喜欢工作的地方之一。有很多人就是看了一场电影,把月票、钱包(那时人们还没听说过手机这个词)、香烟等物品赞助给了那些贼娃子。
那会儿人们看电影最流行最爱吃的零食就是炒葵花籽(想吃别的也没有)。炒好的瓜子用旧报纸包成雪糕筒状大小两种,小的五分一包,大的一毛。一些奸猾的商贩总是把筒卷的很大,瓜子装的很虚,所以买瓜子的时候,人们都习惯性地把纸筒挨个捏一捏。走进电影院就能听到“咔嚓咔嚓”一片嗑瓜子的声音,好像是一群老鼠在开茶话会。
现在人们的素质还是高了,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在电影院里不抽烟了。过去可不行,也不知道那些人哪来那么大的烟瘾,一个多小时都憋不住,非得抽两口。电影院工作人员在昏暗的剧场里,像黑猫警长一样瞪着一双囧囧放光的眼睛,只要哪里冒烟,立马跑过去,用手电筒的光束在抽烟人的脸上快速的晃来晃去,感觉就像一双手在那个人的脸上使劲的招呼嘴巴子。抽烟的胆颤心惊,工作人员怒不可遏,也影响一圈观众看不好电影。
那时看电影最怕的就是遇到学生包场,假如不小心真的偶遇了,那您这场电影算是看不成了。那群孩子从头到尾像打了鸡血似的惊声尖叫不止,然后在剧场里来回疯跑,银幕上漂亮的男女演员到底说的什么,你根本就听不清。
原来的电影院都是很硬的胶木板椅子,后来有了软包带座套的椅子和情侣座,现在更是有了宽敞舒适的航空椅。虽说电影票比过去贵了很多,但不管怎么说,现在的电影确实越来越好看,屁股也越来越舒服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