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淮河,你的源头在哪里

(2011-10-10 15:38:09)
标签:

桐柏山

淮河

水帘洞

颍河

太白顶

淮源

淮渎祠

吴承恩

西游记

杂谈

分类: 游踪萍旅

http://s6/middle/4c949b0ataff4a73dd025&690

10月21日《国家电网报》http://s8/middle/4c949b0agaeecea110bc7&690


http://s8/middle/4c949b0agaeecea5d6217&690

http://s7/middle/4c949b0agaeeceab8fcc6&690

http://s6/middle/4c949b0agaeeceb0532a5&690

http://s16/middle/4c949b0agaeeceb51812f&690

http://s9/middle/4c949b0agaeed0779b518&690

http://s10/middle/4c949b0agaeed07fd8909&690

http://s10/middle/4c949b0agaeed0849da39&690

http://s7/middle/4c949b0agaeed08a57bb6&690

http://s13/middle/4c949b0agaeed0900f8dc&690

早年听老辈人说,天没边,地没沿,河没头。村西的那条小河,窄窄浅浅地,村里人都说它来自很远的地方,又流到了远方的大海。

后来,在一张淮河水系图上,经过仔细的辨认,这条小河流进颍河,颍河又汇入淮河。原本感觉村西很长很远的这条河,图上只是轻轻细细短短淡淡的一条曲线,在淮河庞大的水系中,它不过是一根毛细血管。无论如何,生命和淮河连结在了一起,生活的这片土地被称为淮河流域。

一次走在二广高速公路上,车行走到桐柏山区时,突然看见路边有淮河源的标识牌。一闪而过后,在心里凝成了一个结,期待有一天,看看淮河的源头到底在哪里。

初秋时节,专程来到桐柏山,和一群驴友作了一次淮河源的徒步探访。

在桐柏山下的淮源镇,向导说,桐柏山有58条山泉溪流,条条都是淮河的源头。其实他是在炫示,引诱我们说出去看“正宗”的淮河源头。向导说,只要不怕路途艰远,就跟我走。

当地人称六盘谷为正沟,沟长 8公里,顺着它可抵达桐柏山主峰太白顶。

走在河谷的卵石上溯源而上,水在卵石间向下流淌。沟顺山势向上蜿蜒盘曲,时宽时窄,宽处有竹林掩映,灌木丛生茂密,窄处山壁陡立,头顶只剩一线天光。满谷乱石,大者如牛,呈奔突之状,小者如卵,静置悄然。经过了无数年的水流冲刷,石头不见棱角,无论大小,皆圆润光亮,感到了柔软的水蕴藏着的巨大能量。水聚集便成潭,有的幽深,一池碧蓝,有的清澈,犹如一汪琼浆。越向上走,沟愈加崎岖。山有多高,水有多长。在人不好走的地方,水依然左冲右绕,时而潜流入地,时而闪现于石壁。翻越一道山脊后,听不见了溪流的淙淙水声,一道水痕时隐时现。偶尔,会有水珠如豆,从石缝中渗出,缓缓地滴落。滔滔大河,原来竟是由这涓涓之水汇集而成。

走出谷底,豁然开朗,但见一峰孤耸,花岗岩在秋日的阳光下愈加纯净,那是桐柏山最高峰太白顶。在艰难的峡谷里穿越过后,沿石阶攀爬太白顶是轻而易举的事。站在太白顶上,四周群山拱卫,道道山岭逶迤着没入远方的云雾之中。山顶有寺名为云台禅寺,前殿供道,后殿奉佛,佛道合一,非常独特。寺里有一井,乾隆御批“是为淮渎真源也”,这无疑是第一次对淮河源的国家认定。这一刻,我又想起了家乡的那条小河。据说。那条小河发源于嵩山。他们源自不同的山系,流过了不同的地域,却奔腾汇集在了一起。山风习习,雾岚淡淡,心里一片融融。

在淮河源有一处最有名的景致,叫水帘洞,距太白顶24公里,徒步需5个小时。已至黄昏时分,还在山路上盘旋,忽闻水声从远处隐隐传来,众人一片哗啦啦地兴奋。向导说,听见瀑布的声音了,还有两公里。虽是精疲力竭的时候,这几里地道是显得又短又快。

群山万壑,道道溪流汇集起来,从20多米高的岩壁上纵然一跃,淮河在它冲出山崖围困那一刻,一个华丽壮观的亮相,显示了它的不同凡响和桀骜不驯。暮色里,但见一挂白练飞泻,注入深潭,激起的水花飞沫溅到几米的远处。水帘有多股形成,宽者如带,倾泻而下,细者丝丝缕缕,飞扬如雾,有的如珠玉断线,散散落落,有的如垂柳迎风,飘飘忽忽。那声音近听像闷雷滚滚,远闻似鼓点咚咚。潭里的水哗哗地流到了山外,流成一道我国著名的地理坐标。水帘洞的旁边是水帘禅寺,寺里有多株千年青檀,树身布满青苔,香火的檀香在枝叶间缭绕,笼罩着神秘。

   吴承恩曾在桐柏邻县新野做过县令,多次到桐柏山游览,并结合桐柏山的水帘洞、通天河、放马场、太白顶等地名为雏形,为《西游记》的写作提供了地貌依据。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淮河水妖巫支祁就是孙悟空的原型”。由此推论,淮河源也是《西游记》成书之源。

虽然看到了淮河的源头,然而,他却是一条无家可归的河。黄河曾夺淮入海,加之水患多次改道,淮河在流过洪泽湖后,下游多人工开挖河渠,已经辨识不出哪里是淮河的主河道了。迷惘中,淮河的地理坐标价值更加凸显。正是这条无家可归的河,成为我国地理的重要南北分界线,在我们的心里,有了南方和北方的标识物。

这是多么神奇的一条河。正是有了它,我们清楚地辨识了地理意义上的南方和北方。它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河之南,河湖成网,水乡泽国,稻花飘香,草木四季常青,语音细柔轻软。河之北,沃野千里,冰封雪冻,麦浪翻滚,草木荣枯有序,语音硬厚重直。

黄河比淮河更大,淮河较之黄河只是一条沟。黄河虽然横贯河南,但淮河却是河南境内最大的水系,流域人口占全省人口的60.1%,流域面积超过了全省的一半,流域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61 人,是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四倍还多。在它的流域内,有比黄河更早更密集的远古文明遗迹,淮河也是是华夏民族的母亲河。

我不知道家乡那条小河源头的确切位置,我知道它注入了淮河。不管走到哪里,流淌在心头的只能是淮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