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凡是能联系到我的方式,什么QQ啊、博客纸条、微博私信、微信、手机短信等等,包括面对面,朋友们几乎都在问我同一个问题:博客里描写婆媳关系的那个“林”写的是你自己吗?
起因是这样的,写博的当晚喝了点小酒,回来兴奋地睡不着,想找人唠嗑吧,太晚,打电话吧,别人的媳妇、老公肯定不高兴,只有在博客里一吐为快了。写什么呢?最近没有出去逛山,也没遇到什么奇闻怪事,那就写点和婚姻有关的八卦文吧。开始我用的是第一人称,写完感觉很别扭,换上同桌或解放同学吧,明显不合适,叫路人甲或匪兵乙吧,可信度又不高,想了半天,干脆就用“林”来做这篇短文的男一号的称谓吧。题目呢,开始打算叫《一条鱼的尴尬》,又怕别人说我是标题党,索性就来个大家一看就明白的大白话标题吧---《男人如何在老妈和老婆间左右逢源》。
好了,写完发表了,跟着事情也来了,然后就引发了开头所说的那一堆刨根问底拦不住的好奇心。
但不管怎么着,我还是要感谢关心我的朋友们,咱们且不管“林”的原型是谁,我先来讲一下写作的概念。
写作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就是将你听来的故事加以分析,然后融进你的思想和理解,再把有你语言特点的话语用文字表达出来。
记得贾平凹的《废都》刚出版的时候,人们除了津津乐道那些“此处删掉XX字”到底是什么内容之外,最感兴趣的就是猜测主人公庄之蝶的原型应该就是贾平凹本人,而且庄之蝶干过的那些男女之事,都是贾先生亲身体验后才会有的结果和感受!要不咋会有那么深刻的体会,写得那么入木三分呢?那样本就赢弱的贾先生写完《废都》,身体也该废了。
如果非得要按照这个思维来推论,那写《盗墓笔记》的作者一定是盗墓贼出身,最起码也得参与倒卖过粮票、外汇券;要是写关于太监题材的书,那这个伟大而勇敢的作家首先嘴里要咬根大骨头,然后眼一闭,挥刀自宫,这样才能真真切切描写出太监的内心世界。接下来蒲松龄还要经常和狐狸精聊天,罗贯中还得想办法穿越回去采访曹操、刘备,问问他们当年的战略思想。
要真是这样的话,那我们估计现在还手捧着牛骨头、乌龟壳在读甲骨文。
画家需要写生,作家需要采风,我们接触的所有文学作品都是来自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往往一本书中的主人公身上会凝聚好几个人的形象,跌宕起伏的情节、扣人心弦的故事,这都得益于作家平时的积累和倾听。
写作不能没有联想,更不能闭门造车。
当年作家柳青在长安县体验生活,结果一下子就体验了十几年,最后写出了《创业史》,假如没他当年在田间地头和农民们的亲切交谈,挨家挨户的走访采编,那没有农村生活经历的读者怎么能知道鸡踏蛋、猫跑窝、猪啊、驴啊是站着交配呢?
那些好奇心很重的读者朋友,喜欢给作者准备一把椅子,只要与作者有点关系,他们就喜欢把人家往椅子上硬按,不管臀围与椅子的尺寸大小是否合适。
好了,再次感谢大家,我要把我60的屁股从30的椅子里拔出来了,因为2013在前面等着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