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这几天最低温度一直在零度左右徘徊,既不下雨也不飘雪,但是很冷。出去转一圈回来,手脚和膝盖要暖好半天。晚上回家才发现是自己穿得太少的缘故。想想也是,自己又不是十七八岁的小伙子,早已过了和大自然抗衡的年纪了,现在再不注意,到老了,只能躺在病床上,由漂亮护士任意摆布了。所以今天早上我翻箱倒柜找出了秋衣和抓绒裤穿上,然后直奔回民街而去。
在古城回坊步行街上,连环卫工人都那么的爱美,为了增添古城热情好客的气氛,人家工作时穿的可是豹纹裤啊!

早上回民街的人并不多,勤快的店铺早早就开门做起了生意。由于今天是阴天,还飘起了仔细看才能看清的雪花,所以那些LED的商铺招牌格外醒目。

我以前说过,逛回坊一定要饿着肚子转,然后见什么吃什么,那样很有成就感。可我今天偏偏是吃了一大碗酸汤丸子来的,一路上闻着各种香气,那个煎熬啊!吃吧,肚子还没腾出来,不吃吧,那些东西就在你眼前晃,就算你能闭着眼睛走路,可那些香味还直往鼻孔里钻,实在受不了!
回民的蒸碗是一绝,什么黄鱼、丸子、黄焖鸡、小酥肉......不管哪样,都能让你眼不眨的吃下三大碗米饭。

别看老白家泡馍馆的门脸不大,却是接待过芬兰总统的。我在想,如果《一九四二》里到老东家吃大户的“大个”带着乡亲们来这里会是什么后果呢?

回坊最好吃最有名的砂锅店---穆萨砂锅。天冷的时候,来上一锅,给我五升小米都不换。

位于西羊市的几家腊牛羊肉店,看出差距了吧。东南角的刘纪孝家队伍排的老长,而仅一街之隔西南角的“老花家”却无人问津。
这就像两个演员在演戏,一个粉丝多得要命,观众又是鲜花掌声,又索要签名,而另一个只能尴尬的坐在旁边作陪衬,手里攥着签字笔,就是没人来要签名。
和这样的同行做邻居,不成为冤家才怪!

核桃和大枣,一个补脑,一个补血,两样同时吃就能成为比尔盖茨。

回民的白皮点心,下面红色的叫天鹅蛋,这两样东西看看就行了,色素太多且硬。

夏天在回坊要边走边喝冰镇酸梅汤,冬天就要喝这润肺养颜热乎乎、烫嘴的枸杞红枣银耳梨水了。

各种各样大块头的馕和饼,这玩意很顶饥,急了还能防身。

来这里不带些土特产回去,你都不好意思给别人说你来过西安。

我每次来这里都要把老米家泡馍馆的门头拍一拍,就是没进去吃过。

新疆人的切糕默默无闻了好多年,最近一下子臭名远扬,甚至有人说那些老维子给里面添加了水银,这个绝对不可能,水银多贵啊,再说他们也没那个技艺。
还是回坊的镜糕童叟无欺的倍受欢迎,一个只卖三五块钱,想吃什么味道,就给你往上抹什么味道的果酱。

回坊卖绿豆糕的有很多家,但是连他们自己都公认“军军”家的绿豆糕最好!

“宝宝烤肉店”、“丁丁土特产”,呵呵,这两家店铺用的还都是我朋友的小名。

今天冒着严寒去回坊,不是去体验少数民族生活,而是带着任务去的。
昨晚老爸躺在床上说想吃老杨家的卤鸡了,这是个刻不容缓的事情,不能拖拉。最近老爸因为身体原因,经常害口,说吃什么就得吃什么,慢一点都不开心。
老杨家卤鸡店位于北广济街最北头拐角处,门面就那么大一点,可生意出奇的好。他家的鸡肉酥烂、鸡皮脆香,所有的调料香味都能浸到骨头上,是宴请、佐酒必备之佳品。与东新街的王家烧鸡、金家豉油桶子鸡号称西安三大名鸡。

买好卤鸡又来到大皮院名气最大(没有之一)的“定家小酥肉”,这时才十点多钟,他家的伙计们已把桌子在门口支好了,这么冷的天气,还有人坐在路边吃东西,可见味道的魅力有多大。看来舌头有时是能决定大脑的动向。

我去的太早,小酥肉还有二十分钟才能出笼,看着墙上写的“仅此一家,别无分店”,我就和老板聊了起来。我问他怎么不开分店呢?老板很健谈,他用西头回民特有的陕西话回答:“樊记肉夹馍知道吧?(当时我很惊奇,回民竟然用汉民的猪肉制品来打比方)开了多少家分店,现在咋样?自己把牌子给做倒咧,太阳牌锅巴知道吧?刚开始生意火的时候,拉货要排一公里长的队,现在呢?再说,钱能挣完吗?多少是个够?”
我还是不死心,就说高新那边生意特火,人家老米家、马虎面馆都在那边开分店了,你去开一家稳赚。
老板摇头:“怕质量保证不了,就算是有加盟店,我提供原材料或半成品,等时间一长,人家把配方研究出来,就没我的事了。”
看来有时做生意需要一根筋,一根筋的坚持到底就能独赢!

盼望已久、垂涎欲滴的小酥肉终于出笼了!
我大概算了一下,按照他家的生意和目前的价格,每天的流水应该在一万五到两万之间。就这么大的门面,几乎没有什么装修,没有统一的服装,更没有门迎和销售部,可每年的利润绝对在二百万以上。

今天很开心,因为老爸吃到了定家小酥肉2012年12月13号的第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