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炭市街的最后叹息

(2008-10-26 12:24:33)
标签:

炭市街

狗头枣

火晶柿子

历史

分类: 驴眼向洋看世界

    西安城墙圈里唯一一条合法占道经营的商业街----“炭市街副食品市场,”在一片叹息声中“咣哩咣当”被拆除了。

    上个世纪80年代,绝大多数西北人压根就没见过活虾活蟹,逢年过节能吃到带鱼和海带就是最好的海鲜了,其实那时精明的南方人就在这里小规模的开始销售真正的冰冻海产品了,紧接着福建人、浙江人、河南人发现西安不但是西北五省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更为严重的是包括西安人在内的这些老帽们啥都没见过,在这里,屙泡稀屎都能当黄酱卖出去!慢慢地炭市街就演变成了集海鲜、土特产、冻货、干货、调味品、蔬菜、餐具等等凡是跟吃有关的批零兼营的大型市场了。

           炭市街的最后叹息

 

    古城的第一家超市也诞生在这条街的后面,那时这种奇特的经营模式搞得我以为共产主义社会提前到来。炭市街也是旅行社组织外宾市内游览的一道风景线,老外也非常关心中国老百姓的菜篮子工程。只要是节假日,这里都会被堵得水泄不通,当然也是商家和小偷们最高兴的时候。

                  炭市街的最后叹息

 

    因为炭市街紧挨着西安最繁华的商业街---东大街,游逛的外地人相当多,按照中国人“千里送鹅毛”的传统习惯,只要是出差,都得给亲朋好友捎些东西回去,所以炭市街南口的铺面大都销售陕西土特产,一般西安的土著们会在这儿买海鲜、冻货,但是不会在这里买这些东西的。

           炭市街的最后叹息

 

    西安的街道名称大都是自古沿袭下来的,很多是以它的具体功能来命名,例如现在著名的步行街“骡马市”(离炭市街四百米)在古代是倒腾大牲口的,炭市街顾名思义就是卖劈柴和木炭的,据说当年白居易老先生就是参观完这里回家写了一篇观后感,那就是让后人背诵了千年的《卖炭翁》。

                   炭市街的最后叹息

 

    陕西的大枣全国闻名,枣里面又数陕北的枣有名,陕北枣里狗头枣当仁不让的坐头一把金交椅。不知这么好的东西为何叫如此难听的名字,但这并不妨碍它的多项功能,枣主要能美容和补血,所以广大妇女们应多吃此物。很多人喜欢用枣熬稀饭,我不喜欢,我爱吃刚打下来的脆枣,这是很多南方人吃不到的好东西。

                   炭市街的最后叹息

 

    今年陕西的核桃丰收了,在什么都涨的情况下,核桃基本保持往年水平。新鲜核桃吃着脆甜,这种干果核桃吃着香醇。它还是补脑、补肾的佳品,孕妇和已婚男人一定要多吃!

                    炭市街的最后叹息

 

    火是形容它的颜色,晶是说它的口感。只要季节对,绝大部分去参观秦始皇兵马俑和华清池的游客应该都吃过它,比西红柿还要烂糊,所以火晶柿子不适宜长途运输,搞不好就成了一箱子柿子酱。当地老乡还用它来酿一种味道独特的醋。鼓楼还能看到用它做成的黄桂柿子饼,那个香啊!

    唐朝著名骚货杨玉环偏偏不喜欢吃临潼的火晶柿子,每次在华清池洗搓完澡都嚷着要吃南方的荔枝,吃到最后把她的小命也给搭进去了。

                    炭市街的最后叹息

 

    现在有抽真空包装的腊牛羊肉,再远的地方都能带,但还是那种当天做、当天卖、当天吃的腊牛羊肉味道纯正地道。辇止坡老童家的腊牛羊肉在西安那可是响当当的。当年清朝败家子慈禧逃跑到西安,走到西大街,一种欲罢不能的香味扑鼻而来,命人打听,才知道是老童家在做腊牛羊肉,她吃完之后凤颜大悦,老童家从此闻名遐迩,此地故称“辇止坡”。

    现在竞争非常激烈,鼓楼回民加工腊牛羊肉的作坊也越来越多,味道不相上下,春节时候,到清真老铁家腊牛羊肉店,要排两个小时的队才能买到西安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佳肴。

                    炭市街的最后叹息

 

    在炭市街你能看到全国各地甚至是国外的土特产品,什么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草窠里蹦的,只要你想买,这里就有卖。西安百分之八十的饭店、酒楼都在这里采购货物,每天清晨,很多人还在睡梦当中,西安周边城市和外省的采购车辆及人群已经把这里整的人欢马叫了。

           炭市街的最后叹息

 

    猪们在这里被化整为零,八戒看了之后也会伤心落泪的。但是它确实丰富了老百姓的餐桌,熘肝尖、火爆腰花、酱卤猪蹄、尖椒肥肠、生肠煲等等,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被这些朗朗上口的菜名演绎的淋漓尽致。谨此向猪们表示万分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炭市街的最后叹息

 

    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炭市街见证和经历了这整整的三十年,三十年前它因为时代的需要悄然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三十年后它又因为社会的前进而隆重地落下了帷幕,我们不久将会看到一个新兴市场的诞生,但是也听到了完成使命的炭市街那无声的叹息!

                  炭市街的最后叹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