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个月老爸吃了我从铜川郗家塬带回来的苹果之后,不论再吃老妈从农贸市场、水果超市、流动商贩那里买来的苹果都说不好吃。用老爸的话说就是“这些苹果一点水分都没有,吃起来跟啃甘蔗似的。”这下可把老妈给难为住了,在我跟前说了好几次。我说那是早熟果,也就那么几天有。可我嘴上是那么说,今天还是专门又去了一趟铜川,又钻进了那家村子,又带回来了一堆够老爸吃好一阵子的苹果。
中午时分饥肠辘辘的从王益收费站出来,沿着305省道继续饿着前进。我今天为了吃林皋湖的烤鱼和湖鲜,连早餐都没吃,只吃了一袋子豆腐干就上西铜高速了。一路上饿得我总想跑到人家里地搞点农作物填肚子。
一点半钟终于摸进了郗家塬村,在村口就看了一辆加长货车在收苹果。看样子果子还是有的,应该没有白来。

郗家塬村差不多是铜川最东边的一个村子,紧挨着渭南的白水县,中间隔着林皋湖,属于渭北高原,由于这里早晚温差大,所以苹果很好吃很出名。
没有对比就没有发言权,这里的苹果经过老爸的鉴品,得出以下结论:酥脆甘甜,吃完连一点渣子都没有,其他地方的苹果太柴(干、糙的意思)。

到了满屋子苹果味道的朋友家里,招待我们的肯定是当地特产---苹果。我说今天就是冲着它来的,老爷子特想吃,上次的品种还有吗?朋友急得直挠头说:“那是红甜富士,产量不大的早熟果,早就摘完了,果窖里都没有,现在都是红富士,明年额给你多准备一些。”朋友的父亲在一边也这么说:“明年来,给你美美滴整几箱子。”
据朋友说今年果价不错,去年收购价是2.3元一斤,今年是2.65元,像我们吃的这样直径的八五果,一般是三块钱。
我说我不是来搞市场调研的,现在饿得不行了,咱们去吃上次的农家乐吧,好好喝两杯!
朋友的父亲一听,马上豪爽的接过话:“吃啥农家乐,咱屋就是农家乐!”说完对朋友媳妇说:“端菜去!”

招呼我们的午餐是手工面和四样素菜。说实话,当时真饿,也顾不得客气,更想不起来拍照。
我一般是不吃面条的,当时我还把碗里的面条给朋友的碗里拨,可是吃了半碗后,发现味道真不错,赶紧又盛了小半碗。由于太饿,吃得太急,我顿时就感到饱了。这时只能对着几盘子菜运气,就是吃不动了。只好拿出相机对着残羹剩饭拍照留念。那盘凉拌自家地里的白萝卜已被我一扫而光了。
陕西人吃面条很简单,一碗白面条,一罐油泼辣子,一碟子盐,一瓶醋,再配上几瓣蒜,基本就能吃的眉飞色舞、喜气洋洋了。朋友家里多了一瓶酱油、一罐味精。最主要的是朋友家的醋很特别,他家的醋是自己用苹果酿造的。

就在我对着几盘菜欲罢不能的时候,朋友媳妇又端上来一筐子自家蒸的手工馍。朋友说:“别看这馍黑,自家磨的面粉,绝对的纯天然,没有任何添加剂。”然后怂恿我用辣子夹个馍吃。还说:“额屋的辣子酱是和香椿一起做的。”
我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抵抗力差,不管是面对美食还是美女。估计我要是在解放前,都能叛变七八十次了,什么蒲志高、王连举,统统靠边站!
刚才我已经说吃的很饱了,现在怎么办?那就再次食言吧,吃货的脸皮一般都是很厚的。俗话说:脸皮厚,吃个够。但是必要的矜持还是要的。我羞答答的拿起一个馍对朋友说:“一个吃不下了,吃三分之一吧。”朋友说:“么事,吃多少掰多少。”
三分之一的手工馒头吃下去了,麦香和辣子酱的香味荡漾在我的唇齿之间,我自言自语道:“我咋还想吃半个呢?”说着手就伸过去把剩下的三分之二又掰了二分之一。吃完还是觉得不过瘾,又说:“剩这么点不好看,再说上面全是我的指纹,还是吃完吧。”

离开朋友家的时候我都不好意思,因为吃饱喝足之后,朋友除了给我装了几箱苹果,还给我装了一袋我刚才狼吞虎咽的白萝卜,一袋半推半就吃下去的手工馒头。

这是收获过的果园。

朋友说别看这一个小小的苹果,吃到嘴里要过好几道手,套袋、摘袋、采摘,所以有几亩果园是很劳人的,几万个苹果光套袋子就得半个月。

这满树的不是桔子,是柿子。我印象中陕西的柿子每年都能大丰收。

真想在这苹果山上好好打几个滚。不知道吃泡菜的高丽棒子看到这么多的苹果会是什么感觉呢?

这些包谷棒子估计要做成喂猪喂鸡的饲料了,朝鲜人看了会是什么感觉呢?

秋天不但人们喜欢,就连鸟儿们也会高兴的叽叽喳喳跟八婆一样。树上的鸟儿此时已不是成双对了,而是成群结队。

来一趟不易,上次听白水籍美女说白水县北边的仓颉庙那里的苹果更好吃,想去再买一点。但是又被朋友的父亲给拦住了,他说:“奏是额这达的苹果好吃,跑喔远奏啥!”
我说不吃白水的苹果,那看看仓颉庙总可以吧,可是朋友说里面没啥,就几棵大树。路边卖苹果的也说几间破房子没啥好看的。我寻思那就从原路回,去陈炉古镇看看,可是一路都没看见出口,只能悻悻而归。
今天最大的收获就是又带回来很多老爸喜欢吃的苹果,他还专门在卧室里放了一箱子,虽说不是上次那个品种,但是晚上看到老爸吃得很开心的样子,我也感到非常的欣慰和开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